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翻译官之路 / 第九章被看上了

第九章被看上了

    大清早市肆和码头是最忙碌的,不管是哪个时代,哪个民族,只要看得见第二天的太阳,人类都要开始为自己的衣食住行而奔波,疲于奔命的节奏也许只有在夜晚降临时才稍有缓解。

    码头边上张希宰正在给一个从大清国来的商团当做翻译,对方付给张希宰五十文的定金,事成之后对方又答应给了五十文,张希宰脸上泛起了解脱的笑容,没想今天交了大运,可不是每天都会遇到,原本干涸的钱包,又再一次鼓了起来次。也许有心怀不轨的人在熙熙攘攘人群中暗暗窥伺,但见到张希宰腰间的匕首,又悄悄的退去。官府的人派了一些官兵来巡视,防止有骚乱发生。人在江湖飘,哪有不挨刀,一开始张希宰,也狠狠的挨了几次亏。不过好在,后来他学聪明了。有句话叫,吃亏是福。

    不过这也是看是对什么样的人说的。是聪明的人?还是愚笨的人?

    十岁时张希宰开始接触那些从大清国来的商人。他发现明朝在二十年前就已经灭亡了,那些人的装束打扮也开始转变成了金钱鼠尾的女真人发饰。

    并且在和那些人交流的过程中发现,他自己说的一些普通话和对方说的官话还是有一些差别,有的时候还是依靠汉字来解决交流的障碍。直到现在他的官话才真正的和那些人说的一模一样。事实上在古代的朝鲜,上到王室成员下到两班,真正会说汉语的人屈指可数,许多人虽然会使用汉字,但又不会说,因为汉语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太难了,大概是生活习惯和思维造成的,语法上会出现差别,所以有一些汉语在朝鲜这片土地上又发生了一些变体,导致和中原王朝又有一些不同。(比如《李朝太祖实录》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话:天子(朱元璋)素闻穑名,从容语曰:“汝仕元为翰林,应解汉语。”穑遽以汉语对曰:“请亲朝。”天子未晓曰:“说甚么?”礼部官传奏之。穑久不入朝,语颇艰涩。天子笑曰:“汝之汉语,正似纳哈出。”这里提到的李穑是元朝和高丽的旧臣,受李朝太祖派遣出使明朝,他做过元朝的翰林,但是语言水平不好,被朱元璋讽刺像蒙古人纳哈出那么别扭。朱元璋对朝鲜使臣的汉语不满意,并且还下过一道圣旨:你那里使臣再来时,汉儿话省的著他来,一发不省的不要来。)

    张希宰在市场里买了小玩意,又去买了一些笔墨纸张和一整套的《蒙学》,包括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准备教张玉贞读书识字,古代朝鲜,除了贵族有很多百姓都是文盲,张希宰觉得不管什么时代,读书识字,学好知识都是改变命运的第一步,能让人不会蒙昧,有自己独特的思想。

    张希宰不会像一些迂腐的两班贵族一般觉得生为女子,就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最多读读女戒教导女子无才便是德,把女子看做是家族之间联姻的工具而已。张希宰觉得如果让张玉贞过上那样的日子,那么他这个兄长,当得也太不负责任了些。

    张希宰在街上四处看了看,想着是否还有什么东西需要买。自从当了一家之主,张希宰发现一些琐碎的事情,自己也是要考虑一些。毕竟不能一味的依靠两位大婶。毕竟,她们也有自己的生活。

    张希宰回到家中,看到金大婶正在喂鸡,于是走了过去,掏出三十文钱,递给了金大婶,“大婶这是我们的生活费,里面还有您这一个月的十文工钱。”金大婶一听放下簸箕就过来了,擦了擦手。“谢谢,谢谢。”原本金大婶是想着义务照顾兄妹两的,毕竟自己的儿子是张希宰父亲的徒弟,对方的恩情,她想着这辈子怎么都还不清了。(明面上的金大婶官方发言的意思)不过在张希宰看来一码归一码,现在这个家是他在做主,在他看来金大婶付出了劳动,就理应获得回报,(张希宰自己私下理解并思考之后,得出的结论。)于是在张希宰的一再坚持下,金大婶终于答应了。(小伙子很上道啊!不错,不错,值得夸奖!)“小妹在干什么?”张希宰询问着。“哦,原本在房间里画画,后来姜家的小姑娘,来找她玩,两个人笑呵呵的就出去了。”正说着,张玉贞居然回来了。“哥哥你买了什么呀,口袋里好像有很多东西呢!”金婶奇怪,“我还以为你会玩到午餐时才回来,怎么现在就回来了。”张玉贞撅着小嘴巴,有一些不高兴的解释道:“原来是好玩的,不过后来……姜姐姐让我叫她嫂子,就不好玩了……她说要在我们家丧期满了之后,让她父亲来我家提亲……我才不要她当我嫂子。哼!”张玉贞一边说着,还跺了一下脚……

    金大婶哈哈大笑。“这小姑娘到时挺有眼光”!以金大婶的角度来看,兄妹两都继承了他们母亲的好相貌,但张玉贞更胜她母亲一筹,只是现在年纪太小,还没有张开,记得张家夫妇刚到这个村子时,她就被朴氏惊为天人的美貌给惊呆了,虽然都是女人,可是还是会被吸引眼光。不过在后来知道对方的身份之后暗暗可惜。

    没办法,在古代朝鲜身份阶层就是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像张希宰他们一家,可以花钱改变自己身份地位的人毕竟还是少数人。

    哪怕是朴万德,她曾经是名噪一时的行首。赚来的金子,银子恐怕是金大婶,陈大婶那样的人家,几辈子都花不完的,可是,这也是相对的。

    无论是自己去赎身,还是给后来的两个孩子换取免贱文书。最后都把朴万德辛苦赚来的钱财,通通都花费了出去。连带着还有他丈夫张志的积蓄。

    想改变,也是需要基础支撑,否则连改变的机会或者是资格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