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非遗之恋 / 第十二章:忘不掉的长龙

第十二章:忘不掉的长龙

    从那以后,大家每天都会不约而同的来到青云艺,把这里当成根据地,商量着怎么能把人约到这里来。青云艺已经成了我们心里的圣地,我们要从这里出发。

    如果我们自己要搞活动,就要认识更多的手艺人,和他们商量一下,愿不愿意与我们合作。同时也要物色愿意入伙的人。

    就这样,我们开始紧锣密鼓的拉人。

    老刘自告奋勇,开始不停的把人往这里约,请他们来做客。这方面老刘有优势,经常参加各种活动。他那质朴简单又咄咄逼人的粗俗语言,一般人是不好意思推脱的。

    几天下来,基本上能约来到都约来了。

    我们明确了我们的身份,就是真诚的对待每一个手艺人,用足够的谦虚和坦诚去打动他们。

    做手艺的人大都特别的简单直接,相互间的认可度很高,也不用太客套。来了以后,三言两语说明白了就行了。

    只要是手艺人,大家遇到一起基本上都是了解或者学习对方的手艺,直接动起手来,很少坐在那里,漫无边际的寒暄、吹牛,海阔天空的瞎哔哔。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也能了解他是真的手艺人还是徒有虚名。

    我们一边联络人,一边商量,看看怎么才能搞一次像样的活动。这个活动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

    这个活动要具备以下几个要求,才能达到我们想要的目的。

    1、要有意义和影响力,有媒体报道;

    2、有政府参与或者能请个领导来最好;

    3、老师们愿意去,而且也不白去,要么能卖东西,要么有足够的补贴;

    4、最重要的,是我们不用花钱。

    我们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从助残活动入手,并且把目标锁定在特殊教育学校身上。特殊学校都是残疾人学生,到他们那里搞活动,有以下好处。

    1、符合国家“非遗入校园”的政策要求;

    2、老王可以去请残联的领导,做为残联的一项工作;

    3、学校的孩子多,又都是残疾人,很有意义;

    4、特殊学校的主要教育内容,包括很多手工课,有这样的教学需求;

    5、老师们参加这类助残活动,是可以写到自己的非遗传承手册里,做为每年的工作汇报内容。

    银川的特殊职业学校就那么几所,我们把目标锁定在了位于清河南街的“宁夏特殊教育学校”。这所学校是直属省教育厅的。

    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地处YC市南郊东环南路26号,始建于1985年,隶属于自治区教育厅,是自治区唯一一所面向全区招生、全日制、寄宿制,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正规化特殊教育学校,并获得”2015-2018年全国残疾人体育先进单位称号”。该学校主要招收盲聋哑学生,学校也被称为“盲聋哑儿童之家”。

    据我们了解,该学校邀请过非遗传承人给孩子们上过体验课,老王去过那个学校,认识那里的一位负责人。

    于是,我和老王一起去了这所学校。

    老王是个残疾人,去这个学校谈合作有优势。我们找到了这所学校的教导处主任,一起来到了校长办公室。

    校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问明我们的来意。老王说想看看有没有和学校合作的可能。

    校长让我们谈谈我们的想法,我就提出了非遗手工对残疾人自主就业的好处和可能性,因为残疾人孩子,到了社会上就业很困难,自主创业就业或许是更现实的选择。

    校长听完我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也表示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非常希望孩子们从这里走出去后能有个谋生的营生。

    校长让我们做一个方案,介绍一下我们的情况和想法,看看如何开展这项工作。然后,校长安排教务主任带着我们参观了他们的学校,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事情发展到了这个地步,我们的初步目的算是达到了,我很开心。

    “哎呀,这个校长要求了那么多,这个方案怎么写啊。”老王路上有些担心。

    “放心吧,小菜一碟。”我笑着对老王说。

    “好,看你的了。”老王很高兴。

    “我回来了。”,还没有进到青云艺的门,老王就高兴的大声喊叫,胜利凯旋的样子。

    “你们回来了,什么情况?”大家围上来,听老王炫耀着,我们是如何如何达成了意向。

    大家都在青云等着焦急的等着我们,听到这个消息后,都高兴坏了。老刘又去买了“鞋拔子”和烧饼,我们一边吃一边商量着。

    “老刘,你给非遗老师通知一下,请他们发一下他们的简历和介绍。”老刘听清楚要求后,开始打电话。

    一听说是学校在找老师,很快的,老师的简历和照片资料,就陆陆续续的发过来了,有些没有现成的,小鱼就一边问一边做。毕竟,老师们都想成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兼职代课老师,名利双收。

    听说特殊学校在选老师,也有很多人主动找上门来。连续几天,青云艺每天都会有老师前来。

    最后,我们整理出30个项目和相应的传承人资料。

    我注意到,2012年,国家就要求在大中院校开设非遗课程,并提出“非遗进校园”的要求,所以根据这些文件精神和手里的资料,我就以学校的名义,编写了一本完整的《关于宁夏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非遗课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装订好一式四份,送到了学校。

    校长看到这几本报告,十分高兴,大致翻了翻,就把教务处主任找来,要求将此报告研究后,提交给上级教育部门。

    按照报告里的执行方案,我们需要先搞一场非遗展示活动,看看老师和孩子们的反应,最后再确定上哪些项目的课程。

    最终,我们和学校共同确定了10个项目进校园进行展示活动。

    这个结果,是我们希望得到的,也极大的提高了我们的信心。

    参加展示活动的项目名单在群里公布后,有的老师提出异议,在群里骂我们说我们骗人,表示既然没有他的项目,为什么还要他的简历。

    我们勉强解释也没用,因为在这件事上,我们确实有私心。这个老师名叫李wen革。

    老刘说这个李wen革很有才,本事大,脾气也大,是宁夏第一批一级工艺美术大师。

    活动开始了,老师们早早的就到了学校,在学校工作人员的安排下,进入大礼堂开始摆放自己的作品。很显然,老师们对这类活动都很有经验,动作熟练,摆放的整齐又好看。

    参加这次活动的老师中,有几个重量级人物,一个是唱皮影戏的王绍西老师,一个是做刺绣的李凤琴老师,还有一个做石头画的程芳华老师。

    前些年我去西部影视城的时候看到过王绍西老师,那时候他在影视城有个戏班子,在小剧院里演出,他唱的皮影戏真是一绝,唱功非比寻常,游客们一边看着皮影戏,一边听着秦腔,很是让人流连忘返。

    王绍西老师个子不高,做事严谨。他的面容清秀,一身长褂,一双布鞋,尽显艺人本色。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

    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老BJ人都叫它“驴皮影”。据史书记载,皮影戏始于西汉,兴于唐朝,盛于清代,元代时期传至西亚和欧洲,可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皮影的表演道具是用驴皮精心刻制出各种人物的造型,叫做影人,大部分都是古代长篇说书里的人物,如,西游记、三国、白蛇传、十二金钱镖、鹰爪王等等。

    艺人在影窗上操纵影人,做出各种走、跑、跳、坐、搏击、打仗等各种动作,由于影人都是由箭杆支撑动作的,所以操纵影人的艺人叫箭杆王,必须是技艺高超的艺人才能获得这种称号。在表演时,为影人配以悦人动听的唱腔,丝竹管弦、鼓板铙钹一应俱全,煞是热闹。

    更吸引人的是皮影戏表演的故事情节,张弛有致、环环相扣、惊险离奇、引人入胜。人们往往被故事里的人物命运所左右,紧张、担心,欲罢不能,恋恋不舍。每表演完一场都留下悬念,类似于评书的请听下回分解。

    李凤琴老师总是笑呵呵的,她的形象可以用一句话来比喻,勤劳质朴的中国传统女人,碎花布的上衣配上一双绣花鞋,一个标准的中国大嫂的形象。

    李凤琴老师的刺绣作品看起来与我们常见的风格大不相同,十足的陇绣风格。

    她的作品古拙质朴,形象夸张,富有原始的文化遗存,乡土文化的气息很浓。

    她今天带来了各种香包,虎头鞋和各种布艺手环,尤其是可爱呆萌的小毛驴让人爱不释手。

    石头画是创作者利用石材本身所具有的形状,质地,纹理,进行艺术构思,凭借深厚的绘画功力,进行创作。通过把画和石头本身特质的结合,保留石头自然的美,升华和提升石头自然之美。通过精巧设计和绘画,赋予石头新的生命,让一种普通平常的玩石“鲜活起来”。

    程芳华老师有一张十分好看的脸,明亮的眼睛总是透出一丝忧郁。

    程芳华老师的“沙石念”强烈的吸引了我,我以前没有看到过这种工艺。她用各种颜色的小石子,粘贴到画布上,利用石头的天然色彩和纹理,粘贴出一幅幅精美绝伦的写意画来,与其它的石头画,做法和工艺完全不同。她带来了几个作品系列,有山水、中国四大美女和红楼梦里的十二金钗。

    看我十分喜欢她的作品,程芳华老师毫不犹豫的送了我一组四大美女,我高兴极了。

    张磊听说我们要来这所学校,周建英的项目也被选中了,很高兴,一早也跟我们来到了现场。

    进到学校后,张磊和周建英和很多老师打着招呼,我才知道,原来这里是他俩的母校。

    活动开始了,老师们带着孩子们,排着队来了。

    当孩子们看到这些老师的展位后,一下子就乱了起来,大家兴奋的比划着,眼睛闪着惊喜的亮光,呼啦一下就乱了,跑过去围在各个摊位上。老师见状,赶紧阻止,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再次把孩子们组织起来,就由着他们去了。

    孩子们一圈一圈的围着老师,兴奋的看着各种作品,开心的拍着手,用手比划着。

    老师们也面到笑容和孩子们交流着,他们虽然都不懂哑语,但看起来这种交流似乎没有什么障碍。

    这时候,张磊的作用发挥出来了。

    孩子们一会跑过来拽着他去这里,一会又拽着他去那里。张磊忙得不亦乐乎。孩子们总是围着他看他介绍各个项目,像明星一般,成了孩子们的专业解说员。

    老师们积极地配合着张磊,不断的和孩子们比划着,交流着,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

    整个会场虽然非常安静,但孩子们渴望的、激动的眼神和迫不及待,跑来跑去的身影,却显得热闹非凡,令人无比激动,这场景感染了每一位参加活动的老师,他们都尽心尽力的给孩子们介绍着,微笑着。

    老刘的糖画最受孩子们的欢迎。

    老刘给孩子们表演着糖画的制作,孩子们看的直流口水,纷纷跑去找负责人比划着想吃的愿望。

    王辉坐在那里,专心的烙着葫芦,孩子们聚精会神的看着他,他直接送给孩子们一人一只小葫芦,孩子们奔走相告,跑过来排起队领葫芦。

    看到这种情况,学校领导干脆给大家说,除了展示和介绍外,可以把各种作品卖给孩子们。这下可好了,各个摊位前就更热闹了。

    老刘平时一个糖画卖10-15元,今天对孩子只卖3元一个,孩子们里三层外三层的围着他,老刘被孩子们淹没了。

    学校的女老师们围在李凤琴老师的摊位前,喜欢的看着李老师的作品,叽叽喳喳的讨论,一听说可以买,只用了不到几分钟,李凤琴老师的布艺首饰就被抢光了,其它作品也所剩无几。李老师无奈的看着剩下的几件作品,笑得像一朵花儿,合不拢嘴。

    一群女孩子围在小鱼旁,拿着她的蜡染丝巾爱不释手,跑去找老师,问能不能学习这个手艺,当时就有7-8个女孩子想要报名,并加了小鱼的微信。

    几个男老师站在程芳华老师的摊位前,认真的欣赏并询问着程老师,程老师热情的给大家介绍着她的作品,看到我走过来,对我竖起了大拇指。

    王绍西老师这儿简直乱套了,孩子们争着抢着要动手摆弄皮影,王老师一边教着孩子们如何操作皮影戏,一边还要挡住孩子们你争我夺,把弄乱的灯光扶正,忙的是晕头转向,脸上也露出少见的笑容。

    上级的领导和记者们都来了。学校的负责人给领导们一个一个的介绍着老师和作品,领导们一边赞赏着,一边听着汇报。摄影师们看到这些难得的场景,都很兴奋,跑来跑去,记录着这些生动的画面。

    领导来到老王的摊位前,与老王探讨着,交流着大家的情况,老王认真的说着什么,领导脸上不时露出满意的笑容。

    正当大家热火朝天的时候,让人震撼的场面出现了。

    这种场面我们平时是不可能见到的。

    几百个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排队走了进来。

    只见第一个孩子手里拿着导盲棒在前面听着老师的指令,探索着方向,后面的孩子紧紧的拽着他的衣角,低着头。就这样,他们一个接着一个,用这种方式连结成一条长长的龙,缓慢的走了过来。

    他们很听话,辨别着老师指导的方向。

    第一个男孩儿用导盲棒探索者,小心翼翼的带领着大家向前慢慢的移动,拐弯的时候,孩子们一个一个的低着头,小声提醒后面的人,担心着后面的伙伴。

    突然,一个孩子绊倒了,一群孩子也都倒了下来,倒下的时候,那一双双小手竟然还在牵着前面人的衣角,紧紧的不肯松手。

    老师走过去,一串串的把他们从地上用力的提起来,确定都连接好了以后,才又开始往前移动。其他的孩子们看他们来了,都自觉的走了。

    我默默看着他们的行进方式,看着几百人被这个男孩牵引着,移动着。

    他们相互间的那种关爱和提醒让人感动,那种互相帮助,生死与共的感觉,展现出人类无比灿烂的人性光环!

    我看着这一幕,瞬间破防,同时看到老师们纷纷转过头,偷偷的抹着眼泪。

    这些孩子们都低着头,他们什么都看不见。

    他们一个牵着一个,来到老师们的面前,用手仔细的触摸着老师们的作品,然后传递给下一位。

    老师们耐心的告诉他们,你手里这个是什么,干什么用的,颜色是什么样的,是用什么材料做的等问题。

    每一个孩子们都一边用手触摸着,一边感受着,然后扬起脸面向老师,露出幸福的微笑。

    时间仿佛凝固了,这个场景深深的刻在了我的脑海中,再也不能流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