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非遗之恋 / 第十八章:“夏国剑”与工匠们

第十八章:“夏国剑”与工匠们

    要想做好一幅西夏全盛时期的地图,能够反映当时的军事,政治、经济,尤其是文化方面的成就,弘扬黄河流域文化,我们就要了解西夏的历史和文化。

    拓跋思恭帮大唐平黄巢起义有功,大唐皇帝遂赐他皇姓,李,封夏国公,于是李思恭的后人都改了李姓。至此开始,党项人与各民族一道,艰苦创业,在西北的这块土地上,开启了耀眼的西夏文明。

    西夏文明,是黄河流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佛教文化、中原文化、北方游牧文化、青藏高原文化等多元文化的交汇、碰撞之下,西夏时期产生了更深层次的融合与质变,形成了独属于西夏的黄河流域文化,埋葬历代西夏帝王的“东方金字塔”西夏陵,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西夏时期的真实面貌,才逐渐的被揭开了面纱。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莫高窟中,有80余个洞窟,在西夏时期被增修和开凿过,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敦煌莫高窟中的这80余个洞窟里,依然记录着西夏人的精神世界,尤其是西夏时期的飞天壁画,更是让世人熟知并为之惊叹。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泥活字印刷品与木活字印刷品分别是西夏文的《维摩诘所说经》与《吉祥遍至口和本续》。

    西夏人全民信佛,藏传佛教通过西夏传入中原,对中原佛教文化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西夏文佛经的翻译事业,相较于中原耗费近千年才译出《大藏经》6000多卷,西夏仅仅53年便译出3579卷佛经,仅以译经速度而言,实为我国译经史上的奇迹。

    但这段历史在正史上常常被人忽略,随着大量文物的出土,西夏时期的真实面貌,才逐渐的,被重新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西夏文明消失的原因,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的死有关。

    1227年成吉思汗在征伐西夏时去世,其死因成为千古之谜。据记载,成吉思汗先后几次攻打西夏,达到23年之久。

    《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因为远征西夏,病死军中,剩下还有不同说法,如被雷击身亡,被马踩死,攻城时身中毒箭,还有被西夏王妃刺杀。

    《蒙古源流》记载说,蒙古人俘虏了美丽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将其献给了成吉思汗,结果西夏王妃性格刚烈宁死不屈,在成吉思汗要求其陪寑行房时,不堪成吉思汗的猥亵和凌辱,并随后跳河自尽。

    成吉思汗究竟是怎么死的,至今也没有一个定论。但成吉思汗在临终前,留下一个遗言:“秘不发丧,勿使敌知,灭绝唐古特(西夏的蒙古称谓)”。

    面对成吉思汗的暴毙,所有蒙古人都疯狂了,为报杀汗之仇,蒙古人发誓要屠灭整个西夏为成吉思汗陪葬。

    在围攻西夏首都中兴府半年后,城内的西夏人终于坚持不住了,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精锐殆尽,又逢强烈地震的绝境下,末代西夏王李睍乞降,条件是希望保全城中百姓和自己的性命,蒙古军假意答应,但随后就杀死末帝开始屠城。

    蒙古人几乎将城中百姓屠戮一空,还将西夏人的宫室、陵园掘地三尺地,所有文献资料,付之一炬,其他各城邦也无一幸免。灿烂的西夏文明就此终结。

    据现代考古报告《西夏三号陵》记载,考古人员在发掘清理地面遗址时,发现了5个大灶坑,灶壁烧结层厚10厘米,这便是蒙古军队焚烧挖掘西夏王陵的证据。

    因蒙古人的灭绝政策太过冷酷、高效,自此西夏文明彻底消失了,造成在西北立国两百余年的西夏史料上的空白,连西夏文都失传了。

    出于对西夏的深恶痛绝,所以元朝编撰的中国正史之中,唯独没有《西夏史》。党项族也随之消亡,融于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血脉之中,千百年来荣辱与共。

    至今,五十六个民族中也就没有党项族了。

    西夏的故事,消散在漫天的黄沙之中,与大西北的天地融为了一体,传唱在放牧的民歌中,至今依然在大地上回响,悲壮而苍凉。

    著名的“夏国剑”就是西夏时期,先进的冶金手工业的代表,西夏人善铸剑,其剑锋利无比,至为名贵。

    宋人称:“契丹鞍,夏国剑,高丽秘色,皆为天下第一”。

    苏轼在扬州时听闻一名宋将缴获了一把夏国剑,专程借来观看,并请好友晁补之作诗赞美:“红妆拥坐花照酒,青萍拔鞘堂生风。螺旋铓锷波起脊,白蛟双挟三苍龙。试人一缕立褫魄,戏客三招森动容。”

    从上面的诗句中不难看出,此剑不仅外表美观,而且犀利无比。身处扬州的文人都如此仰慕夏国剑,可见其闻名程度。

    西夏锻铁技术有两项发明领先于当时的世界。

    一是熔锻淬火技术。把铁制品烧红变软后打造,再突然放到凉水里降温,再加热回火,不断反复这样的过程,可以使铁钢化。

    二是鼓风技术。古代人鼓风是拿一个皮囊,整个一个小牛皮或者羊皮完整的脱下来,4个蹄子有孔的地方先扎起来,留住一个孔放在风箱的入口,然后把这个皮囊压下去,风就鼓进炉膛,但是这个鼓风是间歇性的,压下皮囊风才能鼓进炉膛,皮囊慢慢蓬起来的时候,则不能鼓风,火就弱了,这样炉膛就得不到高温,铁不会融化。

    西夏冶铁采用的是竖式风箱,竖式风箱在当时是一种先进的工艺设备。竖式风箱是一种活塞式推拉大风箱,一头吹进去,一头拉出来,推拉互用。活塞式风箱一个最大的优点是不论推拉,均可送风。

    竖式风箱的使用,炉膛里面的火永远是旺的,可以持续保持高温。同时它还有木炭石炭的使用,这样冶铁的温度就上去了。

    这个技术很了不起,在中国古代冶金史上、西夏的冶炼技术是非常大的一个发展。

    众所周知,著名的太西煤,它有三低(低灰、低硫、低磷)、六高(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块煤率、高化学活性、高精煤回收率和高机械强度)的特点,是国内之冠的优质煤。

    西夏手工业者很是著名,由于西夏军政的直接干预,对铁器加工的要求极高,就锻炼出非常多的能工巧匠,通过西夏手工艺者精湛的技艺,再经千百遍的锤炼后,打造出了闻名于世的“夏国剑”。

    我们想做好一幅西夏全盛时期的这幅地图,就要根据这些丰富的西夏文化资源来进行创作,并且要有西夏手工者的工匠精神。

    现在,老天爷给我们派来了小白,我们就紧锣密鼓的开始做方案了。

    小鱼和小白整天趴在电脑前,商量着,经过几十次的谈论与修改,最终完成并确定了这幅地图的设计方案,并制定了详细制作的步骤和技法,开始制作了。

    我们没有想到的是,这幅地图的制作很复杂,实际操作难度也很大。

    通过小样的制作实验,最终确定了不同位置采用的不同技法,还要用合适的植物为原材料,表现出各种颜色。整幅地图基本涵盖了滴、点、拖、刮、印、泡、晕、剥等蜡染技法,尽量在地图上表达山川、河流、峡谷、森林、沙漠等元素和各个军事政治的时间和地点,同时表达疆域发展及人口流动的来龙去脉,以图案的方式给予相对准确的表达。为了方便人们识别,除少量西夏文之外,均采用隶书字体来表达。

    通过小样的复杂制作过程,所有技术难点和要点都解决了,大家都很高兴,但随之而来的最大的障碍来了,那就是我们没有办法按照我们的计划制作出一个2.38米长,1.5米宽的巨幅作品来,因为无论如何,我们都没有那么大的容器来完成它。而这时,距离交付作品的时间只剩最后四天了。

    从开始到完成小样,小鱼和小白整整用了半个多月的时间,而将小样放大制作成这么大的尺寸,四天的时间无论如何也完成不了,之前没有考虑到需要一个超大的染缸或盆来进行无数次的上色、去蜡、固色等,来保证保证作品的效果和质量,大家一下子慌了。

    正在大家愁眉苦脸,热情化为失望的时候,王辉来了。

    “你们怎么都没精打采的?”王辉问大家。

    “别提了,折腾了半个多月,白瞎了。”老王在一旁解释道。

    “怎么白瞎了?”王辉接着问。

    “你看,小样做好了,但是要放大尺寸,没有那么大的盆啊。”小鱼低着头,拿着小样递给王辉,非常失望的说:“看来这次参加比赛的事黄了,总不能拿这么个小样去凑合吧。”

    王辉翻来覆去的看着小样,不紧不慢的挑着毛病,小鱼看他这样无动于衷,气的飞起一脚,踢到王辉的身上。

    王辉躲着小鱼,跑到门外去了。“这个葫芦,还幸灾乐祸的,真气死人了。”小鱼一边说一边收拾起东西来。

    “出来帮我拿东西啊。”王辉在外面喊叫着,我和老王走出去,看见王辉拉了很多木龙骨,一捆一捆的抱进店里,扔到地上。

    “你这个葫芦,你拿这些破木头放到这里干什么。”老王摇摇头,走了。

    看着王辉这般举动,我也不知道这个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小鱼和小白在楼上生闷气,看王辉往店里抱木方,小白嚷嚷起来了:“葫芦,你干啥呢,没眼色的东西,那么难看的木头放到店里合适吗?”说着话眼睛一翻一翻的。

    王辉没吭气,拿着尺子在地上比划起来,比划完,又跑去车里拿切割机和手枪钻等工具,二话不说就锯了起来。

    小鱼见状跑下去,吃惊的看着王辉在她的地上比划着,愣在那里。

    “还不赶紧过来帮忙,站在那里傻愣着干嘛,早知道你们做事粗心,不考虑实际情况。”王辉一边说着,一边指着外面对小鱼说:“去我车里把那卷塑料布拿进来。”

    小鱼愣了一会儿,好像明白了王辉要干什么,马上跑出去把一大卷塑料布抱进来。

    “你是要在店里做一个临时的大池子对吗?”小鱼确认着,王辉抬眼看了她一眼没理她,又低头锯着木头,小鱼一下子高兴的跳了起来,拍着双手哈哈的大笑起来。

    我一下明白了,原来王辉早就考虑到这个问题了,并想到了解决的办法,用木龙骨做骨架,用塑料布围起来固定住,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水池,还可以通过调整塑料布的高低,驱动水流,达到搅拌的目的,最重要的是,成本低廉,随用随换,这主意我也真是服了。

    最大的难题解决了,剩下的就是我们能不能按时完成并上交作品了。为了保险起见,我让小玉专门和组委会打了电话,问清楚最后的交实物作品的时间,并立刻将小样的照片发给组委会看,同时将所有的文字说明和主要的制作工艺及特点等资料整理好发了过去。

    时间眼看来不及了,大家一起开始动手,小鱼、小白和王辉的画功很好,三个人开始认真的根据小样和每一个部分的资料要求,在巨大的特制的白布上画了起来。

    为了加快进度,我们把张磊也找了过来,毕竟张磊对于蜡染工艺很熟悉。

    张磊来了以后,看了一会,脸上露出不削的表情,认为他们画的不好,并用手比划着,挑毛病。小鱼有点生气,就让他一边去,张磊微笑着挠了挠头,就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老王负责后勤工作,主要任务是照顾大家吃喝,我作为监工和主创人员,检查叮嘱着大家的工作。

    大家都知道时间的紧迫性,就一起干脆连轴转,喝了老王给端茶倒水,饿了就有老王去买“鞋拔子”,困了女生上二楼,男生去车里眯一会儿。

    大家没有什么时间的概念,忘我的工作着、努力着,坚持着,一连四天三夜,基本上没合什么眼。就这样,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最后期限的早上10点前,完成了作品。

    眼看时间到了,但我们的作品还没有晾干,没有办法拿过去,于是小鱼又给组委会打了个电话,说明了情况,并把照片发了过去。

    组委会的领导很通情达理,给了我们一天的时间,让我们第二天早上8点前送过去。

    由于蜡染作品不能干透,固色不够充分的话,是会变颜色的,我们就想办法把地图挂起来,大家轮流着扇着扇子,用扇子扇动空气来进行人工干燥,部分地方用电吹风来干燥。

    折腾到晚上,这幅地图基本上干透了,大家也精疲力尽了,一个个瘫倒在地上。虽然有少许地方颜色有些变化,但看上去基本上感觉不出来。

    一幅古朴的、看起来十分陈旧的,由纯天然植物为染料的,采用传统套色蜡染工艺的《西夏盛时疆域地图》诞生了。

    当我们看到这件作品时,一个个无比激动,那一晚,几个人一起开怀畅饮,笑着闹着,兴奋地回忆起这段时间的整个过程和点点滴滴,大家自己都不敢相信,我们居然完成了这幅作品,兴奋的又唱又跳,直到一醉方休。

    第二天一早,老刘开车来,拿了很多吃的,看大家歪七扭八的在地上熟睡着,小心翼翼的给大家盖了衣服和毛毯,没有打扰大家,然后把做好的地图悄悄地拿走,交了上去。

    通过这件事,我们更加相信,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拼尽全力,是可以出现奇迹的,无论结果如何,这个过程才是我们最大的收获,我们已经在这次战斗中赢了。

    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我们的作品像“夏国剑”一样,为我们打开通往世界的大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