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你管这个叫偶像派 / 第020章 那山那人那狗

第020章 那山那人那狗

    显然。

    ‘何处惹尘埃’这一句深夜的回信,瞬间就让李亚明陷入到了极大的情绪波动之中。

    他的心情也好像是坐了云霄飞车一样。

    对陈图,他先是半信半疑。

    在山腰听过小张的一番大道理之后,他有点相信了。

    接着,他听到了小张的反口,再加上陈图这两天的所作所为,便又开始陷入了怀疑。

    直到此刻,他收到邮件,心中才重新燃起希望。

    这个过程还挺磨人......

    可李亚明的高兴还没有持续多久,就又变得忐忑了起来。

    他看清楚了这篇文章的标题。

    那山,那人,那.......狗?

    “嘶——”

    他不自觉地吸了口气。

    这山,很好理解。

    人,也很好理解。

    但是狗.......

    李亚明有些不得其解。

    他不禁对照起了戚文中先生的那篇文章。

    戚先生的文章标题,是“白云深处有人家”。

    不仅意境深远,而且还直截了当的点出了白云市的名字。

    可以说。

    白云市能有今日的盛况,这个标题居功至伟。

    可手里的这篇,单是在标题上,就好像起得太口语化了一些。

    或者说,太儿戏了一些。

    “恐怕,还是戚先生的文章要更老练啊.......”

    他不禁心中叹道。

    长长吐出一口气后。

    李亚明从兜里掏出眼镜,又吩咐人将文档打印了出来。

    他拉过了一把椅子,在灯下细细端详了起来。

    纸张入手时,都还有淡淡的余温。

    【父亲对儿子说:“上路吧,到时候了。”】

    【天还很暗,山、屋宇、河、田野都还蒙在雾里。】

    【鸟儿没醒,鸡儿没叫。早啊,还很早呢。】

    【可父亲对儿子说:“到时候了。”】

    【......】

    【......】

    【他又俯下身,从口袋里掏出手帕,替狗擦去眼泪,轻轻地喃喃地说:“去吧。”】

    【于是,一支黄色的箭朝那绿色的梦里射去。】

    ……

    这篇文章的篇幅不长。

    只有一万字左右。

    在题材中,属于短篇小说的范围。

    讲的也是一个几十年前的老故事——

    山里有个老邮差,兢兢业业了一辈子。

    到如今,他年老多病,即将退休。

    高考落榜的儿子,准备接他的班。

    儿子第一次去给山里人送信。

    父亲担心儿子吃不了苦,又担心他不知道怎么和山民们交际。

    于是父子二人,加上一条大黄狗,共同踏上了那条蜿蜒曲折山路......

    通篇看下来。

    李亚明觉得这文章里的人物和故事,不仅简单好懂,而且还颇为耐看。

    父与子,新与旧,开放与闭塞,浮躁与沉静.......

    这些碰撞,也的确能够引人深思。

    且字里行间的那一份山乡风味,也称得上可圈可点。

    但,它有一个问题。

    那就是全文对玉城秀丽的景色,几乎没有任何的描写。

    甚至连一句多余的笔墨都没有。

    不写景,怎么吸引游客呢?

    李亚明心里不禁泛起了嘀咕。

    他翻来覆去又看了好几遍。

    时而沉思,时而躁动。

    手里的这篇文章,真的值六百万吗?

    它真的能够扭转玉城不利的局面吗?

    他有些拿不定主意。

    像无头苍蝇一样,李亚明在房间里绕了几圈。

    接着,他把手里的烟蒂一丢,只留下了一句话,便甩门而去。

    “我出去一趟。”

    .......

    .......

    “老师,实在对不住,学生深夜来访,扰了您的清梦了。”

    古色古香的房间里。

    李亚明面露羞惭地说道。

    “不打紧。”

    在一阵搀扶中,老人缓缓坐下,嘴里应了一声。

    “老师,学生这事儿还真只能找您,您是咱们玉城文坛的名宿,”

    李亚明半是无奈半是吹捧地说道,“除了您,我实在是想不出第二个人了,还得劳烦您帮我决断决断。”

    “好,我帮你看看。”

    坐在主位上的老人,一手接过李亚明递过来的稿子,一手轻轻敲打着有些发酸的膝盖。

    老人看上去已过古稀之年,但仍目光炯炯,精神矍铄。

    他在审读稿子的时候,也是字斟句酌,一副十分较真的样子。

    说话时,嘴边那一圈络腮胡子尤为瞩目。

    须髯齐整,连鬓带腮。

    李亚明坐在一侧。

    他敛着眉峰,大气都不敢出,心里既紧张又期待。

    过了半晌。

    一直耐心的等着老人把稿子看完,他才轻声细语地问了一句,“老师,您觉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

    老人转头看了一眼,随后颔首道,“写得不错,很生动,也很有野趣。”

    “那.......您觉得跟戚文中先生的那篇比起来呢?”李亚明顿了一下,又追问道。

    “戚文中的那篇文章,我也是读过的,”

    老人稍微回忆了一阵,继而缓缓开口道,“我觉得,他全篇落笔最精妙的地方,就是文章里的那个老婆婆。”

    “那个老婆婆一个人在田间耕种,在溪涧淘米,在山林采菌......无欲无求,像是一个住在山里的神仙。”

    老人的这一番见解,可谓言之有物,让人信服。

    李亚明闻言,也是附和的点了点头。

    可很快。

    他又听见老人话锋一转。

    “只是,我读完之后,觉得稍稍有点空。”

    老人略感遗憾地摇了摇头。

    片刻后,他才泰然道,“如果真要我在这两篇文章中做一个选择的话,那我倒是更喜欢你的这一篇。”

    “为什么?”

    李亚明脱口问道,“您......能跟我说说这其中的理由么?”

    “我更喜欢它质朴的文字。”

    老人淡淡一笑,说道,“另外,这篇文章里,写到了戚文中没有写到的情感,所以,它更像是一个人间的故事。”

    “可是话虽如此,文章中根本没有写到玉城的风景啊!”李亚明不假思索地急道。

    “你是不是糊涂了?”老人诧诧地看了自己的学生一眼,“老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写景的最高境界,本就是写人。”

    “戚文中写的是物境,而这篇文章写的却是情境、意境啊!”

    李亚明闻言心鼓一震,呆呆地重复道,“写景的最高境界.......是写人?”

    “况且,这篇文章故事的内核,也不是戚文中那篇文章所能比的。”老人徐徐道,“他写的是父子情,这天底下,还有比父子之情更打动人心的吗?”

    “这......”

    李亚明心中五味杂陈,怯生生应了一句。

    他刚想说点什么,却见到老人又拨了拨手里的稿子。

    灯下。

    老人咂摸了一阵后,眯了眯眼说道,“说起来,我还真觉得,这篇文章有改编成剧本的潜力。”

    李亚明猛地起身,一副捡到宝的样子。

    “此话当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