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自学中医的那些年 / 第十二章:浅谈中暑

第十二章:浅谈中暑

    中暑的案例说完了,但是中暑的话题还没有结束。

    中暑这个词就是来源于中医,中医讲的外淫六邪,也叫外感六邪,为风、寒、暑、湿、燥、热。“暑”就是其中之一。黄帝内经中素问热病论谓:“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我担心我的能力解释不好,我就不解释了,有兴趣可以自己百度一下。

    好吧,中暑应该大多数人都见过,也有很多人自己就中暑过。

    还是从最实际的说起,我没有治疗过中暑,但是古人说过:“没吃过猪肉,还见过猪跑”。我可以查阅资料,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聊聊中暑。

    1:素问说了,夏至时节之前受了伤寒(广义伤寒-指的的外感六淫),转成热症的叫温病;夏至之后转成热症的叫中暑。也就是说在自然环境下,夏至之后会更容易中暑。

    2:当然,现在可以脱离自然环境了,你去桑拿房也可能会中暑。

    3:中暑的原因:天气炎热肯定是主因,劳动过度,或饥饿,或饮食失调,或睡眠不足都是中暑的诱因。由此看来,我妈妈中暑的诱因就是前一天晚上睡眠不足,第二天天气炎热,再加上我妈妈那年已经快60岁的人了,年龄偏大。

    4:中暑偏爱的人群:老年人,身体虚弱的人元气不足更容易中暑;暑邪本来就是湿热之症,那么湿气重的人也爱中暑,中医里说:胖人多湿,瘦人多火,老人多虚。那么胖子比瘦子更容易中暑。这里的胖子指肥肉多,瘦肉少的人啊。

    5:中暑的原理:这个我查了很多资料,都解释的不够完美,我编一个吧,大家看看中不中。

    夏天天气炎热、湿热,人体的温度也会升高,人体为了防止体温过高需要通过出汗来降低体温。但是出汗就需要力量,中医说的是元气,卫气。劳动过度,或饥饿,或饮食失调,或睡眠不足,或肥胖,年老体衰,就会导致身体内的力量不足,接着就导致排汗功能失调。那么后果就会造成恶性循环,汗排不出,身体温度会更高。这就会造成暑湿内停,人就会中暑。

    身体温度过高,人体就会启动自我保护系统---晕倒。如果继续在高温环境下,那么人将危矣。

    人中暑以后需要将中暑之人移至通风阴凉之地。

    特别注意:这里的通风阴凉之地绝非是空调房,温度不宜过低。个人认为温度应该在28±2度。

    中暑还有第二种情况,也是常见情况。天气炎热,人体正常排汗降体温,但是这时候突然遇到冷水洗澡,或者遇到冷风侵袭(比如温度过低空调房),这时就会造成皮肤汗孔闭合,如果继续回到高温场所工作,那么排汗功能失调,接着造成中暑。如果遇冷后脱离了高温场所,排汗功能仍然失调,那么就会造成风热型感冒。

    6:饮食需要再说一下,俗话说:冬吃萝卜夏吃姜。我也是理解了很久才弄明白,夏天本来就热,为啥要吃姜,不是更热了。其实姜是解表的一位好药,可以保证皮肤毛孔开合正常。姜内可温中止呕,外可解表散寒。在炎热的夏天保证排汗的正常是非常重要的。

    夏天人们喜欢喝冷饮,需要适量而止,过度饮用冷饮会造成内伤脾胃,脾胃被伤同样会造成元气不足,间接造成容易中暑。

    7:中暑的预防:夏至以后就进入了三伏,三伏之“伏”即“伏藏”“潜伏”的意思。(我们的古人在我们的日常生活语言里就已经告诉我们应该注意的事项,怎么能不叫人佩服。)

    天气炎热,人们应该尽量避开暑气工作。如果实在是工作需要,时间上避无可避,那么我们也应该通过起居饮食,日常生活上调节身体。知道了中暑的原因,从而避免中暑。

    8:中暑的治疗:因为我没有治疗过中暑,因此不敢妄下定论。根据《藿香正气水》的说明,为祛暑剂,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如果是刚刚中暑,或轻度中暑,藿香正气水应该有很好的效果。

    还有一种治疗方法为“刮痧”,这个也是我后来才了解到的。根据我母亲当时中暑的情况来看,当时如果刮痧会缓解中暑症状。当时我母亲中暑后感到后背发热而发不出,我爸用毛巾给他搓后背后稍感症状缓解。

    个人猜测,刮痧会造成皮肤毛细血管出血。中医讲汗血同源,皮肤出血也等同于出汗,强迫皮肤排汗或者排血,至少可以把热暂时排出体外来缓解中暑症状。同时刮痧也有可能对皮肤造成血液流通,起到活血的作用,有助于恢复皮肤毛孔的开合功能。

    ---------------------------是不是写的有点多了,要是觉得无聊就说一声啊,我不写这么多中医原理了。---------------------------------------------------------------------------------------------------------------------------------------------------------------------------------------------------------

    9:很多中医、西医会有意无意的相互攻击。我在这里要明确观点,中西医各有所长,取值所长,弃之所短。何乐而不为呢。因此文章中治疗观点仅为参考,绝非没有两医争论之意。

    治疗中暑不是西医的长项,西医称为热射病,从目前搜索到的资料来看治疗效果不佳。并且死亡率偏高。

    以下为百度词条热射病的摘抄内容:

    热射病病死率介于20%~70%,50岁以上患者可高达80%。体温升高程度及持续时间与病死率直接相关。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与神经系统、肝、肾和肌肉损伤程度及血乳酸浓度有关。昏迷超过6~8小时或出现DIC者预后不良。体温恢复正常后,大脑功能通常也可很快恢复,但有患者也可遗留大脑功能障碍。轻或中度肝、肾衰竭病例可以完全恢复;严重肌损伤者,肌无力可持续数月。

    以下为网上的一篇文章:

    今天看新闻,有江苏一60岁工人因中暑送医,现在抢救病房,前几天一个产妇因中暑送医后死亡!而未见新闻因中暑送医死亡不知多少!据说中暑(西医说热射病)死亡率在百分之五十!我怀疑西医治疗方法是否有问题?

    十几年前,我母亲住院,在抢救病房待过,目睹了一个四川十八岁姑娘从抢救到死亡的过程。

    那时是六月份,天很闷热,小姑娘从家出来到宁波一个五金厂打工,还没二个月,因那天实在太热了,她用井水淋了一个身后,就感觉人不舒服,没去上班,躺了一天,热度在三十九,被工友送医,医院治疗方法是挂水,敷冰袋,体温不降反升,三天后死亡!我当时就在想,治疗方法是错的,本来她用井水淋身体,使汗毛孔闭住,你用冰袋不是更严重了?毛细血管收缩,她体内温度散发不出来,高温血在体内巡环,会不死吗?

    这么多年一直都用这种方法救治,是否要反思一下了?

    三四十年前,农村不要说空调,连电风扇都很少,农忙时高温,高强度体力劳动,经常有人中暑,从不送医,(那时医院也少)都是土办法,刮痧,切痧筋,从没听说有死人的!现在医疗水平高了,反而要死人,是否要反思一下?治疗中暑,教科书是否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