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 第五十七章 尝试

第五十七章 尝试

    余昭很快收拾了一件有窗户的房间出来作为实验室。

    这屋子里空无一物,所以她请余虎帮忙打了一张长桌子和高凳子。

    又请素香帮忙制造一批直径三五寸的平底玻璃小碗,为了方便用开水烫碗除菌,她特意请素香尽量做得厚些,以免轻易开裂。

    素香一口答应下来,她吹了半年多的玻璃,早有了一些心得。要做的厚些,除了本身吹气的时候要慢点之外,玻璃溶液也要比平时冷却得久些。等吹起些,用钢板在底下接着,吹出来的底就会是平的。等形状差不多完成后,再把上面多出来的一截切割掉,只剩一寸余高。

    见并不难做,余昭一口气要了一百多个。

    另还做了一批大小不一玻璃薄片,大的用来盖小碗,小的用来作载玻片和盖玻片。

    余昭还想要一个显微镜,她在地上画了示意图,让素香试着弄出两个凸透镜来。因为无论如何吹制都不能成功。她只好叫铁匠打了两个半球形的锡模,把玻璃液倒在上面,等凝固冷却后,再倒玻璃溶液把两片模具合拢来。虽然费了不少功夫,一番打磨后好歹还是得到了两片让人满意的凸透镜。

    确定好合适两片镜片的焦距后,再请余虎帮忙用竹管做了镜筒,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成了。用尺子试过之后,确认这个显微镜大约能放大二三百倍。

    除此之外,余昭还需要几个气温温度计,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特性测量温度,所以她设计的温度计主要结构就是一个球形的底部,一根尽量细的玻璃管,和一个固定用的支架。

    除了连接处稍微费了些功夫外并没有什么难处,并不需要讲究好看,所以素香也很快就完成了。

    余昭先往温度计里面放了满满一大杯水,加入红曲粉后搅拌均匀。在温度计上用细毛笔花了一条线。

    然后把温度计放在炉子上慢慢加热,直到沸腾才离火,这时又再画了一条线,在旁边写上100的小字。

    这样重复几次,直到每个温度计都有了初始温度记录和一百度的记录,她没法获得精确的刻度,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先大致记录温度的高低变化。

    最后,她还让余粮帮忙做了一些棉签。洗干净手后,把干净的棉花缠在小心地收在一个干净的,开水烫过的布袋子里。

    一股脑做完这些小发明以后,余昭终于可以开始试着培育青霉素。

    这两天狗蛋来了两回,把凌霄带去了又带回来,说余谷意识倒是稍微恢复些了,一天里能醒一两刻钟,醒时头脑也比较清醒。不过烧却一直退不下去,服了药下去,一个时辰便又烧起来了。

    这样烧下去,就是清醒的人也得烧完蛋,余昭生怕爹爹得个肺炎脑炎什么的,只好加紧研究。

    她先用各种肉类、蔬菜、水果、米面等分别煮了汤,过滤掉渣子只留液体。然后把一条鱼放进锅里熬了三个小时,把之前的各种汤都倒进鱼汤里,这样等鱼汤冷却后就会成为凝固的胶状,防止培养基不小心泼洒出来。

    她还需要一种细菌来确定是否成功培育出青霉素,因为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比较敏感,如果在培养皿中引入葡萄球菌可能会比较明显。

    所以她用棉签在自己的鼻子和咽喉处轻轻刮了几下后分别放入培养皿中,由于培养皿实在是太多了,她只好把余家各位都叫来一起取菌种。

    等培养皿中的液体冷却凝固后,她就把培养皿分散在房间各处。地面上,桌子上,高架顶上,到处都放满了培养皿。

    听说青霉素的适宜培育温度是24度,现在正巧是春天,倒是幸运的事。

    余昭只能双手合十,祈祷能早日成功。

    这事当然不是两三天能成功的,余昭准备先回县城看看。

    正收拾东西呢,凌霄突然出现,手里拿着一朵浅紫色的花。凌霄把花递给她,她以为是牵牛,勉强对凌霄笑道:“好漂亮的花,你拿着玩去吧。”

    凌霄却强塞给她,她便接在手里闻了闻,一股奇异的幽香袭来,瞬觉头有些晕乎乎的。

    她一下没反应过来,只觉奇怪,于是更深地吸了一口气。顿时站不稳了,只觉得天旋地转。

    凌霄忙抢过她手里的花,拉来余粮,对着余粮指着那花,比划着爸爸。

    余粮:“她好像是说,哥哥是被这花害的!”

    余昭一下感觉全身的血都在倒流,她忙把那花用布包好收下,催凌霄和自己一起去洗手。

    她让余粮帮忙询问凌霄知不知道这到底是什么花,凌霄摇头。

    余昭也顾不上收拾东西了,跟素香婶婶说了一声就拿着装花的布包就要奔向县城。素香哪里放心她这么小就在路上跑,拦住了说:“一会狗蛋就要来了,你和他一同坐车去吧。”

    余昭心里焦急,哪里等得,挣脱了就要往外跑,刚跑到村头,就碰见了狗蛋。余昭拦了马,上车就喊:“大叔,麻烦回县城去。”

    等到了县城,余昭就直奔医馆,先问了几个大夫,都说不认识。正急的不行呢,一个年轻大夫凑过来:“这好像是曼陀罗,就是做蒙汗药的。”

    医馆里的人都顿住了,一个大夫问:“你一个小姑娘,哪来的这东西?”

    余昭:“我爹吃了这个,昏迷不醒十多天了。”

    几人就摆手,连声道:“不会的,这药过几个时辰也就该醒了。”

    余昭就犹豫起来,莫非是凌霄弄错了?毕竟她也只是小孩子,她成日在山里玩,可能是闻到这花觉得不对劲才怀疑爹爹有可能是这花害的。这样一来也说得通,余昭觉得这亮起的灯又瞬间熄灭了。

    虽心已凉了大半,她还是顺嘴问了一句:“若要中了这毒,何药可解?”

    大夫们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有说用绿豆水的,有说用牛黄的,有说用黄连和枳壳的,也有人振振有词地说需用甘草。

    甘草?

    这几日大夫开的退烧药里就有甘草,狗蛋说爹爹这几日清醒的时间略微长了些,显然是好转了。不管是不是巧合,她都只能抓住这根救命稻草。

    忙拉住那说用甘草的人的衣袖问:“甘草如何服用解毒效果好?”

    那人方才还据理力争,这会子气势却软下来:“我只是听说过一个方子,至于好不好我可没试过。”

    余昭忙掏出一锭银子,求他写下来。

    那人写道:茯苓五钱,生甘草五钱,陈皮五分。

    “照这个方子抓药去吧。用水煎服成一大碗,需凉后方饮,一日三回,大吐后应醒。”

    这方子不仅简单,而且一点稀奇玩意都没有,余昭也不知该不该信,不过试试似乎并无坏处。

    ¥余家余额:十两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