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农家女种田致富忙 / 第七十六章 基本功

第七十六章 基本功

    余昭虽说之前创业,略微发挥了一下自己作为管理人员的创意,但大多是运营和营销方面的。她真正想尝试的,还是像现在这样管理手下的员工。

    她觉得,前世的老板们都挺黑心的,又想马儿跑又想马儿不吃草,天天打着狼性的幌子压榨员工。每次她提出抗议,老板就会说:“哎,我也有我的苦衷呀。严格要求你们也是对你们负责啊,不然公司垮了,你们不都得喝西北风去?”

    她想试试,如果尽可能的缩短员工的工作时间,让员工有时间做自己的事,回归自己的生活,会不会让整个氛围变得更加正向、积极,反而提升效率。

    不过她也拿不准,是不是公司真的要压榨员工才能成功?这方面她只有愿景,没有实操。想想余记食店和西湖楼,工作也是时长长并且辛苦的。余记食店因为主要还是自己家里人,给自己家赚钱再苦也能忍受,西湖楼其实固定员工不多,而且人事管理这块主要还是靠朱翠姑娘。

    反正她很想当个少挨骂的老板,也算圆梦了。不管了,家里有钱,就是有底气,先干吧。

    来新东方学厨的人,家庭和余家之前都差不多,有的是外乡人,有的虽是王家族人,但关系远些,在村里都是没什么威望的,也不惯出头。于是你推我我推你的,好容易选了卜秋兰出来。

    余昭有点好奇,就跟来报信的人八卦了一下:“怎么选的秋兰婶婶?”

    来的人笑道:“卜大姐的手艺可是出了名的,咱们家里不过就那些东西,谁家都是一样的煮法,她就是能做得喷喷香。”

    “好哇!”这还搜罗到人才了,真是意外之喜。

    “你们不争这位子?”

    “推都推不及呢,管着十几号人这样的大事我们谁有这本事做得?”

    “哎,你们要有主人翁意识嘛,要争着当才好呢。”余昭老气横秋地叹息。

    又吩咐把卜秋兰请来,她有事要交代。这时她才觉得前世的聊天软件还是挺好使的,在群里发个消息就成了的事,这么来来回回的不知道要跑多少趟。不过想起来下班也要看工作消息,还是挺烦人的。要真跟电视剧上演的一样,下班谈工作违法可多好啊。

    咳咳,扯远了。

    等了一会儿,卜秋兰和她的丈夫王广宁两口子一起来了,看着他俩诚惶诚恐等吩咐的表情,余昭不禁觉得有些好笑。

    “没什么别的事,就是跟你们说一下打算,你们再和大家说一下。”

    余二嫂和余大姐已经回县城了,厨师班上课的事暂且由余昭负责,先学些基础。她大致分为了两门课程,一是负责馒头之类的面点课,二是炒菜要用到的刀工和火候。刀工课拿大白菜练习切片切丝;而面点的学习的内容就简单些,毕竟和面这些人人都会,只要水粉比例合适就不会出问题,只要学好老面发酵做馒头就行。但余昭还是多留了个心眼子,怎么养老面菌种的事她还没打算教给别人,现在家里的菌种是余粮负责帮忙养着,这些厨师班的学徒们只要把菌种拿来用就行了。

    学厨练习用的食材,都可以放到学校食堂里做了菜,物尽其用。

    两人点头应下,便回了家。

    开班后的日子,余昭的日常几乎就是守着厨师班的人练习。

    负责白案的村民倒是进展顺利,余昭把各色面点做法都教给他们,不说令人垂涎三尺,在阳朝开个早餐店是没有任何问题了。

    红案这边却遇到了不少挫折,也许是因为刀工这件事对于他们来说实在是陌生,阳朝最流行的烹饪方式还是水煮,偶尔蒸。食材通常不经处理或只是粗粗地切成大块。菜刀主要的功能是剁、斩而不是切片。这连日来的练习,村里的大白菜不久就被切完了。余昭便拿来家里的芜菁给大家练习,芜菁味道寡淡,村里人都不爱吃,所以切完就只能喂牲畜了。

    因为成果差强人意,余昭也挺苦恼的,卜秋兰倒是发现了问题所在:“刀片太厚了,不好掌控。”

    余昭家的菜刀比别人家的菜刀薄些,所以她一直没想到这点。一问余谷才知道,当年他为了省钱,请铁匠打得薄了些。而平常人家的菜刀更大更厚,不仅难以掌控,也更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余昭马上找了去找了她的老朋友——张铁匠。她心里一直记着张铁匠对她家的恩情,面对她家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要求都从不拒绝,因此和余谷提了不少野味腊肉上门。

    铁匠见他们来,显得挺开心:“是小昭啊,这一年都没怎么见到你,都长这么高了。”

    余昭:“张叔新年好!”

    余谷把手里的东西往张铁匠那儿一递,张铁匠笑着摆摆手:“这么多,我哪里敢收。”

    余谷却强要铁匠收下:“你收下,我才好求你办事,对你对我都方便。”

    张铁匠几番推脱不过,只得勉强收下了。

    余昭就说了菜刀的事,问能不能融了重铸,做薄些。

    张铁匠皱眉:“这可不好办啊。菜刀这东西,为什么能传家你知道吗?”

    余昭茫然摇头。

    张铁匠:“菜刀可不是一般的铁,是钢。百炼成钢,故不容易化了重铸,至少我这儿不能做到。你要是找能做的,其价格跟新做一把几无区别了。”

    张铁匠又道:“你若是想让我帮你磨得薄些,倒不难办,只是费些功夫。”

    余昭:“好啊好啊,先磨薄试试,不行就只能重新买了。”

    余谷:“那磨刀要多少钱?”

    余昭:“磨五把。”

    张铁匠:“你们提这么多东西来,我怎么好意思收你们的钱呢?”

    余谷:“诶!那可不行,礼物是礼物,生意是生意。”

    余昭:“可不是吗?若你不收钱,可不就是把我们的心意标上价了?”

    张铁匠:我一张嘴哪儿说得过你们两个人啊,笑着叹息道:“那就一把刀收十文吧。”

    于是余昭就数出二十文给张铁匠:“我马上送两把来,试试看。”

    过了两天张铁匠才把刀送回来了,整刀倒是只薄了一点,但刀刃那儿看着是锋利了不少。张铁匠道:“这菜刀所用钢太硬,不成。你们还是另外定吧。”

    余昭叫大家轮流试试,都说好切不少了。于是余昭便将各家都送去磨好。毕竟买一把菜刀可要不少钱呢,磨刀只要十文,咱们创业还是讲究一个该省省,该花花。

    这样光刀工就练习了一个月,说是厨师班,几乎就是靠大家自己学习和练习,毕竟余昭也只见过猪跑没吃过猪肉,自己对刀工也并无研究,只是看着形状大小均匀了就成。

    这一个月来整个村子里一直回荡着哒哒哒的切菜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