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网游竞技 / 曼联王朝:弗格森制造 / 第49章 青训之火

第49章 青训之火

    “弗格森认为一支球队想要长盛不衰,那就必须要重视青训,要把青训球员作为一支球队的基础,把青训摆在球队建设的第一位。”

    ——题记

    弗格森在曼联烧的第三把火出乎很多人的意料,他把关注点投向了青训。

    弗格森来到曼联的第一天,就开始过问青训的事务。弗格森带着助教诺里斯一起去找时任青训营主帅的哈里森谈话,让这位青训主管有点不知所措。哈里森说:“弗格森对青训异乎寻常的重视,但那时候我觉得他太投入于此,简直就当自己是个青训营主帅。”

    弗格森和哈里森的谈话一开始并不愉快,哈里森越听越觉得不是味儿,“我一直以曼联青训自豪,这是培养出查尔顿和贝斯特的青训营,现在我们也有马克-休斯和怀特塞德这样的明星,但弗格森好像并不满意。”

    弗格森说,“曼联青训营很出色吗?我觉得一个怀特塞德是不够的,马克-休斯已经离开,我们现在指望不上他。现在你告诉我青训还有谁能够进一线队?”

    弗格森执教后,曼联青年队安排了一场对伯恩利的训练赛。比赛开始后曼联青年队很快就以1:0领先,随后这些小家伙轻松地倒脚,很有耐心地和对手周旋。

    诺里斯突然闯进了教练席,气愤地冲着哈里森大喊大叫:‘你的球队是在参与游戏节目吗?前锋在禁区里为什么不射门?他们为什么抢球?为什么不跑快一点?为什么不进攻了?他们到底是在干什么?如果不想踢了,老板说他们全部都可以滚蛋了!”

    哈里森也生气了:“该怎么踢是你说了算吗?哪条军规写了?我们正在赢着比赛,孩子们完全控制了对手,你凭什么不允许他们这么踢?”

    诺里斯反唇相讥,“这不是青年队,而是老头队。我说的是要进攻啊,不进攻不射门的青年队算个屌啊!烂队一支,全部都是屎!阿伯丁青年队可以打你们6:0!”

    诺里斯在一头公牛面前挥舞红旗,扔给哈里森一盘阿伯丁青年队比赛的录像,“好好看看吧,这才是青年队该有的水平!”

    录像带带来的暴击分外厉害,哈里森震惊得几乎掉了眼珠,“我勒个去啊,还真有人能够将青年队打造得如此强大!”

    弗格森很快就和哈里森深入地展开探讨,重新规划和管理青训营。弗格森彻底改掉了曼联青训的工作模式,从等人上门变成找人来训。他要求组建新的球探系统,大量增加人手,建立球探网络。弗格森要求曼联青年队的教练们和球探们要深入到各个社区去,到中小学去,积极挖掘苗子。弗格森对俱乐部所有人都发出号召,欢迎他们推荐小球员来试训。

    弗格森自己也积极地和社区人员接触,和学校体育部门接触,抽时间和一些年轻球员家长共进晚餐,为的就是吸引他们的孩子加入曼联。弗格森派出青年队的教练去“指导”社区少年足球队和青年队足球队,为的就是第一时间发现目标。

    弗格森挖掘小球员的积极性令人赞叹,他在下班之后还和助手们到处跑,从业余的足球队到社区学校,从职业俱乐部的青训梯队到踢野球的年轻人......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弗格森的目标。

    弗格森决定在曼联建立英国最齐全的俱乐部青训梯队,把青训规模增加到英格兰最大。

    弗格森依然信任哈里森的能力,让他继续执教曼联青年队,还专门安排了一位助手来负责沟通联系,安排青年队和一线队的比赛。弗格森推动管理层招募更多的青训教练,招募更多的寄宿家庭,招募更多的工作人员,并且亲自协调一线队和青训营的教练们一起编排训练计划,制定培养和训练标准,大力推进工作。

    弗格森对青训兴趣之大,他的助手最清楚。“如果他在开车回家的路上看到公园里有5人足球赛,他肯定会停下来观看。”诺里斯说,“我都不记得有多少次了,刚刚下班回到家,就给他叫出来,陪他去看各种踢球的小家伙。那些小天才大名鼎鼎,但实际上只是他们父母眼里的天才,连普通水平都没达到,但阿历克斯总是兴致勃勃。”

    弗格森对于青训工作的热情甚至到了废寝忘餐的地步。他们有一次驱车到很远的地方去拜访一个学校,回程又发生了一些问题,回到基地时才发现连晚餐都没吃。结果弗格森和诺克斯不得不自己动手做饭。弗格森疲惫到了极点,差点就因为将一盒火柴扔到电炉上而引发火灾。

    诺克斯说,“弗格森像个管家一样,不停地在大大小小的学校里巡视。一旦有某个小孩崭露头角,他就会出现在孩子的家门口,说服家长将孩子送到曼联试训。”

    弗格森擅长和小孩聊天,特别是有足球天赋的娃娃们。哈里森说,“弗格森‘引诱’小孩加盟曼联的水平太高了,几乎无人可比。吉格斯被他带来了,远在伦敦的贝克汉姆也来了,吉莱斯皮也是这样,他们都成为了弗格森青训系统的第一批产品。”

    一批一批的孩子慕名前来,越来越多的天才苗子被挖掘出来。从麦奥拉纳到李-夏普,从吉格斯到斯科尔斯,还有内维尔兄弟、贝克汉姆、尼基-巴特,凯文-皮尔金顿、约翰-奥卡恩、克里斯-卡斯帕、乔治-斯威策、西蒙-戴维斯、科林-麦基、吉莱斯皮,本-索恩利、罗比-萨维奇、拉斐尔-布克、安迪-诺恩、理查德-伊尔文、乔-万科罗夫斯基、库克……这些都是弗格森亲自找来的好苗子,被记者描写成“弗格森的雏鸟”。

    这些球员很快就发光发热,曼联92班也由此诞生。弗格森在曼联取得辉煌的成功之后,英超俱乐部开始对弗格森的青训提出异议。英足总不知道是哪根筋出了错,附和了这些英超俱乐部的要求。新的规定被弗格森痛骂为”臭名昭著”——俱乐部只能在距离主场三十分钟车程的范围内搜罗人才。这项极不合理的规定“成功”地限制了曼联和弗格森的努力。此后多年,弗格森再没有能够培养出新的青训天才。他后来的精力也不得不转向鲁尼和小小罗这种璞玉,一切的原因就是因为英足总万恶的新规定。

    英足总说要保护小俱乐部的生存空间,但世界潮流却是让大俱乐部不断扩大青训范围。曼联后来也迅速扩大了对非英格兰户口的全世界足球苗子的招募,但因为英足总规定的限制,曼联此后对本土球员的培养被严重局限之后,慢慢就落后于位于伦敦的那些俱乐部了。毕竟伦敦才是英格兰最大的城市,而对于曼联来说更尴尬的一点则是老特拉福德球场还处于曼彻斯特市的边沿,周边并不是人口最稠密的地区。

    从足球最基本的规律来说,青训工作当然是投入多的大俱乐部或者国家基地做得最好,对于一个青训苗子来说大俱乐部显然才是最好的选择。大俱乐部通过广泛吸收资源,集中优势力量进行培养,才是最高效的方式。法国克莱枫丹的超大规模训练营就是最好的例子。一旦强行要求青训本地化,曼联这样面向英伦三岛广招人才的做法就被取缔,受到伤害的则是整个英格兰足球。

    曼联92班惊艳全世界之后就再也难续写传奇,英格兰足总的规定就是罪魁祸首。92班之后曼联出产的球星奥谢、布朗、理查德森、弗莱彻、德莱特、罗西、皮克、埃文斯、马切达、维尔贝克、克莱维利……这些球员的成就都远逊于前辈。

    弗格森对青训的重视一直坚持,从曼联的92班,到95班,再到奥谢、弗莱彻一代,然后则是2011班,随着曼联最新一代的青年队在足总杯中再次夺冠,球队里也涌现出贾努扎伊、林加德、博格巴、莫里斯、通尼克里夫、小基恩等一大批天才,弗格森的青训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曼联的青训传统依然长盛不衰。

    弗格森说:“培养有天赋的小球员,让青训球员成为建队基础,这是我们曼联的传统,也是我一直认可的观点。”

    弗格森在青训方面有独到心得,他是小球员们心中最值得信任的长辈,也是有办法让小球员们成长的超级主帅。弗格森常常亲自下场指导,亲自给孩子们讲战术,让孩子们经常观摩一线队的训练,让预备队和一队球员拆散来进行教学比赛。弗格森在生活上不断地鼓励他们,而且还非常高效地处理孩子们的诉求。无论是谁有苦闷和不安,弗格森总是第一时间充当聆听者,并从孩子真正的需要出发给出合理的建议。他总是鼓励小球员们努力奋斗,不怕失败,积极尝试。“初上球场的年轻人,仿佛用薄纱一样的翅膀飞翔在天空,过分的重担和期待会让它们砰然落地。”弗格森曾经这样告诉记者,“所以我们要给予他们精心准备的空间,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容忍他们的失败,帮助他们去尝试不同的方法。”

    贝克汉姆在自传《MySide》中坦言:“我选择曼联是因为我从小的‘儿魔梦’,但最关键的还是弗格森。弗格森对于我来说超过了一个主帅的意义,他就像是一个可信赖的长辈。弗格森让曼联像一个大家庭,而不仅是一家俱乐部,老头儿就是这一切的主导。”

    在著名记者帕特里克-巴克莱,“贝克汉姆仿佛是那个被领进威利-旺卡巧克力工厂的幸运男孩儿。弗格森给了他一个美妙的承诺,然后帮助他将所有的美梦变成真实。”

    时隔多年以后的2007年春天,当帕特里克-巴克莱再度采访已经转会至洛杉矶银河俱乐部的贝克汉姆。当他们谈起重回老特拉福德的话题时,32岁的贝克汉姆浮现出一种忧郁的小男孩儿神情,轻轻地说了一句:“我愿意无偿为曼联踢球。”

    弗格森对92班的辉煌,以及后来培养鲁尼等天才的成就分外自豪,“我和这些孩子们有着奇妙的缘分,他们的成长就像一个美好的故事。我们就像一个大家庭一样,你要像父亲对待儿子一样保护他们,而他们则每天都会给你带来惊喜。他们都是流着曼联血液的杰出代表,具有红魔的品格与精神。我认为曼联成功的真正秘诀,那些拥有热爱曼联的球员身上,特别是从小就加入曼联,在曼联大家庭成长的那些球员。”

    弗格森说,“我很幸运能够带出那么多青训的人才,也很幸运能与很多非凡的年轻人们一起共事。曼联青训一直持续地成为球队进步的基础,这就是我希望看到的。俱乐部信任年轻人,而这些年轻人则愿意为俱乐部去战斗,这就是青训的意义。我们一直都是最好的集体,到现在还在是这样。”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弗格森重视青训差一点打开了国足的希望之门。当年曼联还招募了宿茂臻、吴崇文两个中国小将,可惜缘分只差一点。弗格森也还大力引进过董方卓,可惜最终也是遗憾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