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网游竞技 / 曼联王朝:弗格森制造 / 第66章 苦练:苦到你怀疑人生

第66章 苦练:苦到你怀疑人生

    “弗格森给曼联全队带来的第一个启迪就是:任何的工作都不可能随便就成功,必须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想要在足球领域特别是在曼联队取得成功,就需要比其他人多付出千百倍的努力。”

    ——题记

    赛季前的整个准备期,曼联的克里夫基地热火朝天。

    在这个远离闹市区,不大被外界关注的基地里,弗格森制订的特训计划正在严格地执行。为了保密和排除干扰,弗格森要求保安把所有的媒体都驱赶到训练场之外。

    曼联的球员们挥汗如雨,在弗格森和助教们的大声吆喝中拼命苦练。

    “你在之前的训练中并不会注意到有很大改变,直到转过年的夏天,当我们回来进行赛季前备战时才会发现一切都变了”,阿尔比斯顿回忆:“弗格森的训练和所有的英格兰教练都不一样,他一直坚持展开高强度的训练,要从训练中找战斗力。”

    阿尔比斯顿说:“阿特金森总是认为足球需要天赋,每个球员应该管理好自己,应该自行调整状态。弗格森不一样,他认为球员们是懒惰的,不可能对主帅的要求有清醒认识,更别想他们自己会努力训练。球队必须要详细制定计划,严格按照高标准执行,要监督球员完成训练,并且要持之以恒。”

    斯特拉坎这些老熟人早早就知道了弗格森的不一样,“别人可能要求你今天上午要跑步,要做射门训练;弗格森的要求则是要求你什么时间要开始热身,热身运动要做什么,要热身几分钟,然后跑步要跑几公里,其中加速跑要多远,冲刺跑要多久,变速跑要做多少组,要在什么时候结束......弗格森的标准就是要做得如此精细。不仅如此,他的训练标准远比一般俱乐部的要求要高得多,要求则苛刻得多。他给每一个主力球员都制订了训练手册,安排专门的助教或者俱乐部的工作人员陪着,甚至有时候是弗格森自己亲自来训练和监督。”

    这是弗格森独具特色的训练模式。

    弗格森要求严格,开训之前他就铁面无私地说,“我们从今天开始准备新的赛季。一切都以新赛季的目标为重。我已经给大家制订了所有的训练计划和考核标准,大家最好把那些休闲和娱乐的想法扔一边去,这个时候你们的任务就是苦练。我只看你们的质量和态度,没有达到我的要求,你们就不会有好日子过。”

    曼联球员的联赛准备期被弗格森过得刻骨铭心,他们整日地挥汗如雨,整日地埋头苦练,就为了完成此前几倍的高强度训练任务。

    训练太苦了,这是每一个一线队球员的心声。

    麦克格拉斯公开反对,“训练是多么的沉闷无趣,而且很多是无用的重复,简直要让我怀疑人生。”

    弗格森:“反对无效。”

    “曼联的球员们在过着不人道的生活,弗格森一直要求他们苦练,让他们哀声一片。”记者们和球评家们的话语里面带着一丝取笑的意味,他们不相信弗格森这个策略有什么特殊效果。

    弗格森并没有理会外面的议论,他很清醒地知道自家球队与强队的差距,必须通过内部挖潜,通过艰苦训练来提升实力。弗格森对球队的进展了若指掌,他不断地调整计划,不断地提高标准,加强训练强度,让每一个人都保持着紧张的状态,。

    弗格森并不是简单地要球员进行体能储备,进行力量训练,进行耐力训练,而是在这个的基础上执行一整套包括了力量、体能、柔韧性、耐力、弹跳等等多项内容的计划,还有团队训练,旨在培养默契意识,打造攻防战术体系。

    弗格森在整个备战期都驻守在基地里,每一天早早起床,早早到达训练场,等待着球员们姗姗来迟。然后每天等球员训练结束,还要和团队分析数据,研究每个球员的表现,研究和确定明天的方案,最后还要自己一个人思考下一步该如何行事,离开基地时都已经接近深夜了。

    弗格森虎视眈眈之下,曼联的全体成员经历了遭罪的两个多月历程。没有哪个球员有特权,没有任何偷懒理由,生病因为不是借口,撒谎会让弗格森痛恨。克里夫基地那条长长的跑道,经常挤满了被弗格森罚上去跑圈的球员。5圈一次,跑完之后还要继续加练,这种强度的训练让球员们感到末日就要来了。不仅如此,弗格森和助教们还专门针对一些特殊球员安排新的科目,更是让球员们觉得末日来临。

    每天训练结束,累得筋疲力尽的球员们甚至连去酒吧喝酒的心思都少了,留在草地上的都是满地的哀怨。

    “明天还要训练,还是早点睡吧。”

    “累成这个样子了,睡一觉才是最大的享受啊!”

    “已经没体力偷溜出去喝酒了,万一回不来就更不好了。”

    球员们承受着弗格森的管束,而围绕着基地的酒吧老板们欲哭无泪。看着整整两个月几乎空无一人的店面,想着曾经曼联球员带着粉丝挤满整个夜场的盛况,他们可能连杀死弗格森的心都有了。

    罗布森说:“艰苦的训练让我们觉得克里夫简直就是地狱,这是所有人的感觉。弗格森简直就是深渊魔王。我有一段时间有点伤病,不得不休息,回来之后就发现要被安排去预备队了。我知道在这里埋怨没有用,喊苦也没有用,只能转变思想来适应主帅的要求。”

    高压之下,也不是所有人都会绝对服从。斯特拉坎就一直不太接受,他自持技术能力强,认为不需要过多的体能和跑动训练,自己是前场攻击手和进攻核心,应该享有一定的特权;麦克格拉斯则认为自己是后防中坚,跑动需求不大,不太需要练长跑和转身变速跑;达文波特和怀特塞德认为自己是前锋,关键时刻吃饼就可以了,练跑步练耐力练力量这些没有什么意义......这些更衣室的老油条内心抵触情绪很大,总是希望出工不出力。

    弗格森自有办法,“我不管你们的心态想法,我们有严格的标准。训练必须逐项达标。每个人的项目都不一样,我只看你们的状态和表现出来的能力。符合我的标准才能够进入比赛名单,第二档次的进入替补名单,剩下的就去预备队。”

    看到罗布森这样的大佬都被弗格森扔去预备队,所有人都毛骨悚然,不得不打起精神来。

    多年之后,媒体挖掘弗格森传奇故事时,认为这些球员是幸运的。他们是为数不多得到过弗格森亲自指导训练的,也是为数不多有和主帅同场竞技的。他们是亲身见识弗格森一边指挥训练,一边参与对抗的幸运儿,可惜那时候他们内心只有痛苦和埋怨。

    进入90年代之后,弗格森组建了规模庞大的教练团队。他对具体的技术训练、体能训练、小队对抗、战术演练等等彻底放手,不再干涉专职教练的工作,但有一点他是一直坚持的,那就是高标准,越来越高的标准。

    弗格森麾下球员退役后任教各大联赛的并不少,这些曾经在他麾下效力的球员,也都或多或少学到了弗格森事事亲力亲为的经验。当然,执教一支球队是否能够成功需要的主帅能力和天赋各不相同,并不是仅仅靠严格的训练和管理。特别是在现在的足球世界里,这种尝试很多时候未必成功,情况已经变得更为复杂。足球体系变得越来越庞大,当球员的青训更加细致,各种技术和设备不断地被用到训练和比赛之中,当足球教练们的分工变得越来越细,当球员越来越明星化和娱乐化,主帅也面临新的挑战。现在的主帅已经很难有时间介入到具体训练之中,他们更多地去研究先进的打法,研究最适合球队的战术,研究如何引入合适的球员,研究如何管理更衣室,研究如何提携和使用青训……弗格森的成功经验只能借鉴,很难完全复制成功。

    弗格森在1987年执教曼联时推动严格训练还是非常有效果的,曼联球员们之前都没经历过这样程度的训练,他们被狂虐之后都累得肢体破碎一样,但他们的身体却变得更加强壮,反应也变得更加敏锐,球员之间的配合也变得更加默契。经过准备期的严格淬炼,几乎所有人的身体、筋骨和耐力等等方面都有所强化,而球队整体也有一点新的面貌。举目望去,那些挥汗如雨的球员呈现不一样的神态,每一个经过“弗格森炼狱”的球员,都有着某种热血沸腾、战意浓烈的迹象,整个曼联球队的体能、身体素质、速度、耐力都得到了提升。即使是麦克格拉斯这种喝酒与比赛两不误的球员,在准备期的训练之后也有了不小的提升。

    弗格森苦练了一个夏天,初步确定主力阵容。他的球员主力名单将是这样的:门将是特纳、四个后卫从右到左是维维-安德森、摩尔、麦克格拉斯、吉布森,四个前卫从右到左是斯特拉坎、布赖恩-罗布森、杜克斯贝里、奥尔森,两个前锋是达文波特和麦克莱尔,怀特塞德变成了替补。

    弗格森认为纸面上曼联的实力并不差,但同样存在不少的弱点和缺陷。曼联的各个位置都缺乏板凳厚度,一旦主力受伤严重,全队的水平就会急剧下降。

    弗格森暂时还没有办法解决“酒鬼”麦克格拉斯的问题,他的位置无人可以代替。即使这个黑大个不服管教,他的实力也是曼联阵中不可或缺的。特别是曼联主力与替补的实力差异巨大,麦克格拉斯就是四个后卫里实力最强的一环,这是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

    相对防线,曼联中场的挑战则是罗布森的状态。他是否能够坚持一个赛季?能不能保持健康?至于前锋组合,弗格森还是只能期待麦克莱尔无缝链接,能够即插即用。毕竟怀特塞德和达文波特的能力如何,上个赛季已经有了定论。

    以曼联最强阵来说,特纳、麦克格拉斯、罗布森、麦克莱尔组成的这一条中轴线,面对英伦任何一支豪门都有抗衡之力,特别是苏格兰金靴麦克莱尔的加盟,给曼联带来更多的进攻火力、更多的攻击手段,这就是弗格森的信心所在。

    紧张的训练让时光过得飞快,赛季很快就要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