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首辅娇妻重生后 / 第131章主心骨

第131章主心骨

    夏思文第一次直面眼前的惨景,深闭一眼,长长叹了口气,跟外另外两个随行官员言道:“你俩明早先回城里去,务必着人先开仓放粮,最好跟城里富商通融一声,能出资搭棚屋,先给灾民住下。待日后本官定会给他们嘉奖。再招些大夫为灾民义诊,以防瘟疫。待朝廷援助到达,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姓马的经历拱手道:“下官明早天一亮回城,定会送来粮食跟搭建棚舍的物资。”

    倒不是马经历口气不小,一口应承下来。

    而是他在衙门里好歹也有十几年,每到年节许多富商送礼给原知府李文渊时,大多都是经过他的手转呈。

    一来二去嘛,他跟那些富商都是熟悉的很。

    再说,经手的不穷,理所当然,他也落得不少好处。

    幸亏,他没找死的陷入到造私币的案子里去,不然,他这会儿已经在囚车里,跟着李文渊一起被押往京城受审。

    等待他的不是秋后问斩,便是发配荒无人烟的苦寒之地,终老一生。

    其实也要感谢这次的丞相大人,明察秋毫,没有跟其他官员审案那样,不问青红皂白,只图把案子赶紧办完,好回京交差,把衙门里李文渊的亲信统统拿下。而是,明辨是非,仔细审查,只把涉案的官员逮捕归案。

    马经历虽说也是李文渊的亲信,只是,李文渊身为知府大人,他手下有哪个官员敢不听他话,不受他所用?

    所有这些都是情有可原,只要那些属下有良知,不触碰底线,不跟他同流合污,遇到像魏丞相那样的好官,性命跟官位还是有保证的。

    正在此时,丁河县县令成林也寻到破庙里来躲雨。

    年近五旬的成县令浑身被雨水淋得像个落汤鸡,他本来想连夜往县衙赶,走到半途,听说新任知府大人还待在丁河县下属的村庄里没离开。

    成县令也是一早就下到底下的村庄里视察灾情,只是跟夏思文不在一个村落。

    他想着这附近除了那座荒废多年的破庙,别无他处能躲雨。这才寻到破庙来。

    成林见到夏思文,忙见礼:“下官成林,见过夏大人。”

    夏思文忙摆手:“成大人无须客气,请......”正待说请坐时,四顾一瞧,哪还有椅子凳子叫他坐下?

    “夏大人您受累了,下官没能好好招待你,愧疚。”成林一半真心一半打着官腔道。

    “无碍。”夏思文摇首道,先帮着外祖褪下的外衫拿在手里凑在火旁烤着。

    年近五旬的成林多年待在县令的这个位置上,不是政绩平平,便是跟夏思文一样不知变通,没后台。

    不然,早早的定是升迁到州衙里,升迁到京城里去了。

    成林还真就是个资质平平的县令,胸无大志。

    见到灾情来临,便是慌了神。

    此时见到身为京官的夏知府,亲临受灾现场,指挥救灾。

    顿时,便有了主心骨。

    “下官着人明日一早先送来粮食,好叫老百姓不致挨饿。”

    “嗯,成大人此举甚好。”

    要是等到马经历明早回到城里,再送来粮食。这一来二去,怕是等到下午,灾民都难喝上口热粥。

    县城离这儿不远,也就二三十里的路程。

    成县令着随从冒雨回去准备,不用说,明早灾民定能喝上一口热粥。

    这个特殊时期,没什麽比能够叫灾民吃碗热气腾腾的粥要来得实际。

    丁老将军手下的人,随身带的干粮几乎都被雨给淋湿。

    他们每人只留下一小部分,其余都拿出来,送到外面大殿里,分发给饥饿的灾民。

    虽说是车水杯薪,也好过于无。

    翌日,一大早丁河县衙便着人送来粮食。

    夏思文立即开设粥棚,因粮仓有限,城东城西各设两处,昼夜不停,饶是如此,每日仍有百姓不断饿死。

    有时看他们快走到跟前,然后便直挺挺去了。

    夏思文见过不下两三回,心像油锅里煎过,疼的难受,尤其那些几岁的稚童,窝在爹娘怀里,小小的身体冰冷僵硬,来不及长大便被饿死冻死。

    丁岱一见,这样子下去可不行,等到朝廷拨来救济的粮食时,怕是老百姓都要饿死一半人了。

    附近的州城由于干旱,收成减半,粮食不但价高,粮铺里余粮竟也不多。

    他立即想到许州总督董万青,只能先求助与他,别无他法。

    董万青没驳了丁岱的面子,不但把粮库里的余粮拿出来,还亲自着手下亲信去没捐银子捐米粮的富商家游说他们。

    原本这些富商只是观望,因为新来的知府只是个暂代的。

    商人图利,要是新来的知府弄不了几天就拍拍屁股走人,他们送出去的粮食岂不扔水里去了?

    就算扔水里头它还打几个水泡泡。

    为何人道:奸商奸商,无奸不商?就是这个道理。

    只有少数几个富商没好意思驳了马经历的面子,送来点陈粮而已,哪够成千上万的灾民塞牙缝?

    有董总督出面,谁敢驳他的面子?几乎所有的富商都踊跃捐粮捐物。

    这样子一来,情况便有所好转。

    反正夏思文再也没有看见有饥饿的灾民,在他面前倒下......

    眼下雨势渐止,流离失所的老百姓已经遍地可见!

    更何况日渐涌荡的黄河水,像拉满弦的弓,不定那日便决堤。

    倒塌的房屋,淹没的粮食蔬菜还有凋零的树,以及树上湿淋淋的鸟雀,饿得连羽毛都没力气打理,好像下一刻便饿死,从树枝上掉了下去。

    夏思文哪怕没经历过,也知道首要的是疏散老百姓往高处去,安排人挖沟渠往下游排水。

    他虽说是个文人,身材倒不是跟一般文人那样的孱弱。身子骨倒是健硕。只是从他芝兰玉树外表是看不出来而已。

    再说,他打小跟在外祖后面勤练武功,风雨无阻。

    只是,他跟弟弟夏思武不同,不是个练武的料,不过,身体也因此打下结实的基础。

    因而,身体比一般文人要来得强健。

    既便如此,这几日下来他的身体眼见得消瘦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