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科幻灵异 / 不明生还 / 第十四章 线索

第十四章 线索

    “验尸报告出来了,刘队,被害人死亡时间就是我们发现尸体前一天晚上22点到0点之间,死亡原因正如我们所推断的那般...”

    刘勇从位置上站了起来,接过尸检报告一字一句细看。

    报告上写着:被害者全身上下总计被刺十三刀,失血过多致死。

    “同样是十三刀,同样的作案手法。”

    刘勇细声呢喃,还不时翻动着报告。

    “是的,刘队,与别墅案件一样,被害人从背后被刺中了身体,由于没有伤及内脏,所并没有造成致命的伤害,最后失血过多导致死亡。”

    “还有一点,刘队,胃部食物残渣化验显示,成分有猪肉、韭菜、香菇等食物残留,食用后不到一个小时,被害人口袋里还有一张有着“热情”字样的餐巾纸。”

    “喻伦,你去调查一下被害人前一天的行动轨迹,跟什么人接触过,看看餐巾纸会是什么重要线索不?”

    “知道了,刘队,我现在就去。”

    徐喻伦,龙清市刑警大队的杰出刑警,思维敏捷,侦破过大大小小的案件,在警队上下的关系都非常地融洽,同时,他显赫的家庭背景更是无形给他增添了光环,说得上是刑警队的风云人物。

    由于人员的借调,徐喻伦过去几个月一直都不在市刑警大队里,所以并没有参与之前的别墅案件的调查当中,也正是因为这一次案件的发生,案件得到了市里高度的重视,徐喻伦才被紧急地召回到龙清市,

    刘勇仔细看着手中的验尸报告,试图与别墅杀人案相结合,寻求案件的突破口。

    同样身中十三刀,相同的死因,这两个案子会是同一个人吗?

    从死者的伤口可以看出,行凶者作案习惯与别墅杀人案那一样意避开大动脉,毕竟人体的大动脉一旦被刺穿便会发生血液飞溅的情况,这样便可能会留下更多的线索和蛛丝马迹。

    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如果同一个凶手的连续作案,都会遵循一个特定的的杀人模式,不同的被害者身上往往能找到相似的伤口或痕迹。

    当然,相同的十三刀和刻意避开大动脉的作案手法可能就是凶手的的杀人模式。

    而且,从现场来看,周围并没有什么打斗过的痕迹,也就是说凶手很有可能在某处将被害人残忍杀害,并将尸体进行了转移。

    所以结合作案的细节,不排除是同一个凶手在连续作案。

    面对疑点,这么多年的办案经验告诉刘勇,尽管不能先入为主地认为两起案件的作案人是同一个人,但是所有的线索似乎都在告诉他,这就是连环杀人案。

    当然,因为媒体的过度宣传,别墅杀人案可以说是轰动全国,这同样有可能是模仿犯罪,杀人者模仿以往的连环杀人狂魔,利用别人已有的犯案方式进行犯罪活动。

    刘勇一屁股坐回到座位,心跳和脉搏不知不觉中也加快了跳动,他的猜想并不见得是不合理的,完全符合推理逻辑,但毕竟也只是猜测,需要有完整的证据链才能证实自己的猜想。

    在别墅杀人案件中,其中一处是非常可疑,就是凶手当时留下了凶器,并且插在了那位老师李元峰的后背上。

    他一度怀疑过李元峰,也曾经多次对他展开了调查,就是找不到任何线索和证据证明他就是凶手,这是李元峰第二次从他的手中被客观地洗脱了嫌疑。

    凶器插向他背部的角度看似是自己一个人做到,但是完全可以借助当时的环境来实现,在树林中想找一处可以把小刀固定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

    而且,由于学生们对案发现场的破坏,部分证物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污染,导致侦查方向变得模糊不堪。

    尤其是现场唯一的凶器,除了两名遭遇不测的学生和老师的血迹之外,完全找不到第三者的指纹或者DNA,刀柄上也没有。

    尽管刘勇一直咬着李元峰不放,但是证据和线索的不足不得不让他停下了追查李元峰的脚步,也许这就是一场完美的犯罪。

    徐喻伦依据刘勇的吩咐一个人来到的龙清政法大学附近,他了解到政法大学附近有一条叫小岗的村落。

    由于靠近大学,兴建了很多大排档和宾馆,人气十分旺。

    而且小岗村也靠近人造湖,所以被害人生前很有可能就在这个村子里进食之后才前往人造湖的,餐巾纸上有热情两个字,找到相应的餐馆也许就能找到一些有用的线索。

    由于是白天,餐馆很多都没开门营业,路上的学生是三三两两。

    毕竟大热天的,大学生估计都躲在了有凉爽的的地方,该学习的学习,该干啥就干啥。

    因为从胃部发现的食物残渣的化验结果得知,死者生前去过的地方大几率会是烤肉店。

    但是也不排除是其他店,毕竟猪肉和韭菜这种普通且常见的食物,就连奶茶店都可能可以买到。

    徐喻伦在小岗村转了一圈,正是无任何发现之际,却无意间在一垃圾桶旁有了关键性的发现。

    一张印有“热情”二字的餐巾纸与一张店铺传单被揉成了一块,热情被无情丢弃在了垃圾桶旁。

    徐喻伦拿起纸团,抚平已经褶皱的传单,第一时间映入眼里的则是“爱上草原”四个五颜六色的不规则大字。

    原来,“热情”跟店名毫无关系,“热情”也许是所有商家都具备的基本技能,不热情如何能守得住挑剔的客人。

    店名则是一家名叫爱上草原的烧烤店,这名字听起来就有种头上绿油油的感觉。

    也许是大白天的缘故,“爱上草原”烤吧门面里的顾客不多,只有三两桌有着学生模样的人在用餐,门面也不算很大,很容易就能挤满人,很难不热情。

    老板看似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子,身材高大,体型壮硕,一张长着紧凑五官的脸上挂着一副异常斯文的无框眼镜,在其蓬乱稀疏的头发的衬托下,显得十分格格不入。

    见徐喻伦进门便热情地向前招待,看似热情地笑容却暴露了那口严重泛黄的牙齿,话语间还夹带着一阵阵刺鼻的臭味,徐喻伦下意识后退了两步。

    “您好,老板,有个事情想请问您一下。我这边是过来旁边学校找我妹妹的。”

    “但是手机一直打不通,天气又那么炎热,所以就到你们店歇歇,顺便问问老板您是否有看过这么一个女生。”

    徐喻伦掏出王玲生前的照片递向老板并问道。

    他丰富办案的经验和独特的见解时刻提醒着他,表面上看到不一定就是真相,最不可疑的人都有可能是凶手。

    老板推了推鼻梁上的无框眼镜,仔细打量了一番之后皱着眉头说道:

    “见好像是见过,那好像是一两天前的事情了”

    “你确定?”

    “嗯,那天晚上她一个人来店里吃饭,就坐在收银台前面的那张桌子,点了一些烤串。”

    “大概是几点钟来这里吃的饭?”

    “时间啊,好像是八九点钟吧。”

    “只有她一个人?没有人一起来或者后来一直没人来过?”

    “我记得是没有,但是看她样子好像是在等人。”

    看来没错,王玲前天晚确实是来过这个大排档吃饭,时间点也对上了,然而竟然是独自一人?

    徐喻伦注意到了收银台上方有个监控摄像,便询问能否看看当天的监控情况。

    老板李明宇却苦笑着说:

    “我们这种小地方,哪有真的摄像头,都是二手买来做装饰用的,为了就是让大家来吃饭时放心一点,不会真的开摄像头的。”

    徐喻伦对于李明宇的话感到不满,但是又无言以对,只能轻轻地点了点头。

    “你也别说出去,我还要做生意的。”

    李明宇还特意嘱咐道。

    徐喻伦得到了线索后便从大排档出来,脑海中充满了疑问,王玲那天晚上真的是一个人来吃饭?如果是,那吃完饭之后究竟遇到了谁?她是否又是一个人去的人造湖?

    从大排档出来之前,徐喻伦还注意到了店内的一名服务生,她的表情似乎是有话想说却欲言又止,眼神还不时看向老板。

    让人觉得可疑的是,这么大一个案件,新闻已经报道了,各大媒体都在纷纷报道,附近的人应该无人不晓才对,老板却一副毫不知情的模样。

    他认出了相片中的人来吃过饭却没有发现这是案件的受害人,相反,如果他知道王玲已经遇害了,我撒这样的谎很容易被我当场识破,而不会主动向我交代那么多。

    更坏的情况是,或许大排档老板已经对我有所警惕,他所交代的这一切可能并非事实的全部,又或者说这一切全属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