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红楼:开局护送黛玉进京 / 第54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第54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时间过了很久,书房中三人还是谁都没有说话。

    林如海手中把玩着那个小东西,实在不敢相信这么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小东西居然是如此奇宝。

    “墨儿,这东西是从哪弄来的?”林如海的声音分外低沉。

    没办法,刚刚见到的东西太震撼了。林如海活了四十八年,很本没见到过类似这样的奇迹。

    林墨苦笑一声:“父亲,我要说是琉璃厂的地摊上买的,你信吗?”

    然后,在林如海和黛玉好奇的目光下,林墨开始讲述他得到这个楠木珠子的由来。

    “我本来确实自己做了一个琉璃手链。就连这琉璃都是我自己亲自烧的,里面嵌上了一个大大的寿字。

    虽然是不太应景,但是勉强也过的去。不过半月之前,有一次我心血来潮去逛琉璃厂,在一个地摊上见到了一个笔洗。

    那摊主不识货,但是我却是看得出来,那东西应该是宋朝之物,很可能是东坡先生所用。”

    “哦,东坡笔洗,现在哪里?”林如海是个古董爱好者,尤其喜欢收集宋代的东西。再加上还有苏东坡这位大文豪的加成,就更让林如海喜欢了。

    以至于一下子,都忘了自己是在听什么。

    幸亏黛玉还记得,一见林如海开始打岔,立刻很不满意的说:“爹爹”

    “哦哦,继续说,墨儿,你继续说!”林如海见到女儿不满意了,赶紧表态让林墨继续说。

    “我当时怕老板醒了,也不敢多看,就出钱买下了那个笔洗。等回到家才发现,笔洗里面居然有一个小小的楠木球。

    我一时好奇就拿出来看,又看到有些脏了就打算扔到水里去洗一洗。”

    剩下的话也不用多说了,一定是扔到水里后林墨发现了这个奇迹,然后就偷偷留下来,准备给黛玉一个惊喜。

    “你小子也真是沉得住气,忍得了这么长时间。换成我,我都没这个本事。”

    林如海一摇头,继续问:“这东西,你准备怎么处理?”

    林墨一扬眉毛:“父亲,我已经送给了妹妹,您问怎么处理也得问妹妹吧。”

    “不后悔?这东西拿到外面几乎造反都不会有人攻讦。献给天子,天子恐怕都会赏给你一个爵位。”

    本来想要讨回自己的礼物的黛玉听到这话没有开口。她是个懂事的,好东西在自己手里固然好,但是如果能够用来给哥哥、给家里换点好东西当然更好。

    黛玉刚想要说让林如海拿去操作一下,造反一说不过是戏言。林家乃是大中开国元勋,天子也非常器重,断没有造反的可能。

    但是如果献给天子真的能够给林家换来一个爵位的话,黛玉觉得非常值得。

    但是林墨并没有给她开口的机会:“不后悔!大丈夫功名当自取,更何况我是要考科举接父亲的班的,要爵位何用?”

    林墨这话也不算虚言,他的心思确实都用到了考科举上面。更何况勋贵行列情况复杂,开国的康定勋臣和永清勋臣争斗不休,倾轧不断。

    林家没有贾家那样的根底,想要白手起家在军中争取到一定地位,难如登天。

    科举就不一样了,更加公平不说,林家也有自己的根基在。

    “既然你哥哥这么说,这东西你就拿回去收好吧。”仿佛是不放心似的,还专程加了一句:“一定要收好,轻易不要拿出来。这东西,是可以传家的。”

    “知道啦!”黛玉翻了白眼,故意轻松的说着。但是手里还是紧紧的握住了那个小家伙。

    “对了。妹妹,我也没来得及问,珠大嫂子最后怎么样?”林墨忽然想起来。

    “当然是皆大欢喜!”黛玉听到这个问题也高兴起来,还专门给林如海讲了一遍前因后果。

    “李家当初的事为父也听说过,当时李大人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的。不过墨儿,这件事做得好,功德无量。”林如海越来越满意了。

    “对了,李大人临走前留下话,说是要你过两天登门一叙。”

    不知怎的,听到林如海夸奖林墨,黛玉觉得比夸自己还高兴,特意专门强调了一下李守中临走前的表现。

    “既如此,过两日你就走一遭吧。守中兄道德君子,我素来敬仰。

    今天他来咱们府上,你们居然没人告诉我。要不然我怎么也得拜见一下。”林如海瞪着林墨,很是埋怨的说道。

    林墨无辜的吐了吐舌头:“是李师自己不愿意打扰您,我也没什么办法。”

    林如海还要再说,忽然注意到黛玉在打哈欠。赶忙说:“好了,玉儿,你去休息吧。”

    黛玉也觉得自己有些困倦了,便依言离开了林如海的书房。

    黛玉离开之后,书房里的空气骤然有些紧张。

    “父亲,这次通州之行是不是王家人在使坏?”林墨说话很开心,很直接。

    “也是也不是。”林如海手里拿出一份折子一边看一边说。

    “这话怎么说?”林墨知道林如海话中有话,所以立刻追问……

    黛玉房间里,黛玉手里拿着那颗珠子,沉思稍倾,还是一狠心把珠子扔进了水里。

    猛然间一阵淡淡的光从珠子上出现,两个人影慢慢的在光中显现出来。

    一个中年人和一个青年人隔着一张书案而坐,交谈热情而激烈。

    书案靠近中年人的一側放着一本书的手稿,上面有三个大字:道德经。

    没错,这就是一个前辈帮助一个后辈的故事。也就是儒学的创始人孔子向老子请教的故事,怪不得林墨说会见证圣人。

    史书中记载,孔子曾经在西周的首都请教过老子何为礼。黛玉明白,眼前这一幕所描绘的正是当初那种情景。

    两位圣人的表情认真,老子淡定而孔子年轻有激情。

    黛玉久久不语,眼睛有些迷醉的看着眼前的神奇景象,这种神奇几乎是重构这个时代每个人的世界观。

    时间过了很久,林黛玉已经慢慢睡着。她的书桌上,一颗珠子安静的躺在那里,旁边放着一张纸。

    原来,临睡前黛玉忍不住了,起床写了一句话,

    一阵微风吹过,那张纸被刮到了地上,露出几个字。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