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7章 大明没信用

第17章 大明没信用

    李待问一想,自己这把老骨头也不知道能撑多久,有办法能混下去就行。于是,退回班中。

    又有人出班,是张四知:“启奏陛下,户部去年向京师细民借一年房租充军费,今年要还吗?”

    啥啥?还有这回事?轮到皇帝上了:“去年收的房租,不是借钱,算是税。原想着今年还要收的,若这次国债能筹到足够的银钱,就暂不收了。”

    借钱又成了税,这,这……朱经理无语了,心中又升起不好的预感。算了,有什么招都使出来吧。按后世惯例,融资前总要发大利好,现在,前线没真利好来,自己就发个朦胧利好吧:

    “西班牙人在新大陆发现几种农作物,有番薯,一季每亩可收四千斤,适合在大明南方耕种,有马铃薯,一季每亩两千斤,适合在北方耕种。新大陆人把这两种薯作主粮食用。朕前几天派人去福建召郑芝龙,命他访求。若我大明能大量种植,必饥荒尽去,流寇降伏,盛世降临。到时诸卿还担心区区国债无钱归还吗?”

    真有这回事?诸大臣都有点蒙,麦子等主粮亩产两三百斤,现在搞出个十倍产量的主粮,似乎真的盛世可期啊,只要是真的。

    这时站在后排的青袍官里,有人出班请奏。这人经同意后,双手持木笏来到御座前躬身启奏:

    “臣工部主事林日光启奏陛下,臣家福建闽县,昔在家乡见乡人种番薯,确实亩产两三千斤以上,山地贫地也可种植,穷人多食之。听闻番薯来自吕宋,在乡中种植亦有多年了。”

    呀,利好这是实锤了。台下后排众臣不免低低私语,前排红袍官们互传眼神,交流看法。皇帝不等林日光说完,激动得站了起来,问:

    “卿既早知番薯,何不早说?”

    “臣愚昧,平常总以为这些细务俗事也,未曾留心。”

    “这是关系大明江山千秋万代的大事!若世无饥馑,岂不就是三代之治已到?此事关系重大。你吃过番薯没有?味道如何?”

    “味道有些甜,好吃。”

    “能当主粮吗?”

    “可以。穷人多以米和以番薯吃,可当主粮。”

    “番薯什么样子?”

    “大者如拳,皮红肉白藤长,叶大如手掌。”

    “今若派你去福建收购番薯,送到浙江江南江西湖广等地试种,可能办到?”

    林日光想了想,“收购番薯,臣定能办到。但是去各地试种,恐非臣一人之力可行。”

    皇帝说:“林日光听旨,你如今去户部任员外郎,专办收买番薯之事。”

    “臣遵旨。”林日光高兴啊,去年的进士,六品的主事才刚上任几个月,又升官了。

    “户部李尚书,由户部负责在南方各布政司和南直推广番薯种植,从明天开始,所需钱粮官员你负责安排。”

    “臣遵旨。”

    朱经理发言:“与各地试种番薯的农民定合约,按粮价一半购买,晒干后可充军粮,第一年还要有保底协议,保证农民种薯的土地,收入与去年相当。可明白?”

    “臣已明白。臣会安排南方各省清吏司办理。”

    哎,也不知道这帮官僚能办成什么样,先这样吧。朱经理继续说国债:

    “朕首先声明:诸臣工有穷有富,这几年都是拿一半俸禄,可谓与朕共体时艰了,本次购买国债,诸臣工先拿出家里不用的闲钱买一部分,不是必须每个人都得买的,各臣工按照自己家情况去决定买多少。”

    呀,这皇帝讲的话咋跟过去不一样呢?有那么点正常人的感觉,必须表示感动。众臣齐齐施礼:“吾皇圣明,臣等定不遗余力,购买国债。”

    这么费心费力的推介,这国债终归能卖出些吧?那好,退朝。

    皇帝一边坐着龙辇,准备去上驷院射箭,一边把王之心召到旁边。问:“王伴伴,孙传庭这两天见了什么人,说了什么话?”

    “回皇爷。孙传庭并未会见其他大臣,只是与自己在京的几个代州门生聚会。昨天一天都在家中。”

    “司礼监拟旨,孙传庭无罪,恢复兵部侍郎衔。兵部暂加个侍郎。具体安排,待朕明天巡查兵部,再决定。”

    “奴婢遵旨。”王之心王德化等大太监走了。皇帝射完箭,到文华殿召见冉附马和巩附马。

    附马冉兴让五十多岁了,尚寿宁公主。寿宁公主父亲是万历皇帝,母亲郑贵妃,与死去的老福王是同父同母的兄妹,已经故去多年了。年轻时冉附马有一次见寿宁公主时,宫中的管家婆(一宫宫女的领头)不在,没有按惯例拿到附马给的门费好处,管家婆回宫后,她的对食太监还打了冉附马,后来也只是换了个管家婆,这大明的公主附马的生活,一言难尽。

    先前崇祯皇帝多次要大臣捐钱,这位冉附马都是慷慨出资。祟祯二年,满人首次入关,冉附马捐资一万两做守城军费,为各大臣勋贵之首,做为比较,同时成国公朱纯臣等七十多人共捐资二百两银,所以冉附马比较受皇帝信任,加上又是福王世子的亲姑丈,故派去接福王世子。

    附马巩永固,尚乐安公主。乐安公主父亲是明光宗泰昌帝(崇祯父),母亲是李康妃(崇祯养母)。因乐安公主从小与崇祯一起在李康妃宫中长大,巩永固会骑射,与崇祯关系亲近。

    两人向殿中御座上的皇帝施礼毕,皇帝赐座。

    略为寒暄两句,皇帝开口就谈钱:“姑夫,洪图(巩永固的字),本次发国债借钱,你们看能借到多少钱?”

    二人相对苦笑。冉附马先开口:“臣与诸大臣素无来往,一向不理政事,这发国债借钱,从未借过,臣实不知能在京中借到多少钱。近些年,灾荒连年,鞑子又在京郊直隶抢劫杀人多次,臣庄子的子粒银这些年有时只能收到二三成,这些年臣家中收入一年不如一年。臣为皇亲,都是这样,其他京中臣民,想来也是艰困。”

    其实皇帝也知道这些,他自己的皇庄好年景一年能收四万多两银,这几年少的时候一万两都收不到。他提这个问题,不过是心理不安,找点安慰罢了。巩永固知道他的心思,就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