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23章 紫禁城里卖国债

第23章 紫禁城里卖国债

    皇帝看向堂下左右站着的兵部大臣们,问:“国内形势,兵凶战危,诸位臣工可有什么方略,能平定内外的兵乱?”各个兵部的大臣们都襟口不言,这平常他们都有上折子的权利的,有谁能突然之间想出什么好的主意呢?这么多年兵部可是最危险的部门啊,好几个兵部尚书都不得善终。

    看到下属们没人发言,陈新甲说:“臣有方略,若蒙陛下俯允,臣请单独奏对。”

    皇帝和陈新甲来到后堂,陈新甲说:“前任兵部尚书傅宗龙,也是一个知兵的能臣,如今朝庭在用人之际,臣恳请陛下法外施恩,放傅宗龙出狱,让他戴罪立功,任陕西和三边总督,让他带秦兵南下河南,围剿李自成。”

    皇帝沉思良久,才说:“他倒是朴实、忠厚。朕以对他的愧疚之心来任用他,他应该不计前嫌,为朕尽死力才是。朕可赦免傅宗龙的罪过,如何任用,容朕思之。”

    “陛下,如今朝廷围剿流寇的大军,自杨督师病逝后无人统领,各自为战。丁启睿也算知兵,是否可以任用为督师,统领湖广河南四川陕西直隶之兵?”

    “容朕思之。”

    “现今洪督师在辽东,形势尚好。先前杨督师嗣昌派人联络东边,东边似有就抚之意,(指与满清谈和)若趁如今能战之时,能与东边有个抚局,再调辽东精骑南下,献闯曹等流寇不难剿灭。昔杨督师派一卜者往东,东边不甚信,如今是否能派遣官员往东,以成抚局?”

    “此事关系重大,万不可让朝臣知道。且容朕思之。若辽东能胜,抚局则易成。辽东战局现如何?”

    “自上月底洪督师到松山,一直在调兵遣将备战。”

    “勿浪战,须持重。若大败,则大局难以收拾。”

    “臣谨遵圣意。”

    “贺人龙部前次哗变,导致献贼溃围出川。这次,贺人龙来信催军饷,言已欠饷五个多月,军心不稳。本次国债筹款,望陛下先付部分给贺军,贺军多为招安的流寇,若长期欠饷,恐有人哗变造反。”

    皇帝突然愤怒了。自己很不容易和朱经理商量出一个国债筹钱的办法,还要给利息的,现在钱还没到手呢,这边就已经在安排花钱的地方了。

    皇帝说:“一打仗就哗变逃跑,还想军饷?他们想造反吗?那让他们造反好了,朕自会派大军去把他们都剿灭了。”

    陈新甲看见皇帝突然生气了,一下不敢言语了。

    祟祯皇帝写手诏一份给陈新甲,“陈先生,你持此诏,去狱中放出傅宗龙。明天辰时去文华殿候见。”

    君臣二人就在这种难言的气氛里分开,皇帝摆驾回宫了,赶紧回去和朱经理商量这些事情。

    五月六日,未时。司礼监衙门。掌印太监高时明,正在召集众太监开会。参会的有秉笔太监王德化,李凤翔,王承恩,王之心。

    高时明说:“这次皇爷用国债筹钱,外廷百官是什么看法?东厂探事的,都打探到什么了?”

    王之心拱拱手,说:“回宗主问话。目前番子们打探一番后,外廷大臣们普遍不把国债当回事。大家认为国债是好东西,只要借到钱,练饷也可以停征。至于利息,也还合适。”

    “他们愿意买多少?”

    “大部分人准备买二两。大家说这几年只拿一半俸䘵,米价涨得狠,房租比万历初涨了快十倍,居京大不易,大家只能拿点钱表示个意思。一部分官说自己也是借钱渡日,都指着能放外任有些油水,才能还钱给高利贷。”

    “这都是陋规。到时放贷人跟着京官到地方,做州官县官的长随,指挥衙役为自己捞钱。为官一任,得先紧着他们捞。就没有人愿意多买些国债?”

    “只有几个阁老和部堂能多拿点。可能还有少数人会多买点。”

    “国债不是还有利息吗?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买呢?”

    “明年户部要是不拿出钱来还本付息,又能拿户部怎么样?能去催债吗?外臣也是想着这恐怕又是一次叫大家伙捐钱的新名堂,到时应该还是收不回来的。两百年了,大明不是一直这样的吗?再说,财不露白,皇爷知道他们谁有钱,会有好事?要是皇爷怀疑他的钱是贪来的,呵呵。”说完,王之心伸出右手手掌,轻轻朝下一划,做了个砍头的姿势。

    “他们还说了些什么?”

    “他们说,要是先补他们这几年一半的俸禄给他们,他们就愿意多买。”

    “这些话就照实禀奏吧。那你们预计一千多京官,能买多少国债呢?”

    “估计,一万两吧?”

    “如今冉附马买—万两,巩附马五千两。我们内臣买多少合适呢?”

    王之心说:“咱们内臣们,也买一万两,与外臣相当,可以吗?”

    王承恩说:“咱们这些人,是没根的,总归不能与外臣相当。”

    众人又商量起来,最后王德化说:“去年,因为外臣攻击咱们,皇爷把各地镇守的内臣都撤回京里,弄得大家伙都没了来钱的路子。现在,咱们要通过买国债,让皇爷知道,只有咱们内臣才是真的忠心皇爷。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

    众人纷纷点头。“王老公言之有理,果是高明!”

    最后,高时明总结:“那这么着吧。咱们共买四万两,要是外臣超过二万两,咱们再加买。大家把四万两任务分到各监司局,初十日,立即分头购买。记着,不能刚好四万两。”

    刚进乾清宫,皇帝正准备享用晚膳,突然王德化气喘吁吁的跑了进来,还没有站定施礼,就大声报喜:“皇爷,大喜呀大喜,奴婢已经找到马铃薯了。”

    马铃薯,这就找到了?皇帝有些发怔,“在哪里找到马铃薯的?”

    “后苑啊,后苑里就有马铃薯。”

    啥,自己家里就有马铃薯,真的假的?“走,看看去。”

    原来,今天宫里的小太监们有人看到了两张皇榜,都在谈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