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73章 众人议国债

第73章 众人议国债

    汤文琼是种菜的,身上总是有这股味道,虽然进城之前也专门的收拾了一下,但还是免不了身上带点味道。今天他在菜市卖完了菜,就赶来内城禄米仓这里,准备买二两银子的国债。

    朱经理就问:“这位,你想买多少国债啊?”

    汤文琼一看是一个锦衣卫的官员,只好折回来,一拱手,马上回答:“回将军的话,小民准备买二两国债。”

    “你平常是干什么营生的?”

    “回官爷的话,我平常在城外租人家的地,种菜卖菜的。”果然,是那味道。

    “哦,那你家中有多少余钱呢?”

    “我家里就只有四两银子,拿二两买国债了。”

    “那你干嘛要买国债呢?”

    “鞑子害死了我娘,害得我全家从老家逃难跑来京城,幸好皇上让我一家进了城,我一家人才能够活命啊。”

    也是跟鞑子有仇的。“那你有没有功名啊?”朱经理学皇帝的样子问。

    “回官爷的话,小民在家乡的时候考秀才,两次考院试都没有过,只是考过了府试。”

    那就还是个童生了。“那你这辈子的最大愿望,应该也是能够考上举人进士当老爷吧,怎么就去种菜了?”

    “回官爷的话,小的考了两次都考不中,家里也穷,供不起了。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象个官老爷一样,能去紫禁城里走走,要是遇到皇上,就给他磕个头,谢谢皇上的大恩大德:当年皇上下令开了城门,我们全家才能逃难到京城来,没有被鞑子杀死。”

    皇帝看问的差不多了,就咕哝一句,“紫禁城有什么好看的?”赶紧走到了后堂,实在受不了那味。

    朱经理今天,受了好一通的教育。他看到了灾民,心里受到很大的震动,现在又看到一个个普通的百姓,愿意为国出钱。看来这大明问题很多,摇摇欲坠,都快要倒了,还是有不少的老百姓,指着大明来避风挡雨。

    赶走了身边的锦衣卫和太监,朱经理说:“皇帝,那些来逃荒的饥民,得想办法救一救吧。”

    “这些饥民救济的事情,应该是由户部和顺天府来负责。明天户部尚书和顺天府尹会参加朝会,让他们议一议,拿出办法来。”

    两人正在商量饥民要怎么救济,就在这时堂外传来一阵吵闹的声音。皇帝开口问,“怎么回事,怎么会有人在堂上吵闹?”

    有锦衣卫进来,说:“皇上,有人想要把买了国债的钱退回去。说买国债的不是他本人,是家里的仆人偷偷拿钱出来买的国债,现在主人知道了,要退钱回去。户部主事不同意,双方正在堂上吵闹。”

    皇帝走了出去,问:“他们买了多少钱的国债啊?”

    “买了50两。”

    皇帝接过账本和带来的户口黄册,发现黄册上面还是一个官户。

    “这武愫所任何官啊?”

    “听说以前也是一个文官,被免职闲居在京。他本人现在衙门外面等着,派了这两个仆人来办理退款。”

    “是谁偷了武愫的钱过来买国债?”

    “就是这一位。”

    朱经理很感兴趣了,还有这种奇怪的事?问:“你是武家的仆人吗?你叫什么名字?”

    “回将军,小民叫李元义,是武家的管家。”

    “你怎么会偷主家的钱来买国债呢?”

    “回将军,小民劝主家要多买国债,主家不愿意,小民就偷拿了钱,来这里买了50两国债,回去以后小民就把这件事禀报给了主家。主家还是不肯,定要到衙门来退款。”

    不是偷钱,是偷偷的拿主意,想造成既成事实,让主家买国债,这倒有点意思了。

    朱经理回头吩咐,“把武愫家50两银子还给他们,让那两个仆人带走,这个李元义我要留下来问话。”

    等那两个仆人出了大堂门口,朱经理带人到后堂,继续问。

    “那你为什么一定要主人多买国债呢?”

    “小民劝主人说,主人要想回朝廷当官,就应该多买国债,来表示对皇上的忠心。”

    有意思,朱经理对这个人感到更有趣了。朱经理就继续问,“那你主人是怎么说的呢?”

    “主人说,这个国债,不过就是新的捞钱的法子,明年到时候朝廷没有钱归还的,白白地交给朝廷了。”

    “京城的很多人确实议论说,这国债明年应该是没钱还的。那你怎么不听主人的话,还要偷偷拿钱来买国债?”

    李元义说:“朝廷通过卖国债筹到的银钱,都送去锦州打鞑子。鞑子是我们大明的大敌,我们大明人应该有钱的都要尽量出钱,让有勇力的人出勇力,这样才能支持朝廷,打赢这一仗。

    要是让鞑子打破了锦州和山海关,进了北京城,这大明天下的局势可就糟糕透了,到时候每个大明人都会被鞑子欺负得死死的,被他们杀的杀抢的抢。”

    不错,没想到一个仆人管家能这么有格局,看得这么深,是个人才啊。

    “你的主人应该是不听这些话的吧,他觉得这个国债肯定不会还嘛。”

    “回将军,主人确实不听。我跟主人说,这个国债到期,朝廷肯定是会还的。”

    “哦?那又是为什么呢?”朱经理有点吃惊了,这是他到大明来以后,第一个大明人认为,国债到期是会还的。

    “卖国债的事情是皇上交代办理的。既然是一个新的捞钱的法门,皇上一定不会让这个办法一下子就给办砸了。皇上在大朝会上讲的,借新债还旧债的办法,应该会坚持做下去,好让这个国债能长期办下去。”

    嗯,不错不错。“那你是怎么知道,皇上在大朝会上讲的话呢?”

    “我家主人以前当官,朝中有些朋友在家里谈国债的时候,我在旁边听到的。既然朝廷一年后应该会还本付息,我劝主人这一次一定要多买,最少买1000两,这样很有可能皇上会注意到主人,主人就有可能因为这件事,可以回朝当官了,何必拿钱去应酬那些朝官呢。”

    有见识。“你有没有功名在身?”

    “小民在家乡有进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