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88章 布置防瘟疫

第88章 布置防瘟疫

    四月十三日。武英殿。皇帝正在召集内阁和六部正堂,还有都御史和司礼监大珰,正在开会。

    朱经理说:“大家对这11条对付瘟疫的办法,有没有什么疑问的?还有没有什么补充的?”

    众人面面相觑,还是范复粹出班奏说,“皇上,臣建议传太医院使,让太医院派人参加这次控制瘟疫的活动。”

    不长时间,太医院使陆彬来了。

    陆彬看了这11条控制瘟疫的意见,心里很是吃惊,心想,这是谁给皇帝这些条款,这些条款还真是精细异常,不服不行。

    陆彬说:“有医家认为瘟疫是由不同的疫气,在人群中传播引起的,不外乎有这几条:人与人互相接触,通过食物和饮水传播,通过人与人讲话的口鼻传播。

    皇上这11条办法,把人跟人传播疫气的几条路径都已经给切断了。圣明无过于皇上。如果瘟疫真是由不同的疫气引起的,那么有这11条办法,大明的瘟疫想来很快就能扑灭!臣为大明贺,大明万年!太医院诸人愿意采用这些条款,来控制瘟疫。所有太医,全凭皇上调遣!”

    各大臣听到太医很佩服这些措施,都是很吃惊。既然这些办法很有可能会成功,经讨论做以下安排:

    一,司礼监派宫中太监为正使,专办瘟疫事。

    二,每名太监由多名太医院太医协助。

    三,从国债中拨款五千两作为经费。

    四,都察院派御史巡查不法和不作为的官员。

    五,吏部负责把不作为官员作撤职等处理。

    六,礼部负责下文调派各地官学中的官学生,协助宣教和帮助控制瘟疫。

    七,如有人因不服防疫措施而闹出大乱子,兵部负责尽快调兵处置。兵部在疫区的兵营防疫,由兵部派员,会同司礼监和太医院,做好兵营防疫工作。

    八,各地如有人不服防疫,甚至故意传播疫情的,刑部发文到各地按察司,要快审重判,坚决控制。

    九,工部在地方上如有大工程,导致人员聚集的,也要参照兵部措施防疫。

    说完这些,左都御史王道直问:“从疫区出来的人员要隔离7天,在哪里隔离?7天的吃饭和住宿的费用,由谁负责呢?”

    朱经理说:“地方官府在当地去征调租用空置的房屋,把周边当地居民迁走。7天的吃饭费用由被隔离的本人负责,住宿费用当地官府负责。”

    兵部陈新甲:“兵部传递塘报的塘马,还有急递,也要进行隔离吗?”

    “从疫区出来的塘马,把急件送出疫区,由防疫区的塘马接力传递。急递他本人不能从疫区出来。”

    吏部尚书李日宣:“各地上京办事的官员,也要隔离七天吗?”

    朱经理:“从疫区出来的所有的人,包括这次去防疫办事的太监和太医,出疫区时都要进行隔离。没必要,不要放人进入疫区,尽量让疫区的人传递物品就好。疫区的物品也要隔离放置两,两天后由防疫区的人领走传递。”

    众人一听,连疫区的物品都要隔离,这个隔离措施真是严密无比了。

    太医院使陆彬:“安置病死的人,治疗病人,医生本人要怎么样去防疫呢?”

    朱经理:“尽量不要用手直接去碰这些人。如果一定要碰,可以戴上皮手套,用动物的皮做皮手套,然后再清洗皮手套。”

    众人又再商量了一些杂事,准备散会。王承恩禀报:“皇爷,您要京师百姓到文华殿买国债的圣旨,给事中们不同意,现在还被阻在六科廊中。”

    皇帝:“他们有什么理由阻朕圣旨?”

    王承恩:“他们说不符合祖制,兼且皇宫安全责任重大,为皇爷安全计,故不允。”

    皇帝生气了,说:“这些给事中们,就是想参加常朝,觉得自己现在权力小了,就跳出来找些麻烦,故意跟朕作对。内阁的意见如何?”

    范复粹:“给事中们担心皇上的安危,说的话也不无道理,还请皇上斟酌。”

    朱经理:“这件事,再议。现在,散会。”

    等众人都离开了武英殿,只剩下皇帝一人在殿中,朱经理问:“皇帝,你怎么知道那些给事中,是想上常朝,才故意闹事呢?”

    皇帝:“按平常他们那些人的作事习惯去猜的。就算猜的不完全对,朕这样说,他们也不好意思阻挡圣旨了,如果还要阻挡圣旨,朕就可以重重处置。”

    朱经理从平常的奏折中就发现,这些大明的大臣们,总是喜欢从别人的动机上去解读行为,然后从道德上去攻击对方,没想到皇帝现在也这样做。

    朱经理说,“那你要怎么样去重重的处置呢?”

    “至少要廷仗,就是要在宫殿门口,抓去打板子。”

    在紫禁城宫殿的门口把大臣们的裤子扒掉,然后去打板子。白玉阶上白花花的屁股,啪啪啪的一顿板子打下去,打出一点点的鲜红血花,这画风还真的是很违和。朱经理想把这种行为习惯改掉,就问:“把大臣按在宫殿门口打板子,这个符合祖制吗?”

    “太祖时有个大臣叫茹太素的,给太祖的奏章上写了1万多字,太祖还不知道他要讲什么,就很生气,把他抓到殿门口打板子。太祖看到最后的500个字,才说到正事上。这事在史书上有记载。”

    打大臣廷仗那就是大明的传统喽。“那把大臣的奏书从比较卑劣的动机上去解读,又是从哪个祖宗那里传下来的呢?”

    皇帝听朱经理的口气,好像很不以为然,就简单的说,“世庙(嘉靖皇帝)以前经常就是这么说话的。”

    “嘉靖在后世的评价当中可不咋好啊。我觉得啊,您看我是不是讲的有道理,我们讲事情要就事论事,这样才能让人服气。你从别人的动机上去解读,他可以说他不是这个动机啊。

    这样就互相对立了,人家心里也不服。不要说是君臣关系或者说上下级的关系,说实话,就算是夫妻,如果什么事情都上纲上线的,那最后的后果都不怎么好。没办法好好说话,就没办法好好合作。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