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96章 实验的目的

第96章 实验的目的

    就因为你们不懂前线打仗的事,老是瞎起哄乱指挥,导致一次次的战败。我们一定要吸取教训,要尊重专业知识,要尊重专业的人,大家懂了吗?不是本部门的事情,不要再去乱点评。

    第二点,刚才传话的游戏我们已经实验过了。各位朝堂的大臣,你们高高在上,你们离前线懂的人,专业的人很远,你们依靠地方官府和各个层级的官员传话,就算他不是有意的歪曲,传来传去,最后全部都变了样。

    所以,朕要告诉你们的是,你们要经常越过中间的各个层级,直接去接触前线最懂的人,最专业的人,从他们那里听取最真实和最专业的信息,把它们收集过来,分析研判,才能够解决我们很多问题,这就是今天这两个游戏的目的。

    现在你们知道了吗?朕为什么要在宫中接见京师老百姓,要同他们谈话,了解各种事情,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朕做给你们看,也希望你们以后行政,不要只是坐在衙署里面,想当然的去做,要多问问军民百姓。

    今天朝会开完以后,你们每一个人把今天的事要写一遍,把今天的感想写出来,十天内交到司礼监。写得好的,要发到邸报上,给各地方的地方官看一看,要如何做事。

    你们要写你现在的工作是什么?最懂你这个工作的,最能够帮你的,是哪些人?前线是在哪里?你要怎么样去找到他们,去听取他们的意见,怎样发挥出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专业性,帮你去想办法,帮你去完成工作,知道了吗?你们可有问题不清楚,现在可以问。”

    内阁的陈演:“臣陈演启奏陛下,我朝太祖有规定,不许官员下乡去扰民,要是官员们都如圣上所言,直接去找军民百姓查探问题,那会不会扰民呢?”

    朱经理:“官员不下乡,怕扰民,就派手下的一帮衙役去乡下办事。衙役他们忠心可靠吗?他们传过来的信息是正确的吗?衙役他们就不扰民了吗?官员们是读了圣贤书的,应该有好的道德品质,不要去扰民。

    官员也可以学康熙微服私访啊。不要穿官服,扮作老百姓去打探信息。穿上百姓衣服,就不是官员,下乡调查就不会扰民。太祖规定的出发点是好的,要领会其精神,更不能因此闭目塞听,胡乱决策。

    朝廷和各级官员是做决策的,一个决策错了,影响千千万万人,一定要慎重,千万不要只凭着经义和良好愿望去干事。”

    底下百官心想:康熙是谁?肯定是皇上身边太监,让我们去学死太监和东厂,干那些听墙角的事?象话吗,这皇帝刚开始看起来挺英明的,怎么现在变得又有点昏了呢?都怪皇帝身边的那些死太监!

    内阁张四知:“臣张四知请圣上明示,前次背粮的实验,为什么中间休息的小太监,反而能够更快的把粮食背完呢?”

    朱经理:“这是科学管理法,你们暂时不懂也没有关系,只需要记得,凡事不能够想当然,以为道理是这样,就一定是这样。其实不一定的。一切都要试一试才知道。

    前人没有试过的东西,就不一定都是对的。孔圣人讲的道理,是针对2000年前的人讲的,人心也会变,有些道理,对现在的人也不一定就适合,所以大家要敢想敢试,不要缩手缩脚。

    这次朕发行国债来筹款,以前有人做过吗?皇帝接见百姓,在宫殿上发行国债,效果会怎么样?不试怎么知道呢?给事中们不让朕来试一试,救国的办法很多时候也是试出来的。这次给事中们犯了错误,朕还是要处理的。”

    内阁5个阁老一起出来求情:“陛下,请看在他们也是一片忠心上,请从宽处理。”

    皇帝知道,现在该由自己出来宣布处理结果了。怎么处理,昨天晚上当然已经跟朱经理商量过了,现在朱经理不过就是让自己来体验一下成功的喜悦,还有展示皇帝的威严。

    皇帝宣布:“12名给事中阻挡圣旨,着革去所有官职,保留进士出身,发往辽东前线,去军前效力,去参将游击的营中,去管理营务,发放钱粮吧。”

    5个阁老原本以为皇帝可能会把他们革职,也有可能还会革除进士出身,就是没有官员编制了。没想到皇帝竟然是把他们发到军前去效力,这下子这12个人可就很危险了,现在辽东前线万分艰险,搞得不好这12个人,最后也不知道有几人能够活着回来。

    5个阁老赶紧朝左右使眼色,于是所有的大九卿也都站了出来,众人一齐求情。

    范复粹:“陛下,他们众人不识权变,只知忠心,不如发往县衙,做个县佐吧。人才难得,如果他们去往辽东前线,若有折损,亦于陛下有损。”

    这个意思是说,如果这12人里面,有人死在那里了,那么对于皇帝的名声,可是大大的不利。

    朱经理:“朝中大臣,朕的要求是三个,有忠心,有能力,廉洁奉公。忠于国家这一条是一定要的,没有忠心那就不要在朝中当官了。

    这几位给事中还是有忠心的,所以朕保留了他们官员的出身。但是,他们的能力不行,不识大体,又不了解一线的情况,只有忠心廉洁缺少能力的官要怎么办?就要培养使用。

    朕让他们去辽东前线,是让他们去了解前线情况的。他们了解了实情,有什么所得,可以给朕上书,也可以给你们内阁上书。如果在前线立了功,可以回朝当官,也可以去其他地方当官。朕不是要处罚他们,而是要让他们去历练,这是在培养他们。

    吏部要记着,忠能廉三者齐备的官员,朝廷要重重使用。忠能缺廉的官员,就要限制使用,督察院要去督查他们。忠廉缺能的官员,要培养使用,给他们合适岗位历练。有忠无才不廉者,坚决不用,赶出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