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93章 土地很重要

第93章 土地很重要

    朱经理:“如何防止鞑子间谍刺探消息搞破坏,可有什么办法?”

    傅宗龙:“京中防谍,向由东厂锦衣卫负责。以前征朝鲜时,锦衣卫在倭国和朝鲜有些眼线,如今不知,在辽东可还有眼线布置。”

    皇帝:“目前锦衣卫没有在辽东布置。兵部行文洪承畴,让他们注意搜检敌谍。”

    陈新甲:“臣遵旨。”

    朱经理:“如今在辽东,可有文武官员互相争斗拆台的情况?”

    傅宗龙:“以臣所知,现在辽东监军太监高起潜,向来与总督洪承畴不和,洪督举荐的人员他都会反对。以前臣主管兵部的时候,洪督推荐刘肇基为总兵,高起潜就来信反对,因为此事,导致臣当时很为难,没有及时办理升迁手续,为此,受到皇上的责罚入狱。臣担心大战在即,高起潜与洪督不和,又会坏事情。”

    皇帝:“陈尚书,有这样的事吗?”

    陈新甲:“据臣所知,近一年来他们二人的矛盾已大为缓和。听说洪总督筹了一笔银子,送给高起潜。吴三桂拜了高起潜为义父,拜了洪总督为师。如今文武官员和监军该无大矛盾了。”

    朱经理:“如今朕已让各部的官员不要再随意议论战事,但是在兵部里面,也要仔细的筹划以后才可以提交方略,不能人云亦云,想当然做方略。刘肇基建议给边兵分田宅,可行吗?”

    孙传庭:“陛下,臣以为刘肇基所言有理。臣选榆林兵出陕征鞑时,选择家有田宅的兵丁,这样的兵才会好好听话打仗。像李自成那样,家里没有资财,还欠了款,杀了人,逃跑到军营里面去的,这样的人肯定会趁机作乱的。”

    朱经理:“问题是,要给士兵授田,田从何处来?现在卫所的土地还能够分给士兵吗?”

    孙传庭:“按照臣在陕西清屯的情况看,大部分卫所的土地都被军官和豪族给侵吞了,他们私下里转卖卫所土地。目前只有九边长城一线,还有一些土地分给了士兵。”

    朱经理:“你在陕西清屯的时候,为什么不直接把土地分给士兵呢?”

    孙传庭:“士兵们是要负责打仗的,如果土地直接分给士兵,他们很可能就没有心思去打仗了,原来国初的时候,也是一部分士兵屯田,上交籽粒粮给一部分打仗的士兵。再说收回土地很难管理,会引起混乱,当时情况紧急,只能通过征收籽粒征集军费的方式,快速让军队形成战斗力。”

    朱经理:“如今朕想把京中的流民分到京师周围垦荒,你可有办法执行?”

    孙传庭:“此事牵涉甚广,还须内阁、户部和顺天府妥为商议,以臣之力,臣无力办妥。”

    朱经理:“你们几位,可有良方?”

    陈新甲:“此事原须户部安排。臣等须急回部安排调兵,陛下请许臣等告退。”

    朱经理:“你们几人退下,孙传庭留下。”

    皇帝:“孙先生,你刚刚出狱,家境困难,朕已经给户部发了手诏,你这两年的俸禄,户部会照数补发给你。”

    孙传庭跪下行礼:“陛下洪恩浩荡,臣感激涕零。”

    皇帝:“这两年孙先生在狱中受苦了,朕心中有愧。这有1百两银子,两匹蜀锦,是朕送给先生的,算是朕的补过。”

    孙传庭再次感谢。

    朱经理:“孙先生,你的能力还有敢于担当,朕已深知。京中的流民流落在京中,生活条件很差,很容易传染瘟疫。由朝廷派人带他们去顺天府周围开荒,一举两得,朝廷得了税收,居民能够得到一顿饱饭。为何你说你无力办妥?”

    孙传庭:“顺天府周围的土地,很多都是勋贵和豪势之家所有,这些人哪一个是好商量的?这些人都居住在京中,如果起来闹事,要怎么去处理呢?臣只是三品官的资历,根本就无法压制处理。”

    朱经理:“一些荒地而已,放在那里抛荒,他们也没有任何收益。难道朕派人去耕种,他们就会闹事吗?”

    孙传庭:“大家怕的是,刘备借荆州,有借无还。土地和房产,哪能够随便出借呢?”

    这么一说,朱经理也就明白了,自己在前世也看到过一些案例,把房子借给亲戚朋友住,住得久了,住客反而就想占为己有了。

    朱经理:“只有这一个原因吗?”

    孙传庭:“往年天灾的时候,小民没有粮吃,正是大户人家低价购买小民土地的好时候。若臣组织饥民去耕种大户人家的土地,那大户人家又怎么能够低价收购田地呢?故而,他们宁愿让田地抛荒,也不愿意借给小民去耕种。”

    朱经理:“这些大户这么狠?”

    孙传庭:“那些小民也够狠的。他们宁愿来京中吃救济粮饿肚子,只要家中人没有死绝,他们都不会愿意把家中的田地低价卖出的。”

    朱经理都有点懵了,真没想到,这大明的土地市场交易,竟然这么残酷,比后市的股市残酷多了,这大明的小散户们也一个个够坚强的,竟能宁死都不卖出手中的土地啊。实在是佩服。遇到这么厉害的大明人怎么办?朱经理也是没辙了,只好继续问:

    “顺天巡抚是本地的父母官,难道也不能够压制处理吗?”

    孙传庭:“臣请独对。”

    皇帝:“你们几个都出去,孙先生,请讲。”

    孙传庭:“臣任顺天府丞的时候,曾有一桩案子涉及到京中的一位伯爵之家,最后臣无法处理,听说连顺天府尹也差点被那位伯爵打了。”

    朱经理:“还有这样的事情?你详细说说,是什么案子?”

    孙传庭:“这位伯爵家里有一个钱庄。借了一笔款子出去,是九出十三归的利息。一年以后借款人无力全额还款,钱庄就要把借款人的房子收走。这个人就告官,案子由臣审理。”

    朱经理:“详情如何,继续说。”

    孙传庭:“按本朝的法律,年利息不能超过三分,也不能利滚利。钱庄的利息明显高出三分利,还利滚利,滚了一年以后,已是借出款的4倍多。据原告所说,本来三个月到期的时候,他们是可以归还的,那钱庄故意找理由不收款不还借条,这才有后面纠纷。房产的市价也远超出他借款本金的4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