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98章 清理积欠税

第98章 清理积欠税

    工部尚书:“目前工部屯田司,只能管一些九边的屯田事务,早已经没有了耕牛,仓库里还有些农具,耕牛工部安排不了。”

    朱经理:“农具灾民家们里应该也是有一些,也可以向附近的村庄去租耕牛。由吴侍郎安排京营,借一些马临时作为耕牛使用。京营有无问题?”

    吴甡:“京营马匹现在存栏很少,多被其他部门借走了,刚才皇上说京营要准备去辽东支援,那现在这些马匹就无法借出去了。”

    朱经理:“耕牛由顺天府派差人向周围的村庄里面去租,所有的费用由国债里面安排资金开支,年后灾民收获以后要收回本息。”

    顺天府尹:“臣定想法完成。”

    朱经理:“京中的灾民出京,由顺天府派差人护送。到城外以后,京营增派人手护送,京营里面有很多人也很穷困,他们如果想去城外开荒,也可以和灾民一样,在荒地上安置。”

    顺天府尹郝晋:“陛下,臣派灾民们去耕种荒地,荒地的主人派人来索回,要如何办理?”

    众位大臣一听这个问题,都竖起耳朵来,这个问题是个核心问题,且看皇上要如何解决。

    朱经理说:“如果原主来索回荒地,先提供地契查看,还要提供这几年的交税证明。近些年荒地没有交税的,先需补交这几年的税。如不能补交,以土地充抵欠税,重办地契。没收土地的地契暂办为官地。”

    “如地主能补交地税,又如何?”

    “顺天府差人与地主商议地租。按近三年土地年平均收成的两成向灾民们收取固定地租。”

    郝晋:“目前地租都是按照当年收成的五成来收取的。我们按照两成来收取灾民的地租,还要再付钱给地主租地,会不会亏钱?”

    朱经理已经问过了,王承恩就有地,目前北方普遍采取的是分成地租,根据当年收成的五成来收取,由于地租的分成比例太高,导致农民们普遍不愿意努力耕种,有些人干脆就抛荒逃难。

    朱经理说,“这个五成是按照当年收成来分成的,因为分成比例太高,导致农民不愿意租地,才会出现荒地。两成固定地租,其中一成给官府的税收和免役钱,剩下一成由几方面开支,所借钱粮的利息归还给户部,给地主的租金,剩下的由参加管理的差役和京营的士兵分取。每一千户由一个差役或京营小军官管理。你们看有何问题?”

    郝晋苦笑:“那地租只能从收成的一成里面去分,可能最终连一成的一半也分不到,是不是这样?”

    朱经理:“正是这样。”

    郝晋:“那具体的每年一亩田地,收租多少合适?”

    朱经理问:“孙侍郎,顺天府田土的收成高还是陕西的收成高。”

    孙传庭:“陕西的关中地区,收成还是不错的。顺天府的收成,应该跟关中地区差不多。”

    朱经理:“你在陕西收卫所的籽粒,一亩田地收多少?”

    孙传庭:“上地1升8合,中地1升5合,下地1升2合。”

    朱经理:“既然在陕西,可以按照这个标准收到籽粒,那么针对荒地也照此标准办理。”

    郝晋:“顺天的田土,每亩中地一年收成有一石多,如果按照两成的标准,是不止这个数的。”

    朱经理:“现在到处灾荒,旱灾蝗灾遍地,也不知道一年下来,能不能收到一石多,况且今年耕种的时间又有点晚了。要不就这样吧,按陕西标准每亩加二合,上地到每亩二升。”

    郝晋:“那这样的土地租金合约,要租几年呢?”

    朱经理说:“尽量长一点。先定五年。”

    郝晋:“就怕地主不会同意,他们可能觉得5年太长了,感觉吃亏。”

    朱经理:“那可以做这样规定:朝廷收回沈阳以后,土地如何出租,由地主和佃户自行商量,在此之前,每年地租按今年谈定的租金出租。”

    朱经理刚才灵机一动,心想,少收地租这件事情,跟鞑子打仗的事情挂起钩来,是不是可以给别人一个心理暗示,这么低的地租,全都是被鞑子害的,让地主们,都去恨鞑子吧!

    郝晋很想问,这会不会比五年还长,要是沈阳一直收不回来,难道地租就一直这个样子吗?可是他不敢问啊。他们这些大臣们,能跟皇帝说,我们这些大臣,全都是废柴,皇帝老子您就别指望我们能够收回沈阳了?

    这都没法说,先按这样去处理吧,到时候听听地主的反对意见再说。咱就做一个传声筒。

    郝晋:“这么低的地租,很可能地主们不愿意签合约的。”

    朱经理:“地主的土地为什么会抛荒?抛荒了之后还要交土地税,这一点你一定要注意,这一次所有的欠税都要清理。你们要拿清理欠税的事情,去给地主施加压力。”

    郝晋:“所有不缴纳欠税的,都要拿土地去抵扣吗?那样可能会引起很大的问题。”

    朱经理:“一户家庭有200亩土地以上的,先清理,200亩以下的暂时先不清理。”

    据朱经理估计,欠税的应该大部分是一些中产以下的家庭,这些先不清理,就可以暂时保持稳定。

    朱经理说:“家里有200亩以上土地的家庭不是穷人,还要欠税,不象话,让他们交滞纳金,每年12%的利息。收到的滞纳金归顺天府,其中一部分交给催收的衙役,此事由顺天府去安排。”

    朱经理心里想,哪能够想欠税就欠税,想不交就不交,搁在后世,谁敢欠税,那滞纳金都是按天收的,现在自己穿越到大明,入乡随俗,只能实行仁政,一年只收12%的利息算了。

    郝晋在心里叹息。郝晋是山东人,他能理解皇帝为什么要这么严厉地催钱粮。他的家乡,同样受到鞑子的威胁,但是他也知道,如果他要这么做,一定会被骂死的,至少一个酷吏的名头是跑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