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股民崇祯 / 第101章 汤文琼进宫

第101章 汤文琼进宫

    孙传庭散会以后,回到兵部衙门的公房里,坐在几案旁,心情沉重忧郁。

    朝廷面临内外两线敌人的事实,是无法改变的了。那么先打最危险最凶狠的敌人,这个战略目前来看,也是无法反驳的。

    孙传庭领到了一个很艰难的任务,就是用最少的兵力去维持国内战线。这事情很难,还不能跟别人商量,因为皇帝已经要求保密了。

    目前兵部的几个主要负责人,陈新甲本来就是因为辽东战事的问题,压力巨大,害怕战败以后,被皇帝当做替罪羊抛出去。现在皇帝的战略决策,他当然极力拥护。

    傅宗龙和吴甡两个人,都有救援锦州的任务,他们更不可能支持自己多留部队在河南湖广,那要去找哪些帮手呢?部队太少可是很难维持的,想当初太祖的时候,负责防守张士诚的东面主帅胡大海,就是因为被张士诚的间谍策反了手下,被手下将领突袭送了命。现在情况类似,不过是要反向去策反李自成张献忠手下,要怎么办呢?

    只能先写信去了解一下前方情况,让他们多反映了前线困难。目前能够说得上话的有保定总督杨文岳。杨文岳与孙传庭是同一年考中进士的,是同年,两人思想也比较接近,都是希望能够先平定国内,再与鞑子决战。

    还有谁呢?前线的大将,以前熟悉的几个人,也要写信,去让他们多反映一下前线的情况。现在皇帝对前线将领的重视非比寻常,今天竟然让吴襄和刘肇基这两个武将,与兵部的文臣互相对垒,而最终武将竟然赢了,文官却不能取胜,这足已说明皇帝对武将的倚重,比以前更大。

    孙传庭在心里想好了几个人的名字,开始写信,了解情况,反映情况,尽在信中。希望最近前线能够稳住,不要出现大的失败。

    四月十七。汤文琼一早进城,今天他没有推着菜车来卖菜,他专门去宫里面。皇榜上都说了,买了国债的人就可以进宫看一看。进宫曾经是他的理想,当然那时候的理想,是当朝官进宫去上朝,现在虽然不是去上朝,但也是进宫一趟,也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皇上。

    一路走过去,汤文琼一边心中感叹,这皇宫,曾经是自己梦想的地方,今天终于看到了。

    汤文琼一边看,一边心中恍惚,脑中回想着自己小时候,一群孩童在私塾里面朗诵读书的情景,那朗朗的读书声好像昨天一样,现在清晰无比的在脑中回响: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父亲给自己取名汤文琼,当然是希望自己能好好地学习文章,将来有朝一日高中进士,在金銮殿列席参加皇帝赐下的琼林宴,喝上御酒,走上人生巅峰,光宗耀祖。

    咳,现在的自己真得是下品了,只能去种菜。每天上午拉了一车菜去菜市场卖,卖完菜再拉一车的大粪回去,下午浇菜灌园。可是能怪谁呢?一小半得怪自己天资和努力不够,一大半得怪鞑子!

    自己这一辈子的命运,就是被鞑子害惨了。耳中的读书声依然请晰无比: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自己现在真正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可是登了天子堂,下午回去还得是田舍郎,男儿当自强,自己又能自强到哪里去呢?

    汤文琼进了文华殿,殿中的众人都不敢出声,人人敛气吞声。天子拿着奇怪的一张布蒙在脸上,看不清他的脸,穿了龙袍,坐在御座上,旁边坐了一个少年,穿了龙袍,应该是太子。

    汤文琼听皇帝讲话的声音和身形,怎么那么熟悉呢?汤文琼想了一下,不就是前几天在禄米仓遇见的那个锦衣卫官员吗?是了,肯定是了,皇上那天去了䘵米仓,换了锦衣卫的衣服,只是自己有眼不识泰山,不知道那就是皇上。

    汤文琼心中激动,自己的另外一个梦想也实现了!于是汤文琼跪下来,对着皇帝恭恭敬敬的拜了几拜,然后心满意足的离宫了。御膳房的点心,他当然想买,可是不能买呀,那二两银子可是准备留着给家里救命的。

    汤文琼心满意足,带着梦想实现的不真实感,如同走在云里雾里一般,深一脚浅一脚的,空手而回了。他不知道的是,朱经理已经注意到他了。

    张大荣也来了。现在他可抖起来了,儿子去了锦衣卫,亲朋好友邻居纷纷来贺,就连很久没有走动的亲戚朋友都来了。请客吃饭的宴席,家里都开了好几次。

    朱经理看到张大荣进来了,心理一动,赶紧派人把他叫过来。

    “张大荣,朕准备采购大量的铁锹,使用腰刀的铁,加好钢作刃,提供给军队使用,给你两个月时间,你尽量找人帮忙,你家里能做多少个铁锹?”说完,皇帝从袖子里拿出那张铁锹的设计图,给张大荣看。

    张大荣看着那张古怪的铁锹图,心里盘算了一下,回答说,“禀陛下,这铁锹的重量差不多一斤重,用料应该比腰刀要少一半,工费可能比腰刀还要多一点,这样的话,应该一把铁锹值七钱银子。小民家里两个月找些亲戚朋友来帮忙,可以打出1000把铁锹。”

    才1000把铁锹,看来古时候这生产能力确实很低下。朱经理说,“那你回去以后,打几把铁锹来,朕回头让兵部给你铺子里下单子,你有什么要求吗?”

    张大荣说,“小民家里资财有限,还请兵部先付材料款,让小民能够去采购好钢好铁。”

    朱经理问:“每把铁锹你需要先付多少的材料费?”

    张大荣说:“需先付5钱银子的材料费。”

    朱经理说:“朕知道了。你打造好铁锹,明天就送来。”

    朱经理盘算了一下,按照张家铁锹的标准,每把铁锹的价格就是七钱银子,10万把铁锹就省了3万两银子,看来还是很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