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鉴宝:我能看到古董的记忆 / 第80章 渡边家(第三章)

第80章 渡边家(第三章)

    这次,他终于看到了那个茶盏的全貌。

    一间简陋的木屋里,备前兼光被搁在一个刀架上,放在一个木箱之上,而它的旁边就是那只曜变盏。

    此时曜变盏里面竟然被装满了酥油,看来那个首领竟然把它当成油灯来使用。

    不过也不怪他不识货,这个曜变盏经过烟熏火燎,早已看不出本来面目。外面一层黑漆漆的包浆掩盖了它本身的釉色。

    任谁看,都觉得是一個普通的茶盏。

    这段记忆除了这个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

    之后的几段记忆,也是差不多的情况。

    房子慢慢地越变越好,房间里的饰物也越来越多。

    而武士刀上的装饰,也越来越精美。

    唯一没有变的就是那盏油灯。

    不过接下来的那段记忆却是变了,一个穿着东洋老式学生服的人,出现在记忆中。

    只见他拉着一个身穿传统和服,背着包袱的年轻男子,不让他靠近黄震所处的武士刀。

    从他们两人的对话来看,那个学生和那个年轻人应该是兄弟。

    不过那个学生明显就不是年轻人的对手。

    年轻人直接一巴掌,把那个学生抽得一个踉跄,倒在了地上。

    那个年轻人眼中露出一丝愧疚,随后二话不说,夺过武士刀便冲出了大门。

    一路上黄震看到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路上行驶的老爷车,还有告示上那大大的废刀令。

    无不显示着此时应该是明治维新时期。

    不过那个青年人显然并不是去交刀的,只见他一路向町外跑去,很快跑到一个大型码头上。

    在他登上船之后,这段记忆便结束了。

    两样宝物彻底分开了,这让黄震的计划一下陷入了困境。

    看来之后只能根据身份牌上的信息,来寻找对方的老家了。

    至于那名男子去了哪里,无非就是两个地方,朝鲜和华夏。

    下一段记忆中,那名男子下了船,出现在一个码头上。

    街道的对面,有几栋黄震十分熟悉的欧式建筑,这里应该是外滩的十六铺码头。不过此时还有好几栋楼没有建造,或者正在建造中。

    路边行人所说的话,也是他十分熟悉的沪市话。

    黄震全然摸不着头脑,为什么这人跑到沪市来了,照理说不是应该出现在旅顺这种离奉天近的地方吗?

    想不通的他只有继续看下去,很快那个年轻人就被一伙东洋人给接走了。

    从他们的交谈中黄震得知,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Watanabe.Shin'ichirou。

    Watanabe对应的应该是渡边,而Shin'ichirou不是真一郎,就是晋一郎。

    这段记忆的时间点应该是在清末民国时期,虽说大部分人仍旧穿着长衫马褂。但他们的脑后,大多已经没了辫子。

    黄震还有幸在路边看到一个剃头匠,正在给一个老人剪去银灰色的发辫。

    街上还不时有穿着得体西装的华夏人走动,也少不了穿着绸缎长衫的读书人。

    当然,还少不了当时的特色,印度巡捕。老沪市人称之为印度阿三。

    很快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吴淞路周边的一栋道场里。

    自此记忆至此结束了。

    黄震意犹未尽地咂咂嘴,而这段路,让他大开了眼界。

    文明和愚昧,现代和古代,时尚和传统,这些东西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沪市这个十分奇幻的地方。

    这也就是沪市魔都称谓的由来。

    根据黄震现在所掌握的线索,这把武士刀是东洋人侵华的时候被缴获的,而那个年轻人所处的年代应该是在1900年左右。

    所以那把武士刀的主人有可能是他的子侄辈,当然也有可能是他的徒弟之类的。

    具体是什么情况,只有看了后续的记忆才能知道。

    黄震看了眼时间,此时的时间已经差不多凌晨两点了。

    照理来说,这把武士刀的后面应该没有多少记忆了。

    于是他决定继续看下去,早点弄清楚事情的经过。

    他再再再一次地发动了自己的异能。

    这一次场景来到了室内,看样子像是日式道场的内部。

    宽大的空间,木制的地板,墙上排列着一排排的木刀。

    正对大门的墙上挂了一幅牌匾,上书“天人一心”。牌匾下的榻榻米上,一个中年人正盘腿坐在上面。

    他应该就是上一段记忆中的年轻人了,不过此时他的脸上却多出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而他的面前跪坐着一个身穿土黄色日军军服的青年人,面目和他有几分相像,想来这人应该就是他的后代了。

    一开口,黄震顿时吃了一惊,两人竟然说着一口流利的官话,虽然带着些沪市口音,但是已经完全听不出东洋话的痕迹了。

    “雄太,此去东北定要尽心为天皇陛下尽忠。”

    那个叫雄太的年轻人俯首施了一礼,“谨遵父亲的教诲,雄太定不会让渡边家族蒙羞。”

    中年人点了点头,从身后拿起刀架上的武士刀,伸手举了起来。

    “这是我渡边家代代相传的宝刀,名叫备前兼光。现在交到你手中了。希望你以此刀多多斩杀华夏人,为天皇陛下尽忠。”

    “嗨!”渡边雄太恭敬地答应了一声,起身接过了武士刀。

    “去吧!大东洋帝国万岁!”

    “万岁!万岁!万岁!”渡边雄太举起手中的武士刀大吼道。

    “日!”黄震被愤怒的情绪从记忆中踢了出来。

    “狗日的鬼子!艹!”

    一边骂,他一边看向面前的武士刀,恨不得现在就把它给弄坏。

    很快,理智就占据了上风,他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冷静下来后,他便做出了一个决定。

    这把刀自己绝对不会卖,而且他也不会自己留着。

    他准备把这把刀捐出去,捐给侵华日军金陵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作为历史的罪证,永远钉在耻辱柱上。

    不过在这之前,他先要想办法让东洋人认定这把刀的历史意义,然后才把它挂到耻辱柱上。

    每当有人想参观这把国宝武士刀,就一定要去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走一遭。

    现在光是想想,就让他觉得兴奋不已,不知道那些东洋右翼人士知道后,会是怎样一幅嘴脸。

    接下去的记忆黄震不准备再继续探究了,他怕自己一个忍不住将这把刀给霍霍了。

    所以他把手中的武士刀放到了桌上,准备将它还原。

    摆弄了半天,黄震很快就彻底麻爪,他完全忘记怎么把刀装回去。

    不过就在他尽力安装的时候,他看到刀的缘口处有个细小的木瓜纹。

    由于时间的原因,又或者是经过大火洗礼的关系。

    木瓜纹里镶嵌的金丝已经不见了,外表的锈迹使它完全与刀融合在一起,若不是仔细看,还真看不出来。

    对于这个小发现,黄震欣喜万分,这就可以更加确定,这把刀曾经属于织田家。

    不过这把武士刀,他是已经装不回去了。只能等回金陵再想办法复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