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崇祯新政 / 第六章:大顺军进城

第六章:大顺军进城

    三月十九日早晨,李自成由二百多威武雄壮的御营警卫护卫着从钓鱼台行宫向德胜门方向进发,进入紫禁城最便捷的路线应该是走地安门进入皇城,再经过玄武门进入紫禁城。可他他现在已经是大顺皇帝,不能走后门也不能走偏门,必须走皇城正南面的大明门进入皇城,而且他一向信重的军师宋献策早就说过他是应运水德王,五行中水在北方所以今天进入京城的路线是由北面的德胜门绕道大明门进入紫禁城。

    此刻李自成骑在黄辔头,黄丝缰,银嚼环,盘龙鎏金蹬的高头大马上,他身穿绣着潮水和飞龙的淡蓝色箭袖绸袍,腰系杏黄色丝绦,头戴宽檐白毡帽,帽顶有高高的金黄色帽缨,帽缨上面露出耀眼的金顶。帽前缀着一块闪耀夺目的蓝宝石,他虽然还没有正式登基称帝,但这一身装束俨然已是帝王气派了。为着要显示他是从马上得天下,而且江南尚未平定,所以跟他的心腹大臣们议定今日身着箭袖戎装入城。

    自从去年在襄阳杀了罗汝才、贺一龙。吞并了曹营和革左五营的人马后,实力大增的李自成也由“奉天倡义文武大元帅”改称新顺王。随后他率领着大顺将士一路势不可挡破潼关杀孙传庭,再定都西安建国大顺改元永昌。回想他起义的这十几年百战艰辛,李自成不禁在心里感慨与官军作战的这些年来从没有像现在这样顺利过,他想起崇祯十一年的时候与孙传庭在潼关南原的那场大战,那次他几乎全军覆没,战后跟着他突围出来的只有十几个人,从那以后他潜伏商洛山中韬光养晦,一边练兵一边研读兵书。

    那次失败让他深刻的思考了一个问题,他们起来造反到底是为了什么?如果说最初参加义军只是为了一口饭吃为了活下去,那么此刻他完全可以隐姓埋名躲起来过富足日子,这些年来从富豪大户手中夺来的金银财宝足够他几辈子逍遥快活的过日子了,可是他不能丢下跟着他一起起义的兄弟,更重要的是义军这些年转战大半个中国他也早已看透了明朝统治的腐朽黑暗,百姓生活在水生火热当中迫切的期盼着有一个人能够出来解民倒悬,为天下的百姓们打出一片安居乐业的净土。正是抱着这一点信念,这些年来无论遇到什么样的挫折与困难他也从未想过放弃,更不会考虑接受朝廷的招安。

    潼关南原大战失利之后,李自成一直潜伏在商洛山中招兵买马以图再起,经过这次军事上的重大挫败,李自成更加重视延揽人才,也是在此时牛金星、宋献策和李岩兄弟等人先后投于李自成的麾下,正是这些读书人的加入让原本只知道劫富济贫世人目为流寇的造反队伍彻底的脱胎换骨成为顺应民心的倡义之师。

    举人出身的牛金星和李岩等人入伙以后很快就提出了“迎闯王,不纳粮”的口号,这一通俗易懂便于传播的口号不但明确了起义宗旨,还一下子抓住了被官府横征暴敛压迫的喘不过气的广大百姓的心,他们每到一处都开仓放赈救济灾民,一时间起义军在河南应者如流,投奔闯王的穷苦百姓络绎不绝。

    牛金星本就不甘于只是在闯王帐下做一个流寇首领的高级幕僚,所以自加入义军之后他就不断的以打天下坐江山理想激励李自成,再加上后来的宋献策献上图谶,一句“十八孩儿兑上坐,九州离乱李继朱”让李自成自己也愈加坚信自己就是廓清世界救民水火的大圣人。

    随着在军事上的节节胜利,新投降归顺的明朝官吏也越来越多。这帮人长期混迹官场,正经的治国安邦本事自然没有,一个个却都是阿谀奉承的好手,李自成每每开会议事,他们总能不露痕迹的把各种会议最终变成对李自成个人的歌功颂德大会,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任李自成是何等英明的人物,一旦被这种惯于溜须拍马的人围着听惯了甜言蜜语,也难保他不会飘飘然的膨胀起来,以为取明朝江山如探囊取物一样容易。

    在这次东征北京以前,跟随他出生入死十几年的权将军田见秀和富有远见卓识的制将军李岩都曾谏阻他先不要东征,他们看出大顺朝的当务之急不是攻占北京,而是要对去年以来广大的占领区设官理民恢复农桑。让饱经兵灾肆虐的百姓休养生息,这样大顺朝也算有了一块牢固的根据地,等三五年后足兵足食,进可攻退可守,大顺朝才算是立于不败之地。可是此刻的李自成早已被军事上的胜利和降官们的恭维冲昏了头脑,他身边几个主要将领们也都认为自己的队伍天下无敌,全军上下弥漫着一种骄傲轻敌的情绪,而忽略了很多困难和危险,拿眼前最紧要的问题来说,随着队伍不断扩大,粮饷问题就变得愈加紧迫起来,由于李自成早就提出不向百姓征粮纳税,但是只靠没收富豪劣绅的钱财显然已经不能支撑大顺军政开支了.....

    到了德胜门刘宗敏率领的文武百官和明朝新降顺的降臣早在那里等候,由于刘宗敏身居提营首总将军为百官之首,他立马拱手高呼万岁,其余群臣皆跪地叩头山呼万岁。

    李自成内心激动不已但是脸上却故作平静,唤刘宗敏来到身前向他询问道:

    “大军入城可还顺利?有没有立刻派兵巡逻严禁抢劫奸淫?”

    “启禀皇上,大军入城一切顺利,多处城门都是明朝降臣们主动打开迎我军入了城,没费什么事,各处衙门府库臣已经派兵把守严禁抢劫,且臣已经传令各营封刀,谨遵陛下口谕有敢滥杀、抢劫、奸淫妇女者一律就地斩首,所以北京城市面不惊,百姓照常生活。”

    紧接着李自成赶紧问他心里最关心的事:“崇祯帝后可曾找到了么?”

    “臣一入城即接到李过禀报,崇祯的皇后已经自缢而亡了,目前还没有找到崇祯的下落。”

    李自成顿感失望,但表面依然平静如常。

    “你传令下去,务必找到崇祯的下落,有胆敢隐匿崇祯行踪不报者全家斩首,有上报崇祯行踪者赏万金,赐给高官厚禄。

    李自成策马来到一众明朝降臣跟前,只见这群人身穿囚服跪于道旁,因为并没有打算在北京定都,并在东征之前也与身边亲信将领们决计要对明朝的勋戚大臣追赃助饷,所以在这些降臣没有掏钱助饷以前他并没有打算任用他们在新政府出任官职。

    李自成看着跪在眼前的一众明朝大臣们,心里好气又好笑,他心想这帮崇祯的大臣们平日里惯会作威作福不知道有多嚣张跋扈,此刻转变的倒是快,眼看自己率大军打来,京城失守,一个个都忙不迭的赶来拜迎他这个平日被他们骂做逆贼的流寇。而且一个个还自己先穿上了囚服,以为他们只要抢先请了罪以示悔过李自成就不好再惩处他们了。

    殊不知他们这些小心思早就被李自成看穿,李自成沉声问道:“尔等昨日还食明朝俸禄,今日却来拜迎孤是何道理?”

    听到他们一心想要逢迎的新主子问这么尖刻的问题,众人跪在地上不禁双股战栗,一时间没人敢抬头说话。

    过了片刻为首的一个中年人恭敬的颤声答道:“我等罪臣在明朝虽然领着官俸掌着职司但一切国家大政全由崇祯皇帝说了算数,罪臣魏德虽在明朝官居东阁大学士,但实无权柄,只是崇祯皇上的牵线木偶而已,眼看着国事日非,罪臣夜夜焦心,早盼着能得遇圣主一展毕生所学,治国安邦为殿下分忧。”

    好一个东阁大学士,能在喜怒无常的崇祯手下混到大学士的人果真是有一副好口才,魏德藻这一通辩解不单把朝廷所有的过错全都推到崇祯一个人身上,还腆颜治国安邦为他李自成分忧,这么冠冕堂皇的要官做,李自成反感已极。

    “你们有职司的,依旧各归衙门办公,其余人等各自回家,听候勘用。”

    说罢李自成策马而去,身边的刘宗敏忍不住骂道:“他妈的,一帮毫无心肝的官精,死到临头不知道还想着在咱们大顺朝廷做官老爷呢。”

    因为十几年来刘宗敏跟随李自成出生入死忠心耿耿李自成把他当成最亲信的伙伴看待,所以并不在意他讲话不成体统。

    进了紫禁城李自成住进了事先商定好的武英殿,虽然此刻是真真切切的踏进了皇宫坐上了龙椅,可此时还没有找到崇祯皇帝的下落,李自成心中胜利的喜悦难免的淡了一点,

    看到金碧辉煌的宫殿群他才发现在西安住的秦王宫与之相比难免相形见绌了,他不禁在心中感慨道:“这紫禁城才是真正的皇家气派呀,可惜孤与众将士都是陕西人,人说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还是在自己的家乡做皇帝更好,过几日就要在北京举行登基大典,到时候再回西安建一座比这紫禁城更气派的宫殿住。”想到这里他不禁精神亢奋,很想痛饮几杯,可是马上就要召开御前会议,很多事情等着他处理。

    在武英殿召开的这次御前会议是大顺朝廷第一次在这么富丽庄严的地方举行的,一时间群臣有些不知所措,虽然在西安的时候已经开过很多御前会议了,但是此刻的朝仪还是乱哄哄,武官行跪拜礼的时候不是前面的人碰了后人的头就是后人踩了前人的脚,看的刘宗敏哈哈大笑,李自成坐在宝座上也不禁摇头微笑。

    行完叩拜大礼之后,刘宗敏、牛金星等人都赐座。

    牛金星首先起身拜道:“启奏陛下,臣牛金星有事上奏。”

    “牛先生免礼,坐下说吧。”

    牛金星不敢坐,躬身说到:“陛下,眼下我们已经顺利控制了北京城,市面不惊百姓安堵如常,尤其是下令安民之后,京城百姓人人赞颂我大顺是顺天应民,陛下爱民如子,京城士民都盼望着陛下早日登基已安人心。臣与宋军师商议过,四月初六日是个黄道吉日,臣等恳请陛下的登基大典定在四月初六日举行,不知圣意如何?”

    虽然只有十几天就是四月初六日了,可是李自成还是觉得太晚了,他恨不得赶快举行登基大典,自己迫不及待的想要当名正言顺的皇帝。

    他也知道举行登基大典有很多事情需要筹备,比如文武官员们的朝服订制需要时间,官员们的赏赐所需钱物还没有着落,官员们的朝仪需要演习,他可不想在登基大典的时候文武百官乱哄哄的,传出去让人笑话他泥腿子得了天下,没有体统。更重要的是自古皇帝登基都需要官员们上表劝进,新帝需要装模作样的假装推辞,几次三番之后表示勉为其难的即皇帝位。虽然都知道这是虚礼,可还是不得不这么办。

    李自成虽然觉得四月初六登基迟了些,可还是不得不同意,因为他知道牛金星等人比他更迫切盼望他早日举行登基大典,到时候就要大封群臣,而牛金星作为文官之首新朝的丞相之位自然非他莫属了。

    李自成心里清楚,论才学,论能力李岩都比牛金星更适合做大顺朝的宰相,而且李岩文武双全带兵打仗的本事一点也不比他嫡系的陕西众将差。可也正是因为李岩实在过于出众,李自成心里总是对他怀着说不清的忌惮,他们在一起议事时李岩的远见卓识往往让李自成自叹不如,平时行军每到一处身为一营主帅的李岩又往往与部下同甘共苦,深得将士们的忠心爱戴。李岩为人又谦恭有礼学识渊博,这一点也常常让祖上都是农民出身的李自成相形见绌,所以每当李自成单独面对李岩时他心头总会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

    议定了登基大典的日期之后,李自成紧接着就问刘宗敏:“捷轩,向明朝勋贵大臣们追赃助饷的事情你也要赶紧的办起来,目前我们孤军远征,粮饷不足则军心不稳,这件事关系重大。”

    “皇上放心,我已经备好了五千付夹棍,到时候把明朝六品以上的官们都挨个的捉来,不怕他们不交钱保命。”

    “那就好,这件事你看着办,还有更重要的就是要尽快找到崇祯的下落,这件事军师府要全权负责。”

    因为大顺朝的军师府负责战略规划及打探各种军事机密,暗探都归军师府节制,所以刺探情报,查访隐秘之事都由军师府的人去做。

    正副军师宋献策和李岩不敢怠慢,赶紧起身躬身领命。

    开完了御前会议,李自成回到武英殿暖阁休息片刻到了午膳时间,只见一张大桌子上摆了几百道精美的各式菜肴,一旁早已站着十几个宫女侍候,李自成在西安的时候已经知道帝王用膳是很大的排场,可他没想到皇帝一顿饭要准备这么多道菜还要奏乐,他虽然觉得铺张浪费,可转念一想这就是皇家气派,他既然已经是皇帝就不能不讲究皇家礼仪,此刻他早已经忘了造反前天天饿肚子是什么滋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