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回到1991去奋斗 / 第36章江家沟(求月票推荐票收藏)

第36章江家沟(求月票推荐票收藏)

    陈林会开车,就在重生那年学的,科目二吃了回锅肉,拿本后没三个月就重生了,钱白花了。

    学车时已经54岁了,目的是为了能多个技能,有机会能跑个出租、货拉拉什么的。

    是的,54了还在为生活挣扎,希望多个技能多个出路,跑出租有关系啊,进出租公司有优惠,能选规费最低的那种。

    关系硬啊,有个省城混了三十年的思华二哥在内部,而且只要肯跑,一个月万把块,比在全国到处跑好,至少能陪着家人,还不用担心没活了。

    学车那会儿的陈林就是没活了,跟的老板工程没谈下来,已经等了快一年了。

    期间陈林找了个省城工地的散活,干了半年把腰椎间盘累突出了,住院又花几千块,一切都很不顺,心里压力很大,要不然波波怎么能把他给气重生。

    这是气得不行,都量子纠缠了,硬生生把时光都气得倒流了,也是很牛到不行。

    所以陈林根本不怕打这个赌,我起码拿过证,先不管和现在比起来三十年后的证水不水,反正我拿过,而你孔老二还在学。

    现在现实情况是两个都没证的人在那争,车上一堆人看热闹,交警叔叔要是知道肯定哭出来,你们是多不把我们放眼里,在这争着无证驾驶!

    最后孔老二怂了,不得不怂啊,他现在哪敢再跟陈林赌啊,刚发生那么离谱的事,赌资还没赖回来呢。

    陈林坐进驾驶位,踩了踩刹车,摸了摸档把,嗯,是我最熟悉的手动挡。

    拿本几个月没摸过车,儿子的自动档都没开过,陈林最熟悉的当然只有驾校的教练车。

    看了一圈,研究了下这台长安,不是松花江,90年代山城盆地是长安的天下,当然,长安去了北方也干不过松花江。

    找到钥匙孔,找到手刹,找到灯光,找到双闪,可以了,陈林觉得完全没问题,和三十年后的车大差不差,视野更是比轿车好不知哪里去了。

    于是陈林按照教练教的,一丝不苟的开始调座位,调后视镜,右边的镜子还是下车跑了三趟才调好。

    一切就绪,拉上安全带,手终于摸上方向盘,按照在驾校养成的不良习惯,没打火,先搂两把方向盘。

    卧槽!好重!搬不动啊!

    思华在后面都看傻了,陈林怎么可能会开车!转过头一脸懵逼的望着回到车后的孔老二,你怎么就真敢让他上的啊?

    “他是我兄弟,我相信他!”孔老二还在为赖掉赌资而努力。

    连长看着思华的表情就知道坏了:“思华你不知道陈林会开车?”

    “我们这些人都是一起认识的,然后就一直在一起工作,你不知道我从哪知道?”思华的反驳有理有据,连长无法反驳。

    嗤~轰隆隆隆隆~~

    让除了陈林外的所有人惊恐的声音传来了,车子,启动了。

    后车的人全都下意识抓紧了车上能抓的位置,连长更是喊道:“眼哥,你莫冲动!我赌资可以翻倍的!”

    陈林理都不理,他也紧张着呢,正在心里默念驾校教的口诀:挂档不要看档把,轻踩离合慢给油,2000转换档······

    还好启动了,终究是拿过本的,虽然开始很生涩,但一会儿后就渐入佳境,变得很顺利,感觉也越来越顺滑。

    别想歪了,没开车,这是真的在开车!

    车后排的人都傻掉了,只有思华态度由怀疑变成崇拜,满目骄傲的光彩,我老公果然是最棒的,无师自通,这么会开车!

    体育场到生活区的距离,骑车都要不了十分钟,因此很快陈林就将车开进了生活区。

    虽然到达很快,但开车的和坐车的,都觉得很漫长。

    虽然后面陈林开得很顺,但刚启动那会儿一看就是新手啊,换谁都会紧张。

    陈林下车后也长出了一口气,算上科三,这次才是第三次上路啊,科三考前就练了一次!运气好居然过了而已。

    接下来就经常开吧,这样练习多了,考本也更容易不是,陈林这样想着,丝毫没觉得有什么不对,因为孔老二一直是这样的。

    一行人下车,瞬间引起了围观,这车大家都见过啊!摆在体育广场好多天了,没想到被自己厂的人摸中了!

    厂里没上班的工友纷纷上前祝贺,有的与有荣焉,有的心里犯酸。

    一阵恭维后,陈林和思华回到了家里,陈母也凑上来询问,得知真是自家的车后,也是开心得很,甚至都忘了扫兴。

    波波还是什么都不懂,但似乎感受到了家里的欢乐气氛,也开始手舞足蹈,把爹妈吸引到跟前,开始了一家三口间鸡同鸭讲般的交流。

    吃了午饭才12点过,陈林心里痒痒,新手期的司机,特别是男司机,是真想天天开车啊,再累都想开。

    陈林又想起本来说了今天去接岳父的,虽然被岳父拒绝了,但这不正好是个机会么?

    陈林赶紧把想法告诉了了思华,思华也兴奋起来,我怎么就没想到,还可以回老家去炫耀啊!

    于是两口子赶忙跑到小卖部打电话。

    半个小时后,终于联系上岳父,果然正准备出发去镇上搭车,两口子赶忙阻止,说叫了车,已经花了钱了,退不了,让岳父在村里等着。

    陈林和思华出发了,没带波波,陈林还是担心,这年头车少,慢慢开,两个成年人出事了也不会很严重,小孩就说不定了。

    县里到思华老家所在的祥镇,上了国道后只有17公里的距离,后世开车路况好的话,20分钟就能到,通了高速就更快。

    就是镇上到乡下家里开车还要二十分钟,这还是后世村村通公路后花的时间,现在是91年,只有一条烂土路。

    要不是这几天天气晴好,陈林再想开车也不会选择回老家接岳父。

    上辈子陈林经历过坐拖拉机进村,晴天,一趟下来人都震麻了,手扶完一程拖拉机斗,提东西都没力气。

    雨天就更恐怖了,上个坡就要人去车头站着,不然前轮一滑车头就会仰起来,然后每过一个大点的水坑,都要帮着垫谷草和石头,甚至是推车,不然就会一直打滑,永远开不出水坑。

    国道线很好开,路旁都是大白杨,长得高高的,渐入深秋,树叶开始枯黄,风一吹就漫天飞舞,很好看。

    春天就麻瓜了,整条路都是飞舞的杨絮,风也会吹,看起来很壮观,实际接触了恨不得全砍掉。

    四十分钟后,一路顺利,到达了祥镇。

    和很多小镇一样,90年代国道就是小镇的边界,内里有一两条街道,祥镇也是如此。

    一条小河流经祥镇,七八百米长的河与国道之间,就是祥镇的“城市”范围。

    回思华老家不用穿过场镇,顺着国道继续开几百米,路口左转就进入乡道。

    多弯的乡道走三公里,就到了一个名叫“三公里”的岔路口,若是坐车,就要提前告诉司机,在“三公里”处有下。

    真正的考验开始了。

    这条路对新手来说很有难度,上辈子波波刚拿到驾照,清明回老家上坟,新手人菜瘾大,开舅舅的出租车,那会儿泥路已经变成水泥路,依然把车胎开爆了。

    陈林很谨慎,思华很受罪,兴奋过头了,就想着显摆,都忘了自己严重晕车。

    上辈子哪怕波波买了车,回老家她也是坐陈林的摩托的,这辈子惨了,陈林直接跳过了摩托,以后只有汽车了,但愿能练出来吧。

    一路颠簸,陈林开了快半小时才开到家门口,岳父闻声出来,以为叫的车到了,没想到看到陈林两口子下车。

    “买了车在县里为啥不给我们说呢?还神神秘秘的说喊了车来接我,结果是喊的自己哦。”岳父很高兴,女儿女婿买车了呀,村里头一份!

    “思华教的!”陈林也笑眯眯的甩锅,他才不担心思华报复,这会儿思华已经憋不住快吐了。

    岳母也带着陈凯出来看热闹,一见面,思华就哇的一声,吐了,真是别出心裁的母女重逢场景。

    岳母赶紧回家拿水,思华也是坚强,晕车成这样了,漱口过后就带着陈凯跟老妈窜门去了。

    思华心中发狠,老娘吃了那么大的亏,要是还不去炫耀一阵,那不白受罪了么!

    思华老家现在也是土墙房子,停车的泥路边左侧一个小坡,上坡后左转,十来米就到了,位置很特别,房子再左侧就紧挨着陈氏坟地,坟地里种满了竹子,常年遮荫,总感觉靠近就一股寒气逼人。

    思华的奶奶还在,岳父是陈家他这一代的长子,因此赡养着奶奶,陈林进去问候过就出来了,确实比较瘆人。

    95年后就好了,现在房子右侧十来米处,正对小坡的位置,岳父岳母会在那立起二层小楼,红砖房,也是村里头一份。

    岳父忙着收拾东西拿上车放着,还不让陈林帮忙,陈林就开始四处溜达。

    放眼望去,两道丘陵之间形成沟谷,上千米长,名叫江家沟,住的大部分姓陈,中间全是水田,两侧缓坡全是旱田。

    两边的丘陵近乎对称,起伏走势都一致,但村民都住在同一边,因为村里还有个迷信说法,说什么没住人那边是住人这边的象山,是不能住人的,住了全家都会倒霉那种,陈林不懂,不明觉厉。

    岳父岳母家未来新家的正对面,就是象山的最高处,村里叫雨台山,听着像是风景名胜,其实就是丘陵地貌的一个大土包。

    后世在这里过年的时候,波波十来岁的样子,一大家子在一起就会比赛,看谁先从家门口跑到雨台山顶,很是欢乐。

    不一会儿思华回来了,心满意足,连晕车都好多了。

    从岳父家往开车来的方向走,算上岳父家,连着五家人,有四家是亲兄弟,另外一家夹在四兄弟中间,很有勇气。

    思华几个叔叔家都逛完了,中间那家更是没放过,过足了炫耀的瘾。

    时间不早了,岳父的东西还没拿完,陈林疑惑了,住院而已,又不是搬家,结果走近一看,傻眼了,这和搬家也差不多了。

    只见车边地面上放着几袋大米,几捆面,甚至还有地窖里存的红薯,各种应季蔬菜更是数不胜数,鸡鸭也各有一只。

    陈林无奈了,却没有推辞,而是赶紧上前帮忙搬,因为知道推辞不掉,每次都是这样,以前没车还少些,现在有车了就更多了。

    陈林默默对岳父岳母表示佩服,居然一眼就发现了面包车的主要作用,拉人,行!拉货,更行!

    岳父跟着陈林他们走了,只留岳母一个人在家带孩子和操持农活,思华的四弟还在镇上上学。

    不用担心,平时岳父要上班,家里也是岳母操持。

    对那个年代苦过来的女性来说,这只是普通的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