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造反开局,老朱崩溃了 / 第五十三章 詹徽的方法

第五十三章 詹徽的方法

    这个相当于如今的国策,但是朱标也是清楚。

    如果贸然将此事放在朝堂上去说,人多嘴杂,肯定也讨论不出来什么结果。

    正好现在几位尚书都在,可以小范围的先讨论一下。

    “什么是九年制义务教育?”

    李原名率先开口,因为教育之事都是国子监负责,而国子监又隶属于礼部。

    “顾名思义,就是从一个孩子出生懂事开始,由国家出钱,进行教育,读书,认字。”

    “这个时间总共会长达九年。”

    “届时,这些从小接受教育的孩子也都差不多成年。”

    朱标尽自己最大可能,解释的通俗易懂。

    说的还算简单,大家基本上都是清楚了。

    众人低头思考,这个方法可不可行。

    良久,李原名率先提问;

    “这个提议,有利于开发民智,从整体上来说,算是比较好的。”

    “但是细细思考,却未必可行!”

    其余众人闻听此言,都是点头。

    这也是他们思考过后的看法。

    “李尚书还请言明,为何不可行?”

    朱标态度端正,说实话,大明现在的底层民情,他确实都不太了解。

    所以他也不敢有太出格的想法。

    基本上所有的想法都是仔细思考之后,才去实施。

    如今对于这个九年制义务教育,他很想听听其他人的意见。

    “那就恕臣直言了!”

    李原名仔细斟酌之后,才缓缓开口说道。

    “第一,这个九年制教育,是大范围的在全国开始实施,还是小面积的,宣一地,比如应天附近?”

    “若是选一地,那这个提议到是可以实施,但是意义不大。”

    “因为我大明的子民,可不仅仅只有应天附近。”

    朱标点点头,他想的当然是全国范围内实施。

    “如果是选择全国范围内实施这个政策,那臣想请问太子一个问题。”

    李原名抬头看向太子,神色严肃。

    “太子有没有想过,教导全国的子民,大概需要多少人力,物力?”

    朱标摇摇头,这个他还真的没有让人详细算过。

    “那臣还想请问太子,这九年制义务教育,得需要教书之人吧。”

    这个是肯定的,朱标点头表示认同。

    “那臣就想问问了,这些教书之人又从哪里来?”

    “如今朝廷本来就是缺乏人才,甚至有些地方上的官府都出现空缺,而无人可替补。”

    “又哪里会多出来如此多的教书之人?”

    朱标有点尴尬,看来自己真的是有点想当然了。

    李原名连问了几个问题,依然没有罢休。

    “老臣还想请问一下太子,即使我大明有如此多的教书之人,那这些人的品行又如何判定?”

    “难道一个品行有污的人也可以教书?那他教出来的学生又会是什么样?”

    朱标被问的哑口无言,坐在椅子之上。

    此时只好尴尬的端起茶杯,慢慢的品着茶味。

    这个李原名,上次就没有给自己留颜面,这次依然如此。

    不过朱标却并不是生气,因为李原名说的这些问题不解决。

    九年制义务教育根本就无法实施。

    难道这个方法真的在大明行不通?

    朱标很是不甘心,还在想着解决之策。

    大厅之中,顿时陷入了一片安静。

    众人都低着头,各自想着心事。

    吏部尚书詹徽看着愁眉不语的朱标,眼睛一转,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他早就打定心思,要上太子的这艘船,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

    眼下,正是最好的时机!

    “李大仁,虽然你问的都是事实,但却有失偏颇!”

    朱标听闻声音,抬起了头,说话之人是詹徽。

    难道是自己陷入误区了。

    只见詹徽向太子行了一礼,才接着说道;

    “刚才李大人的话,看似句句直指关键,其实都是只看到了事情的一面。”

    朱标来了兴趣,说不得詹徽这能解决此事。

    “自古以来,国家的哪项政策实施,不得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能不能实施,主要还是取决于国库之中有没有钱!”

    “如果国库中没钱,即使在小的事情,也很难办到。”

    “但是国库如果充足的话,那人力物力又岂在话下?”

    “如今的大明朝廷的国库,一直充足。”

    “皇上曾说过一句话,大明养百万兵而不用百姓们花一分钱。”

    “这就是大明的底蕴。”

    “现如今太子又制定了新的财政策略,如果真的能实施的话,那大明的国库又将充实不少。”

    “届时,想必办到此事,应该是可以的。”

    至于太子所说的养廉银之事,大家都没有当回事。

    毕竟开支实在是太大,私下众人曾悄悄讨论过,如今的大明根本做不到。

    所以,詹徽直接没提养廉银之事,他想着把这些银子用在这个教育上,应该还是足够的。

    朱标此时的眼睛发亮,看着詹徽的眼神,有毫不掩饰的欣赏之色。

    刚才自己确实是被一连串的提问给问懵了。

    不得不说,还是这些久经官场的人,脑子转的比较快。

    幸亏自己提前把这个问题先提出来讨论了。

    朱标看着詹徽,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看到了如自己所愿,受到了太子的欣赏,詹徽有些激动。

    不过随即定了定神,思考了下措辞,这才接着说道;

    “第一个问题解决就说明了这个九年制义务教育是可以实施的。”

    “但是还需要规划!”

    “接下来最大的问题就是教书人,从哪里来!”

    众人都是看着詹徽,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即使国库有钱也是无法做到。

    朱标刚才思考良久,也没有想出来好的答案。

    自己总不能随便抓住一个读书人就让他去教书吧。

    那岂不成了天大的笑话了!

    不过看着詹徽自信的样子,想必他已经想好了解决之法。

    朱标忽然想起,詹徽不仅是吏部尚书,还兼任着左都御史,管理督查院。

    这就说明,此人的办事能力应该是极强的。

    自从废除宰相之后,督察员同六部的地位相同。

    而六部之中,又以吏部的地位最高。

    吏部尚书地位之尊,在朝中首屈一指,享有“赞天子之治”的特殊地位。

    以至于有人说:“今吏部之职,拟古宰相。而其黜陟之柄,有宰相所不及者。”

    有此可见一斑。

    而詹徽能同时担任这两个职位,就能说明他不仅深的皇上的信任。

    而且自身的能力也很是突出。

    毕竟现在是大明开创没有多久,能担任重要职位的基本上都是有着真才实学的。

    仅靠拍马屁,讨皇上欢心,可是坐不到如此高的职位。

    “詹大人是不是有了对策?”

    工部尚书秦达,适时的递了一句话。

    毕竟现在大家都在等着他的答案。

    此事究竟可行与否,关系着大明的万世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