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辞官归隐,老朱气炸了 / 第十三章 系统奖励:千斤之力

第十三章 系统奖励:千斤之力

    等到自己的妻儿离开,朱元璋就开始思索陈煜提供的制衡贪腐方案的可行性。

    陈煜提供的方案,确实是目前遏制贪腐最好的方案,尤其是这政审制度,那简直是太完美了。

    只不过,这样的大事,朱元璋还是需要跟几位重臣商量一番。

    很快,朱元璋就将刘伯温,李善长,杨宪,胡惟庸等重臣,传召进宫。

    刘伯温几人在皇宫外面汇合,然后一同来到了奉先殿当中。

    “微臣,参见陛下。”

    几人进到奉先殿内,一齐对着朱元璋行礼。

    “免了免了,都赐座。”

    朱元璋摆了摆手:“咱今天叫你们来,主要是想要问一问你们,对于惩治贪官污吏,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说罢,朱元璋直接让人,将调查贪官污吏的结果,递给了几人。

    刘伯温知道,对于贪腐一事,朱元璋是极为重视的。

    并且,之前的贪腐案,牵连的官员众多。

    只不过,哪怕是刘伯温,对于遏制贪官污吏一事,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

    “诸位都说一说,这贪腐之事,咱已经杀了不少官员了,只是杀人抄家,并不能弥补朝廷的损失。”

    刘伯温率先放下折子,缓缓开口:“陛下,臣觉得,对于这贪腐一事,只有下重刑,才能有效遏制。”

    一边的李善长听到这话,则是摇了摇头:“下重刑也没有什么用,该贪还是贪,刘大人是觉得,这些贪官污吏怕死吗?”

    “那李大人有什么好的看法?”

    刘伯温被反驳后,只是淡淡的反问了一句。

    李善长闻言,则是继续开口:“臣认为,还是需要加强对官员的监管,仅仅是锦衣卫,还不够啊。”

    刘伯温和李善长争论不休。

    杨宪和胡惟庸,则是直接当起来了鸵鸟。

    朱元璋看着一言不发的胡杨两人,淡淡的开口:“胡惟庸,杨宪,你们也说一说啊,别光听着。”

    “臣觉得,刘大人和李大人说的,都有道理。”杨宪轻声说道。

    胡惟庸附和了杨宪的话:“臣也这样认为。”

    李善长和刘伯温分别是淮西贵族和浙东一派的领头人物。

    如今两人还未上位。

    因此,并不敢多言。

    朱元璋看着和稀泥的两人,心知肚明的问道:“那好,咱问你们一个问题,朝廷给你们的俸禄,到底够不够使?”

    “这……”

    四个人听到这个问题,面面相觑,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了。

    朱元璋看出了四个人心中的顾虑,直接大手一挥:“放心大胆的说,不管你们说什么,咱都不追究!”

    听到朱元璋这话,刘伯温也不装了,直接摊牌:“陛下,臣说实话,朝廷给的俸禄,确实不太够用。

    若不是陛下之前赏赐给臣许多的金银珠宝和绫罗绸缎,那臣现在,怕是都要跟陛下您借钱了。”

    一边的杨宪也是尴尬一笑:“刘大人说的是,朝廷给的俸禄,确实只能勉强够一家人温饱的。”

    至于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个人,他们倒没有多说什么,但是从他们的表情上,朱元璋也不难看出,这朝廷给的俸禄,确实是不够用的。

    “你们这些家伙,朝廷给的俸禄不够使的,你们也不说?你们跟咱说了,咱还能不重视吗?”

    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倒是想说,可是他们不敢啊。

    朱元璋是什么脾气,他们能不知道吗?

    再者说了,大明的国库空虚成什么样了。

    就算是他们说了俸禄不够用的,又能怎么办呢?

    朱元璋看着再次沉默下来的几人,无奈的摇了摇头:“咱准备给大臣们,涨一涨俸禄,另外,咱这里也有一个治理贪官污吏的办法,你们都听一听……”

    而后,朱元璋就把朱标带回来的方案,全都给说了出来。

    刘伯温几个人听完朱元璋说的方案,一个个都震惊的不行。

    “陛下,这治理贪腐的方案,堪称完美,尤其是政审一策,可谓惊天之举!”刘伯温率先开口赞同。

    一边的李善长,此时也缓缓开口:

    “陛下,这策略方案,确实很好,只是关于涨俸禄一事,臣觉得还需要在斟酌一番,毕竟咱大明国库,可没有那么多的钱粮啊。”朱元璋看着一众大臣,淡淡的开口问道:“难道涨俸禄这事,就没有办法解决吗?”

    刘伯温几人听到这话,直接都闭上了嘴,一言不发。

    大明国库空虚成什么样了,您老难道不知道吗,现在这样说,岂不是明知故问?

    “咱知道,你们一个个的,都有经天纬地之才,就不能想一想办法,帮咱补上这个窟窿?”

    朱元璋倚在椅子上,静静的看着自己手下的四位重臣。

    刘伯温几人,虽说是治国能臣。

    可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国库没钱没粮,您老还想要涨俸禄,这就有点为难人了啊。

    随后,刘伯温心里一凉,自己现在都官拜一品了,陛下应该不会再让他去做摸金校尉的事了吧。

    毕竟,这是刘伯温唯一能想到,可以快速充盈国库的办法。

    只不过这件事说出来,实在是不光彩。

    以前朱元璋没做皇帝,为了军费,去当摸金校尉,那也没有办法。

    现如今,朱元璋都登基为帝了,再做这样的勾当,这不暴露还好,暴露了的话,那恐怕是会被天下人所耻笑的啊!

    朱元璋不提,刘伯温自己绝对不会主动去说。

    其实朱元璋刚才在心里,也想过让刘伯温继续做摸金校尉。

    转念一想,这事就被朱元璋在心里给否决了。

    毕竟现在做了皇帝,他也是要脸面的。

    朱元璋想了想,直接点名李善长,毕竟这位,擅长统筹后方,想来对于筹措银子这件事,有独到见解。

    “李善长,你说说看,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给咱筹集些银子,丰盈国库,给咱大明的官员们,涨涨俸禄。”

    李善长听到这话,只能在心里叹了一口气。

    其实他能猜到朱元璋的意思,不就是想要他们这些淮西贵族放点血吗?

    可这样的事情,有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他李善长可不敢开这个先河。

    于是,李善长站起身来,对着朱元璋行了一礼:

    “陛下,恕臣无能,臣也没有办法,短时间内充盈国库。”

    说到这里,李善长顿了顿,看向了刘伯温:

    “陛下,臣听说刘大人之前,做过摸金校尉,不如让刘大人想一想主意吧!”

    刘伯温听到这话,眉头一皱,瞪了一眼李善长。

    这个家伙,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

    还不等刘伯温反驳,朱元璋自己就否定了李善长的提议。

    “这件事,就不要再提了,伯温现在也是朝廷重臣,再做那等掘人坟墓之事,倘若传出去,那朝廷的脸面还要不要了?”

    朱元璋否定了这个提议。

    李善长双手一摊,表示自己是真的没有办法了。

    “陛下,给官员涨俸禄一事,实在不是如今的大明能够承受的起的。”

    “咱们大明目前有两万八千多位官员,就算是每个人只涨一两银子,那也是两万八千多两啊!”

    “况且,真的要涨俸禄的话,最少要涨三十到五十两银子,那样官员们的俸禄,才算是够用啊。”

    “这多出来的上百万两银子,以朝廷目前的状况,真是负担不起了!”

    李善长一顿分析之后,朱元璋只能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唉,既然如此,那涨俸禄一事,就日后再议吧。

    先将咱之前说的,监察和政审等政策推行下去,至于奖励制度和惩戒制度,我会交给太子去办。”

    “李善长,胡惟庸,你们两个,负责推行政审一事。

    刘伯温,杨宪,你们两个,则是负责推行监察一事,尽快出几个具体方案,给咱瞧一瞧。”

    四人听到这话,急忙领旨。

    朱元璋知道,李善长和胡惟庸,是淮西贵族一派的代表,而刘伯温和杨宪,则是代表着浙东党派。

    将这两件事分化下去,也可以让着两个党派之间,相互制衡,这也是帝王之术的体现。

    刘伯温和杨宪离开皇宫后,两人同乘一架马车。

    在车上,两人不禁感慨朱元璋拿出来的这些治理贪腐的政策,倘若真的推行起来,确实很有成效。

    就是不知道是谁想出来的。

    另外一边,胡惟庸和李善长,也是在感慨。

    同时,这四个人,都在猜测,这些策略,到底是谁想出来的。

    虽然猜不到是谁,但他们全都心照不宣的将朱元璋给排除在外了。

    这位皇帝,那可是一位心狠手辣的主,对付贪官污吏,他怕是只能做到以杀止贪,以暴止腐。

    至于这样高明的策略,那肯定不是朱元璋想出来的。

    皇宫当中,等四位大臣离开。

    心系国家的朱标,便迫不及待的找到了朱元璋。

    “爹,刚才您把刘大人和李大人几位,都给找来了?”

    朱元璋点了点头:“没错,标儿你怎么不好好休息,又回来了?”

    “爹,这贪腐之事一日不解决,那就好像咱们朝廷头上,始终悬挂着一柄利剑啊,孩儿寝食难安,如何能够安心休息。”

    朱标感慨了一句,要不是有陈煜出谋划策,他怕是要忧心忡忡了。

    “标儿放心吧,他们对于陈煜给出来的国策,都非常赞同,我也将监察和政审这两件事,交给他们去办了。”

    “至于这涨俸禄一事,还是先放一放吧,毕竟咱们大明国库空虚,这一下子多出来几百万两银子,朝廷也拿不出来。”

    此时的朱元璋,颇为无奈,他是真想给那些官员们涨涨俸禄,可是没办法。

    朝廷没钱,拿什么涨,打白条?

    朱标听完这些话后,想了想,然后开口说道:

    “爹,不如我再去问一问陈煜吧,想必他会有法子的。”

    陈煜?朱元璋一愣。

    这小子虽然是出了治理贪腐的绝佳方案,可是对于国库空虚这事,怕是无能为力吧!

    朱元璋在心里议论了一句,根本不看好陈煜能够解决朝廷没钱的事情。大明朝国库空虚,在朱元璋看来,就是一个无解的难题。

    毕竟就连李善长,刘伯温等人,都没有什么解决的办法。

    而陈煜只不过是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他拿什么解决此事。

    不过,既然朱标提出让陈煜帮忙,那朱元璋也不会阻拦。

    “既然标儿你对陈煜有信心,那就姑且一试,不过可提醒你,无须抱太大的希望。”

    朱标没有反驳朱元璋的话,也没有赞同。

    他的心中隐隐约约觉得,陈煜可以解决国库空虚这个难题。

    之后,朱元璋又把制定新的官员奖励和惩罚制度这事,交给了朱标负责。

    当然了,以朱元璋的这个性格,肯定是闲不下来的,时不时的就会找李善长刘伯温等人,询问制度和方案的制作过程。

    明朝的官员俸禄虽说不高,可是这工作效率,却是一等一的高。

    仅仅是半个月,朝廷惩治贪腐之风的政策,就已经开始全面施行了。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两人,亲自带着几位重臣,重新制定了官员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增加的奖赏连带和惩罚连坐。

    这两种制度,都是为了政审服务的。

    也就是说,以后哪个官员的儿子,想要考取功名,负责监察政审的人一看,你爹立过功,那么就优先考虑你。

    可若是哪个官员之前犯过错,那么他的儿子再想要做官,那可就难了。

    上梁不正下梁歪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而后,朱元璋从锦衣卫,分立出来一个单独的部门,用来监察官员,负责政审。

    这个部门,也不归锦衣卫总指挥使管,而是直接交在了朱标的手里。

    随着各项制度的施行,大明官员贪腐一事,得到了有效的遏制,只是官员们的生活质量,依旧是惨不忍睹。

    半个月之后,各项制度的实施,全都趋于稳定,朱标也打算找个时间,去请教一下陈煜了。

    .......................

    与此同时,上元县,好再来酒楼。

    此时的酒楼,已经打烊了。

    没办法,生意太好,每日都是刚刚开门不久,准备的食材,制作成菜肴后,就被销售一空了。

    打烊之后,王大嘴瘫坐在一口大堂的椅子上休息:“掌柜的,咱这活儿的强度也太高了,这一个多时辰,都给我累完了。”

    其实不仅仅是王大嘴累,白展堂这个跑堂的也绝对不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