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六十四章分析

    “这第二嘛……”

    脸上笑容更深,许秋秋轻咳一声,“林局长你得明白市场的供求关系。”

    “当供大于求,自然是外国人那边占优势。”

    “可现在这个季节,马上就要进入目鱼的繁殖期了,制作干货的时间也就这么一点。”

    “供求关系完全相反,一旦错过这次机会,外国人就要多等一年,这对他们来说风险太大。”

    “毕竟谁也不知道这一年的时间,会不会有其他公司来瓜分他们的市场份额,抢占他们的客户。”

    “这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姜小舅这会儿满脑子都是市场需求和供求关系。

    整个人都被这两个听都没听过的专业名词搞得晕晕乎乎。

    猛地一听见许秋秋说最重要的一点,顿时挺直了腰板,翻开笔记本。

    就等着听她说制胜外国人的关键呢。

    就听见小姑娘笑了笑,一点也不害臊地开始自夸。

    她轻轻嗓子,“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我有技术,至少在短时间内,外国人是不可能找到同样的,甚至超过我的技术。”

    “我提供的技术能够大大的提升他们公司产品的水平,对一个公司来说,产品的质量就是核心竞争力。”

    “这一点外国人明白,林局长你也要明白,无论以前我们国家的对外合作如何,现在我掌握的技术就是你谈判的底气。”

    “作为一军的主帅,你可不要自乱阵脚啊!”

    “这……”

    闻言,姜小舅脸上有点发烧。

    他看了一眼自信张扬的小姑娘,顿时自叹不如。

    多亏他自认为是长辈,比这两个年轻人多吃了几年盐。

    可谁知道,一到重要时刻,他竟然还不如一个小姑娘有魄力。

    惭愧啊!

    不过还好,这么有魄力的人不是他的对手。

    这会儿,姜小舅有些庆幸。

    还好站在他对面的不是许秋秋。

    不然他的境况,恐怕会比今日更加狼狈。

    “许秋秋同志,今天多亏有你啊!”

    这话,姜小舅说得心悦诚服。

    许秋秋听了,却但笑不语。

    她记得前世看到过一篇报道。

    说是八十年代初,一家国营工厂的技术员利用业余时间,为另外一家机械厂设计出了新产品。

    凭借这个技术,技术员获得了八百元的报酬。

    这在后世看来,不过是利用下班时间赚了个外快而已。

    但这是被技术员厂里的领导知道了。

    领导却十分生气,并给这件事情定了性,“你是厂里的人,你脑子里讲的东西也是属于厂里的,你如今拿着厂里的东西去别的地方赚钱,这就是盗窃,你得补偿厂里的损失。”

    啊这……

    许秋秋记得自己刚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还在下面评论说:“这跟封建糟粕说的,你生是谁家的人死就是谁家的鬼,有什么区别。”

    “都建国了,怎么还能这么迷信呢?”

    穿越前的许秋秋对这种说法嗤之以鼻。

    可等到她真的穿越到这个年代。

    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明白。

    他们国家在八十年代初,所有跟“个人”扯上关系的事情,都是带有极大风险的。

    正如同那个技术人员,最后以倒卖工厂图纸泄露工厂机密被捕。听说,还被判了两年劳改。

    这种在后世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这个年代却是十分合理的。

    并且,大多数人都是这么想的。

    这也是为什么,一开始许秋秋脑袋里明明有无数赚钱的想法却迟迟不敢行动的原因。

    在这里你想赚钱,就必须跟集体和国家挂上钩。

    因此,许秋秋哪怕宁愿交挂名费也要找一家企业挂名。

    至于坚持要百分之十的分红,并非是她胃口大。

    而是她知道再过不久,这种混乱的阶段会彻底过去,恢复秩序。

    国家的政策会越来越宽松,因此在这项国际项目中,姜小舅至少要守住百分之四十五的股份比例。

    可能在国家政策变化之后,让自己在这场合作中占据有利地位。

    虽然这些看上去与她要求的分红无关。

    但在这场合作中,到底是谁说了算,对她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毕竟,她为了这次合作费了这么多心思,可不是为了一锤子买卖。

    想要保证至少五年的销售分红都能顺利的拿到手,她现在就必须帮姜小舅保住话语权。

    想到这儿,许秋秋不禁说:“林局长,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毕竟咱们现在也算是一根藤上的蚂蚱。”

    “我给你分析了这么多,在接下来的谈判中,无论如何你可要坚守住底线呀!”

    “你放心,我明白。”姜小舅叹息一声。

    他下意识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心里还有些犹豫。

    “可凡事无绝对,万一那两个外国人根本就不着急呢?”

    他承认,许秋秋的话有些道理。

    但这个项目太重要了,他不敢赌。

    不敢拿全县上下的心血去赌。

    这……

    没想到,她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姜小舅还是如此不自信。

    “林局长……”

    顿了一下,许秋秋继续开口说:“虽然这是您第一次参与合资项目的谈判,但我们国家并不是没有引进外资的成功案例。”

    说着,她看了一眼姜小舅,“省里派您下来之前,总该给了您了解这些的时间吧。”

    这是当然,如同职工上岗前还有培训呢。

    姜小舅点点头,“确实了解过一些……”

    但想起自己之前看过的那些成功案例,他却不知道该怎么开口。

    “这些成功案例该不会大多都是外方提供机器设备,我方提供廉价劳动力,名义上说是合作,实际上却只能跟着对方吃一点剩菜剩饭吧?”

    “啊这……也不能这么说。”

    姜小舅被许秋秋这犀利的形容弄的老脸一红。

    但他又不得不承认……

    许秋秋这话说得虽然不怎么中听,但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不管怎么说,以前是外方掌握着技术,我们只能跟着吃残羹冷炙。”

    “可现在情况不同了……”

    看了一眼姜小舅,许秋秋笑得自信,“现在技术可是掌握在我们手里,接下来的谈判,该怎么谈,就不用我多说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