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重生八零:成为糙汉知青的小祖宗 / 第二百一十二章充实

第二百一十二章充实

    “既然不麻烦的话,那就赶快去干活儿吧。”

    别扭了,一会许秋秋就就开始赶人。

    大约是被赶的次数多了,姜燮远倒也没有之前的酸涩了。

    反正人都是他对象了,那他还怕啥?

    “那好吧,我去干活儿了。”面带笑意,姜燮远宠溺的说了一句。

    转头就去办自家对象交代的事情。

    他认认真真的以加工厂的名义写了一份工厂损耗明细。

    表明了加工厂这边给县里的干货厂报价是多少。

    这个报价里包括了加工厂日常的开销和损耗,最后才是工人的工资。

    上面一项一项的,都写得明明白白。

    写完之后姜燮远就去找高晓松盖了章。

    章子一落,然后就直接让高晓松给底下的员工念清楚。

    愿意干的工人就在上面签字,不愿意干的就算了。

    唐鱼等加工厂的各处小领导,麻溜地把通知送到各自负责的生产线。

    毕竟,姜燮远可说了,这件事他们今天就必须办好,明天就要把名单给送上去了。

    于是加工厂里各个生产线就急急忙忙的开了一个小会。

    尤其是唐岐山那边负责编篮子的,底下都是有手艺,但是没啥文化的老人,而且有的还耳背。

    他只能扯着嗓子,把通知上的内容都念了一遍。

    念完之后,他又扯着嗓子问了一遍,“大伙都听明白了吧?”

    “明白了!”底下老人声音更大。

    行,明白了,就代表他们这个小会开的很成功。

    于是,唐岐山就说:“那既然明白了,愿意参加这项工作的就过来签字,不愿意的那就不用来干这活了。”

    “愿意愿意,咋不愿意啊!”

    唐岐山话音刚落,好几个老人就往前面冲。

    生怕冲晚了就没自己的名额。

    那速度,快得连唐岐山都怕这些大爷们一不小心摔一跤。

    那可就坏菜了呀!

    “慢着点,大伙儿慢点,一个个来。”唐岐山扯着嗓子喊,“千万别摔着了。”

    但这些大爷们哪里肯听。

    还慢点呢?

    唐岐山越说,他们的速度就越快。

    你挤我,我挤你的,那精神头比年轻的小伙子都足。

    别的不说,厂里头厚道啊!

    五毛钱的价格,还分三毛给他们,厂里自己只留两毛,他们还有啥好说的?

    别以为他们老了,就没见过世面。

    戏文里不是演过嘛,以前那些当老板的,都是拿大头。

    但现在厂子里拿小头把大头留给他们,他们还有什么好说的呢?

    再说了,那三毛钱可真是不少了,就算是那大的篮子,手脚功夫快一点,他们一个人一俩小时就能编好一个。

    一天下来编那么五六个不成问题,而且这事吧还能关起门来和一家人一起干

    这样算起来一天家里就多了好几块钱的进项,这首歌谁谁不乐意啊?

    于是老人们个个都热情高涨,不会写字就按手印。

    而且这事都是当着老支书的面完成的。

    就为了防止以后有什么问题也好,有个人证物证啥的。

    这些事都是一天之内完成的,第二天早上各个生产线的小领导们,就把底下员工亲自画押的意向书,送到了徐秋秋手中。

    有了这些东西,许秋秋那边就正式开工了。

    当然看竹子这件事他不用管,完全安排唐岐山去做。

    接到这项任务之后,唐岐山那边就安排了几个稍微年轻一点的去山上砍竹子送到厂里。

    然后底下的员工们自己去厂里领竹子,回家去编。

    然后自己再往厂里送一趟。

    这些老人先是到了厂里照着样品,编了一个拿回家里,然后就开始组织家里人一起编织包装盒了。

    虽然吧,李虹选出来的也就是那一百来个人。

    但是这项工作毕竟是拿回家里做的,也没人来监视你,只让你一个人做。

    一个大篮子能赚三毛钱呢,就算是小篮子,咋样也能够值个一毛两毛的。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钱啊!

    这家里头就算是不会编篮子的,也得赶紧跟老人学起来了。

    早一点把这门手艺学好也好,早一点跟着一块挣钱。

    当然这是都是关起门来做的,不能让其他人发现了。

    毕竟李虹只选出了一百来个人,但是村里头会这手艺的可不止百个人。

    那些没被选上的,可都盯着他们呢。

    就指望他们犯错误,让后好有顶替他们的机会。

    这么多双眼睛盯着,这事可不就得偷偷的来嘛。

    正所谓人多力量大,好几家人一块做,才几天的时间,一千多个篮子就已经送往县里了。

    这可把唐岐山高兴坏了。

    要知道他从前可是特意去生产队里学了,该如何开拖拉机。

    但是他学成之后,统共也没开过多少次。

    尤其是近几年,除了赶大集的时候,带着村民去一趟县里之外。

    那拖拉机搁在家里,也就是纯粹的吃灰。

    但现在就不同了,厂子里要送的货多。

    但干货厂那边不可能每次都派车过来。

    他这拖拉机可算是派上了用场,现在他每天都敞开了开。

    早上送干货,下午又送包装盒,有时候还会带几个需要进城的村民,或者是帮村里人捎一些其他的东西。

    这一趟趟的跑着,唐岐山的日子过得可充足了。

    这会儿,他就十分庆幸自家早早的搭上了许秋秋。

    而且,自己的女儿跟他还是好朋友。

    不然,就这么轻松的伙计,怎么可能轮得上他?

    唐岐山是真的高兴啊,因为李虹扩大了业务。

    他又经常送货,接触的人就更多了。

    没多久的功夫,他就县里头包括省城那边好几个厂子的人都混熟了。

    有时候还能一起抽根烟聊聊天什么的,这日子过得可比以前有滋味多了。

    忙忙碌碌的,这日子就不经过了,转眼之间就到了八月底。

    还有二十多天大学就要开学了,许秋秋分到厂里的心思难免就少了一些。

    所有的事儿几乎都交给了高晓松,至于那包装篮子,既然是李虹负责的。

    许秋秋也懒得再找人经手,便让她一直负责跟进。

    这阵子祝厂长也忙呢,还不知道许秋秋马上要去读书的事儿。

    最近每次看到都是这个叫李虹的人过来。

    他还特意的问了一句,“许秋秋那丫头,怎么这么久都没露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