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第三十七章 朝堂争议(求推荐,求收藏)

第三十七章 朝堂争议(求推荐,求收藏)

    不管是他张明也好,还是其他人,想要在落后的时代实施超前的计划,那必然只会被时代车轮碾碎。

    比如张明一开始的时候想要免征农业税,促进农业发展,然后大力推进商业的发展,但他很快便发现,这个时候,除了农业税,政府几乎没有其它方法获取收入,至于盐铁专营,若是在大一统的时代倒是可以好好发展一下,但乱世之下,盐铁的经营早就被各地诸侯垄断了,甚至连长安的盐铁都需要诸侯来提供。

    也就是说现在的长安就是一座孤城,四面的城池都是董卓部下在驻守着。

    长安城内问题一大堆,长安城外问题更多。

    张明发现他的头又有点晕了,于是赶忙回到寝宫准备休息,太医也劝他最近不要过度劳累,否则风寒更加难好。

    ............

    与此同时,吕布已经成功到达了郿坞,只是此刻驻扎在郿坞董卓之人并不知道董卓已死的消息。

    然而吕布二话不说,便命令手下部众将所有董卓部下全部杀掉,包括董卓的氏族所有人,一个都不要放过,至于郿坞里面的美女和少年,吕布对其不感兴趣,便将其全部释放,他来郿坞也只为了貂蝉一人。

    当然吕布的部下有没有借此乱杀无辜,有没有借此奸淫掳掠,吕布不管,反正他也只是听从王允的建议将这些人全部释放,至于接下来的处境,吕布并不会管。

    一会儿功夫,整个郿坞便血流成河,除了一些主动投降的董卓部将,其余董卓的人都被屠杀殆尽。

    随后吕布又派遣部下将郿坞中的所有屯驻的武器,粮食,装备全部装在马车上,准备返回长安。

    整个郿坞屯驻的粮食居然比长安城里的粮食还要多,足足有上百万石粮食,也不知道董卓搜刮了多少百姓才搜刮了这么多粮食,连吕布看到都不由心中一震。

    ............

    第二天一早醒来,张明觉得状态比起之前好了许多,现在的他头脑清醒,可以再次参加朝议,这一次的主要问题是关于崔明官职的调动。

    其实自从灵帝时期出现十常侍乱政之后,诸多大臣对于宦官就有着深恶的讨厌,他们天然的觉得就是因为宦官才会导致皇帝变得贪婪无比,荒淫无道,昏庸无能的。

    这不是一个人这样想,而是几乎所有的大臣都这样想。

    而且宦官和世家本身就是天然对立的,世家的手不仅仅控制了地方势力,使得地方很多长官只认世家,不认皇权,底层的百姓也更不知道皇权在哪,连他们日常税收征收都是世家在做。

    在地方上,这种现象尤为可怕。

    而且在汉王朝灵帝时期政权衰落天下大乱之时,现今的益州牧刘焉向朝廷提出了一个影响三国历史的重大建议,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史称“废史立牧”。

    当时灵帝采纳了这一建议,但是结果却造成了各地割据军阀的形成,包括刘焉在内的州牧上任后基本就不再受朝廷的控制。

    也就是说现在各地的世家和州牧联合起来,已经稳定的统治结构,皇帝的命令就如一张废纸。

    皇帝的命令传到地方,既需要州牧的认可,也需要世家的认可,才可以顺利的实施。

    当然如果说世家的力量仅在地方上有如此巨大的影响,那对于现在的张明而言,其实还是不紧要的,毕竟皇帝的命令早就无效了,又不是从他登基才开始的。

    只是长安城内,乃至于皇宫内,世家也占据了重要位置,所以现在的张明急需要提拔属于他的人,比如崔明。

    至于昨天朝议中他争取到的李儒,现在还没有交到皇宫来呢。

    朝议一如既往的召开,只是这次来的大臣比昨天的还要少一些,他们都对外声称患病了,这简直就是个借口。

    不过张明不在乎,毕竟这些大臣的确也不在意他这个皇帝,随随便便就告假了,连跟皇帝提前打招呼的都没有。

    张明看着底下稀稀拉拉的几个大臣,还好王允至少来了,至少还有的谈。

    “朕想提拔身边的宦官崔明成为中常侍,总管宫中太监,侍卫,不知各位大臣有何见解?”

    此刻的崔明站在皇帝的身边,他有着皇帝的撑腰,自然站的也直。

    只见王允走了出来,看了崔明,随后又看了陛下,缓缓说道“陛下莫不是已经忘了之前十常侍乱政的事情?若非张让这些大太监乱政,朝廷又怎么会被董卓所霸占,现在陛下又想提拔太监做中常侍,莫不是要出现下一个十常侍?”

    其他的大臣一个个发表的说法,但这些说法无一例外的都支持着王允的看法。

    张明看着底下一群发言的大臣“司徒公,十常侍之乱,朕当然知道,可董卓之人能够轻松进入洛阳都城,并且控制朝廷,真的是宦官导致的吗?”

    “朕想司徒公应该还有印象,毕竟那件事情也就发生在两年前,我来给各位大臣好好讲讲大汉王朝是怎么一步步被董卓霸占的”

    “两年前,何进联合何太后把控朝权,想要控制整个国家,十常侍担心一旦被何进掌控权力,那么他们性命必将不保,因此杀害了何进,而董卓等人之所以能够顺利的进入洛阳城中,却是何进将其召集进了洛阳城,最后才导致了董卓擅权的局面。”

    “也就是说,董卓之所以能够进入洛阳城中,一切都是何进的错,又何必将其过错算在宦官手上呢?”

    王允听着陛下说着几年前的事情,他有些惊讶,毕竟那时候的陛下年岁尚小,怎么会对宫中的事情这么熟悉,但他依旧有话要说

    “虽然董卓是何大将军召进洛阳皇宫的,但若没有十常侍之乱,何大将军又如何会召集董卓进京呢?”

    张明不依不饶,继续说道“何进其人身为大汉王朝的将军,不想着除尽各路叛逆之贼,而整天想着如何控制朝政,控制皇帝,这样的人也配成为大汉的忠臣?”

    “司徒公莫非也觉得何进是大汉的忠臣?”

    “他何进若不引入董卓进京,大汉又怎么会被如此残暴之人所统治,朕为了躲避国贼董卓,整整1年多活在恐惧之中,每天食不饱睡不安。”

    “司徒公,你说,何进是忠臣还是奸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