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第九十二章 冀州来人(求推荐,求收藏)

第九十二章 冀州来人(求推荐,求收藏)

    长安城内

    安平国武邑县的上计掾史李辉接受韩馥的命令来到了长安城内。

    这段时期正是春种时节,各地前来长安汇报郡内,县内上年度具体情况的上计掾史数量还是挺多的,当然如今的十三州州牧都还没有派人前来汇报州内的具体情况,也都只是各地郡县零零散散的人前来长安而已。

    李辉便是其中一位,安平国武邑县归属于冀州,如今的冀州牧是韩馥,不过韩馥此时正在和袁绍商议另立新帝的问题,他们认为当今皇帝年龄幼小,又远在长安,关塞相隔,不知生死,幽州牧刘虞是宗室中最贤明的,准备拥立他为皇帝。

    不过韩馥袁绍最近在听说董卓已死的消息之后,便觉得有些蹊跷,就暂时停止了另立新帝的举动,准备派人前去长安观察情况,而李辉便是其中一位。

    李辉是在李蒙,王方撤走的那一天的下午抵达长安城的,南城门的守卫看到李辉所携带的记事簿和上计掾史的印绶之后,然后询问了一些具体问题,比如前往长安城所为何事,多久离开,等内容,在确认没有问题之后,便放其入了城。

    当然在李辉入城的那一刻起,长安城内的北军便已经在竹简上记录了下来,随后便将消息传给了上级。

    李辉看着城内一片祥和的样子,他的内心有些震惊,他这一路经过不少郡县,也按照韩馥的命令刺探过其它的一些城市,但毫无疑问,都没有如今的长安城祥和,安宁,仿佛他在城外目睹的这些敌军不存在一样。

    李辉并没有直接前往尚书府,而是在专门用来提供给外来官员的客栈住了下来,毕竟他来到长安城的时候,已经是酉时了,此刻再去打扰尚书大人未免有些太不礼道了。

    当然客栈内除了外来官员以外的所有人,包括掌柜,小二,还有厨师全都是张明安排的人,一方面是为了监视外来官员的行踪,另外一方面也是悄无声息的打探外界发生的事情。

    “小二,上酒”李辉说道。

    “是,客官。”小二说道。

    李辉看了看四周,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些和他穿着差不多的官员,想必应该都是各地的上计掾史,只是不知道他们来是真心汇报各郡县具体情况,还是和他一样,只是为了打探城内消息而来。

    待小二上了酒之后,李辉一边喝着酒一边问道掌柜“掌柜,现在长安城附近就有敌军驻扎,为何城内依旧如此安宁?”

    一般来说,城池被围时,城内的百姓都是慌乱的,脸上充满恐惧的,至少是担心害怕的,毕竟战争之后,即使不会发生屠城事件,但抢劫掠夺的事情却是少不得的,比如董卓进军洛阳的时候,就曾经放任部下抢劫掠夺,甚至杀害一些平民也熟视无睹。然而李辉见到的长安城街上人员走来走去,甚是热闹。

    “客官,你从外地来的,不知道城内现状,如今天子治下,城内安全的很,有北军在城内维持着治安,长安大街这两天都没有发生打架斗殴的事情。”小二说道,他内心里对于当今的天子充满了崇敬之情,以前董卓治下之时,他所在的客栈被董卓部下随意吃喝,而且态度极其恶劣,当然的街上也没有多少行人,生意也很一般,若不是掌柜心善,一直继续开着店,否则他都无处可去了。

    “可城外的敌军呢?我远眺了一下,觉得城外敌军不下十万余人,长安百姓难道不怕吗?”李辉继续问道,他努力的寻找着话题。

    “何止啊,城东驻军十几万,城北,城南也有驻军,不过城西的驻军今天刚撤走,听说是天子派了使臣,然后城西驻军感天子之恩,才撤离了军队。虽然城外的部队虽多,但城内有皇甫将军和吕将军,还有天子在,城外敌人不足为据。”小二回答道,这些东西也是他听来的。

    李辉放下手中的酒杯,旁边的一些宾客也放下碗筷,他们都竖起了耳朵听着两人的交流,谁不为此感到惊讶,城内的普通百姓居然也有这般自信,这并不多见。

    李辉跟小二又交流了许久,只是这段时间小二也挺忙的,所以为了能打听到足够多的消息,李辉晃悠悠的在喝酒吃菜,不知不觉中,外面的天却也有些黑了。

    在打听到足够多的消息之后,李辉便扶着楼梯走上了二楼,随后便进入房间准备休息,明天还有重要的汇报任务要处理。

    只是待这些宾客晚上休息时刻,客栈的账房便拿着一份记事录交给了城中的北军守卫,要知道,这可是官方指定的客栈,里面的消息那可全都是透明的。

    随后北军内部人员再将这些消息整合,便继续递交上级,一级一级的上交,最终直到交到北军统领手中,而北军统领也会拿着这些日常记录与崔明共同观看,再挑选其中重要的内容,在汇报给当今陛下。

    可以说张明通过这种方式,已经无需通过朝议汇报就可以掌握长安城的大多数情况,这其实已经参考了后世明朝的锦衣卫制度,不过毕竟也只是初步借鉴而已,实际上问题还是不少的。

    最大的问题就是北军并没有掌握审判权,没有侦查,审判的权利,所谓的监督就没有实际意义,或者说唯一的意义就是让长安城的消息不再通过百官的方式传递到皇帝的耳中,而是依靠禁卫的方式传到陛下的耳中。

    至于汉朝时期的侦查权和审判权,郡县则掌握在太守和县令手中,而在中央,则掌握在尚书台手中,尚书一人,是为杨瓒,乃是世家杨家的人,尚书令,尚书仆射,尚书左丞,尚书右丞,还有许许多多的尚书侍郎毫无疑问都是世家的人,所以短期内,张明也不太可能去更换整个尚书体制,安插自己的人。但他不会让自己的耳目受限于这些世家。

    后世皇帝聚拢权力的时候,最喜欢用的就是这种李代桃僵的方式来完成权力的转移,从秦朝到清朝,一整个封建时期,皇帝的权力都在不断的得到增强,尤其是清朝军需处的建立,皇帝的权力达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