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穿越成汉献帝,还好我有模拟器 / 第一百一十七章 蔡邕

第一百一十七章 蔡邕

    "

    只见吕布从董卓身体中拔出方天画戟,没有了戟的支撑,董卓应声倒地,血流不止。

    倒在地上的董卓似有不甘,他挪动着庞大的身躯想要扭过头,试图看清那个杀死他的男人,可惜他还没转过头,便已经彻底的死去了。

    张明静静的看着倒在血泊中的董卓以及手拿方天画戟的吕布,他在等待吕布表态。

    此时未央宫门外的数百大戟士看到了吕布杀害董卓的场景,虽然他们训练有素,但面对如此的情况,他们亦不知道如何才好,因此人群混乱了一下。

    但是没过多久,领头的两个大戟士头领放下了手中的长戟,向前走了几步,跪在了地上,嘴里高呼“我等对吕将军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其余的大戟士看到如此情景,也就照猫画虎,都放下手中长戟,跪了下来,对着吕布高呼“我等亦对吕将军忠心耿耿,唯命是从。”

    吕布看到原本效忠董卓的大戟士如今高呼效忠自己,心中赶到一阵快意,以前的他天天被董卓踩在脚下,活的一点尊严都没有,甚至连他想要的美女都争取不到。

    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可郁郁久居人下。

    至于被他杀死的董卓,他连正眼都懒得看一眼。

    如今他的心中只在想念貂蝉。

    只见吕布朝着陛下的方向走去,随后对着陛下说道“陛下,臣已经除去董卓国贼,陛下可放心矣。”

    “但是臣还有一些重要的事情需要即刻去处理,因此就不再继续留在陛下这里了。”

    张明知道吕布口中的重要之事便是去郿坞接回貂蝉,因此他便不去阻拦,只道是“吕将军今日之神武表现,朕看在眼里,待吕将军办完重要之事回来,朕一定要重重奖励。”

    只见吕布小步快跑的走出了未央门,当然剩下的数百个大戟士也没有替董卓收尸,而是直接跟着吕布走出了皇宫。

    待到吕布和大戟士离开,张明整个人才如释重负。

    张明来到这个世界已经1年3个多月了,每天他都活在董卓的阴影之中,为了消除董卓对他的戒心,他不得不学着历史上的昏庸之君,做着违背自身良心的事情。

    他看了看倒在血泊中的董卓,他生不出半分的怜悯,要不是他现在身体还没有彻底好,他真的想下去看看董卓的死相。

    看看董卓到底有多少不甘,看看他死在他的义子手中是否后悔。

    随后,张明便让崔明搀扶着,他打算回去睡觉了,今天的这场好戏已经演完了。

    至于董卓,他让崔明派遣几个太监看着,不允许任何人收尸,长安城的百姓需要发泄,而他董卓便是最好的发泄对象。

    ................

    第二天一早,张明便看到崔明急匆匆的赶来了,只见崔明连忙说道“陛下,公卿大臣已经在未央宫殿门外等候您了”…

    张明一边起床洗漱,一边听着崔明汇报最新的情况。

    从崔明的口中,张明得知昨晚上杀害董卓的消息已经被公卿大臣所知道了,而今天早上,这些公卿大臣便直接来到了皇宫里。

    吕布已经率兵去了郿坞,包围长安皇宫的吕布兵马已经撤去,目前主要驻扎了城西边。

    而那些公卿大臣中,有部分人朝着董卓尸体吐口水,还有的人脾气火爆,想再捅上一刀,但被太监们拦住了。

    只有一个人在哭泣,那个人好像是侍中蔡邕。

    张明知道蔡邕本人应该是在王允的宴会上哭泣才对,但没有想到因为他提前诛杀了董卓,反而导致了蔡邕哭泣的场景发生了转移。

    不过这倒是给了张明保下蔡邕的机会。

    毕竟历史上蔡邕的哭泣应该不是哭董卓死的不该,而是另有原因。

    等一下,上了朝再议吧。

    大约一刻时间左右,张明便洗漱完成,在崔明的搀扶下朝着未央宫走去。

    宫中虽然有专门给皇帝使用的轿子,但张明以前坐不习惯,尤其是从寝宫到未央宫这么短的距离,因此他每次都是走过去的。

    这一路上,有不少侍卫看到张明经过都跪了下来,这其中有不少以前都是董卓的人,看来董卓已死的的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皇宫。

    又大概走了一会儿,张明便到了未央宫的门口,他一眼望去,便看到有十几位大臣正在宫门外等待,其中一个大臣半蹲在地上哭泣,张明知道,那便是蔡邕。

    这些老臣看到陛下来了,连忙让出了一条道路,张明看到王允也在其中,看来王允好像也没有居功自傲,之前让皇甫嵩对付王允是不是他想多了。

    随着张明进入了未央宫大殿内,其余的老臣便也一个接一个的走进大殿,而蔡邕是最后一个进入大殿的。

    待所有人都站到各自的位置上之后,张明便直接开口道“各位老臣,朕想大家已经看到了殿外的董卓尸体,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想要说的,尽可发言。”

    所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谁先说好,但没过一会

    ^0^

    儿,大家的眼光都一致看向了王允。

    只见王允说道“陛下,臣觉得董卓老贼死有余辜,所有人无不庆祝此刻,甚至长安街上的老百姓听说董卓死了,都在欢呼雀跃,唯独蔡邕其人,身为大汉臣子,不仅不为其称贺,反而自来到宫外便一直在哭泣,此是叛国行为。?”

    只见蔡邕先看了看王允,又看了看陛下,说道“陛下,臣虽然没有真才实学,也知道大义所在,臣怎么敢因为董卓而背叛国家,昔年臣郁郁不得志之际,是董卓的知遇之恩才让臣到达如今的地位,臣只是一时感慨,故而有些伤心。”

    “臣为国贼哭泣,实属罪孽深重,臣别无所求,只是希望陛下能够饶恕老臣的死罪,对臣处以膑刑,臣希望留着这有用之躯为大汉朝继续修著汉史。”

    王允大声呵斥道“以前孝武帝时期,就是没能及时的处死司马迁,才让他成功撰写出史记,流传至今,书中多少内容是对大汉王朝的抹黑和诽谤,如今你却要效仿司马迁,继续撰写汉史,国力衰弱之际,陛下年幼之时,你又想以笔来祸害朝纲,你究竟安的是何心。”

    “来人,将蔡邕其人拉出去,看押起来。”

    只见宫中侍卫便朝着蔡邕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