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明末擎天柱 / 第七章 金陵可乐

第七章 金陵可乐

    其实碳酸饮料的基本配方并不复杂,就是凉开水+糖+醋+小苏打。

    春秋战国时期的《周礼》记载“醯入主醯”,“醯”是指醋和其它各种酸味品,由此推算,醋有3000多年历史。世界农学史上最早最有价值的名著,成书于公元六世纪的《齐民要术》里,总结有20种酿醋法。山西陈醋、镇江香醋、永春老醋和保宁醋在宋代就已经驰名天下。

    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有这样的诗句:“胹鳖炮羔,有柘浆些”。这里的“柘”即是蔗,“柘浆”是从甘蔗中取得的汁。说明战国时代,楚国已经能对甘蔗进行原始加工。

    北宋王灼于1130年间撰写出中国乃至全世界,第一部制糖专著──《糖霜谱》。全书共分7篇,内容丰富,分别记述了中国制糖发展的历史、甘蔗的种植方法、制糖的设备(包括压榨及煮炼设备)、工艺过程、糖霜性味、用途、糖业经济等。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糖法出西域,唐太宗始遣人传其法入中国,以蔗准过漳木槽取而分成清者,为蔗饧。凝结有沙者为沙糖,漆瓮造成如石如霜如冰者为石蜜、为糖霜、为冰糖。”

    目前史学界一般认为在明朝嘉靖年间(1522-1566),我国发明了“黄泥水淋糖法”,才有了白糖。1637年初刊发的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卷六《甘嗜》中,记述了种蔗、制糖的各种方法,比《糖霜谱》一书更系统、更详尽。

    山寨碳酸饮料稍微有些技术难度的是制取小苏打。明朝的石碱,主要为碳酸钠与碳酸氢钠混合物,呈纤维状或柱状块。

    碳酸钠碱性较强,具有腐蚀性,不能直接食用。而小苏打遇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纯碱多一倍,因此蓬松效果更好,普遍用在泡打粉、泡腾剂中,也是汽水和一些冷饮中二氧化碳的发生剂。

    张鹿征是用芦苇管子,不断往石碱(碳酸钠)饱和溶液中吹气,最后过滤、晾干,研磨成粉,就是碳酸氢钠(小苏打)了。检验方法更是简单粗暴,让土拨鼠放一点在舌头上,不烧嘴就算大功告成。

    石碱在遇水受潮、长期存放的过程中,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接触过多,也能逐步转化成小苏打。这是以后大规模制备小苏打的简易土方法。

    张鹿征还要仔细辨别石碱来源,把食用小苏打和其他用途的小苏打区分开来。

    小苏打妙用很多,比如做成牙膏。小苏打虽然清洁作用不如纯碱,但不会造成口腔黏膜伤害。它还可以用来发酵食品、除臭消毒、种植养殖和衣服洗涤等多方面。这也是张鹿征向“三酸两碱”的化工产业迈出的第一步。

    有了小苏打,忠诚能干的小鹌鹑和土拨鼠按照鹿征少爷的配方,成功做出了高仿可乐的土制汽水。

    金陵可乐就是在凉开水中,加入甜菜丝熬煮出的黑红色糖块、醋、杨梅汁或者柠檬汁、小苏打,再放入碎冰块冰镇。甜菜制作红糖的土方法非常简单:清洗、切丝、熬煮、捞出、再熬煮、晾干。

    对了,再给穿越者们提醒一句:我国唐朝末年,就已经有硝石制冰的技术了。请不要低估自己老祖宗的智慧。

    老爷子虽然觉得打嗝有损自己的官威,但还是喝的走不动路了。程大和程二很想再喝点,但看着空空如也的木桶,也就不吭声了。

    鹿征少爷知道自己还在发育期,又在练习武艺,只能像酒类品鉴师一样,浅尝辄止。小鹌鹑偷偷告诉少爷,全府上下都喝过了,好评如潮,盛赞不断。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不对,应该改成“人在江湖飘,哪能不开心”。大少爷唱着《得意的笑》,高高兴兴的回去洗澡涂药:“人生本来就是一出戏,恩恩怨怨又何必太在意。名和利啊,什么东西,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世事难料人间的悲喜,今生无缘来生再聚。爱与恨哪,什么玩意,船到桥头自然行……”

    无所事事的大白兔,暗暗将词曲记在心里。这首歌先是府里下人低声吟唱,因为不敢吵到老太太,然后迅速风靡南京城,又以最快的速度,传唱于大江南北。

    晚饭时,小鹌鹑和土拨鼠又拿来了新鲜出炉的,用甜菜根加工而成的白糖。张鹿征品尝后非常满意:味道甘甜,色泽微黄。虽然比不上现代工艺的白糖,但对比当时明朝最优秀的“黄泥水淋糖法”,两者几乎相同。

    白糖制作关键点就是“双碳酸法”,即在甜菜渗出汁里加入石灰乳,作为清净剂,再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目的是中和酸度和最大限度地凝聚和沉淀非糖分,主要是胶体等高分子物质。

    石灰制品最迟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明朝全面普及并且物美价廉。获取二氧化碳气体也不难,就是往石碱中制取出来的小苏打里加入醋,两者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再密封容器后,通过管子导入加有石灰乳的甜菜渗出汁。

    感谢明朝的基础科技,张鹿征稍微变通一下,就有了突破性进展。以后在不断改良和提高工艺技术,争取制作出接近现代水平的白糖。

    改革开放以后,北方很多地区一度大量种植甜菜,兴办制糖工厂。与番茄酱厂一样,他们都是季节性开工生产。前世的张鹿征,经常是夏秋时节在番茄酱厂工作,冬季跑去制糖公司上班,对这两种产品再熟悉不过了。

    糖用甜菜在北方,确实产量更高、品质更优。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季节性太强。北方甜菜一年只能收获一季,冬季糖厂开工时,因为上冻早,很多甜菜都冻成冰疙瘩了。

    南方地区一年四季都可以种植甜菜,又有水路运输的便捷。最主要的是,糖在明朝还是奢侈品,能卖上好价钱。张鹿征的土法生产,虽然成本高产量低,但核算下来,还是能盈利。

    甜菜浑身都是宝,渗汁后的甜菜丝二次利用可以酿酒,也是现代制作医用酒精的最佳原料;酿酒剩下的甜菜渣,三次利用还能喂猪,绝不会浪费。这样算下来,大量长期收购甜菜深加工,至少在明朝不会亏钱。

    巴浦洛夫·张老爷子像吃炒豆子一样,嘴里一粒一粒的吃着白糖,耳朵听着大孙的讲述,心里头却开始翻江倒海。

    天快黑时,连接“十二道金牌”指令的二叔、四叔都来了。三叔张可度乘船去了舟山,暂时回不来。老爷子吧嗒完最后一口烟,看着喝了一肚子可乐、数着颗粒吃白糖的儿子们,开始了今天的家庭会议:“你们看看这汤水能否拿出去售卖?能不能赚钱?”

    四叔抢答到:“当然可以啦,每年都喝酸梅汤那几种饮料,我早喝腻歪了。这是好东西,一定大卖。不过我认为应该先生产白糖。”

    “明天开始,我亲自带人生产白糖,你们就只考虑可乐的事情。”

    二叔张可仕:“我觉得可以试一试,卫所多了小两百个残疾士卒。他们世世代代跟随咱老张家,咱们就是为了给他们找出路活路,也要试一试。”

    张鹿征也表态:“我们现在可以自己熬制红糖,其他成本就非常低了。主要配料再加上枸橼汁或者杨梅汁。枸橼果耐储存,不易变质,寒冬腊月也可以生产。但是要注意配方保密。”

    很多人不知道,柠檬的故乡在中国。东汉杨孚的《南裔异物志》中称柠檬为“枸橼”,在唐宋以后柠檬又被叫做“香橼”。

    北宋苏颂的《本草图经》就记载:枸橼,如小瓜状,皮若橙,而光泽可爱,肉甚厚,切如萝卜,虽味短而香氛,大胜柑橘之类。陶隐居云性温宜人,今闽、广、江西皆有,彼人但谓之香橼子,或将至都下,亦贵之。

    南宋周去非的《岭南代答·花木·百子》描述:黎朦子,如大梅,复似小橘,味极酸。或云自南蕃来,番禺人多不用醯,专以此物调羹,其酸可知。又以蜜煎盐渍,暴乾收食之。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的著作《本草纲目》中记载:枸橼,产闽、广间。木似朱栾而叶尖长,枝间有刺,植之近水乃生,其实状如人手,有指,俗呼为佛手柑;有长一尺、五寸者,皮如橙、柚而厚,皱而光泽,其色如瓜,生绿熟黄,其核细,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袭人。

    在国外,直到1747年一位海军外科医生詹姆斯·林德负责治疗患坏血病的海员时,柠檬才被用于治疗坏血病,治疗方法包括在食物中添加柠檬果汁。

    “咱南京城有120万人口,达官显贵和富户商贾至少占2成,就算20万人。这些人每天能有二成购买可乐,也有4万人。这些足够我们几个千户所忙乎了。”四叔对销售前景非常看好。

    (注:有学者考证,明朝中叶时,南京城就已经有120万人口)

    其实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国有很多地方品牌汽水,名头响亮,销售火爆,是那一代人最甜蜜的回忆。如崂山可乐、洛阳海碧、西安冰峰、广州亚洲沙士、北京北冰洋、哈尔滨大白梨、武汉二厂汽水、重庆天府汽水、上海正广和盐汽水、甘肃杏皮茶、云南酸角汁、河南许昌的银梅可乐、山西的太钢汽水等。那时候国产汽水和饮料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二叔心思比较细腻:“先要采购备齐原料物品,如陶罐木桶。还要组织生产、销售2波人。生产制造就在卫所里,不用担心。我看销售就让老幺去干,他最熟悉妓馆酒楼。”

    老爷子又点上一袋烟,不理会张可久一脸便秘状的表情:“可仕,你明天安排生产,不管男女老少,只要老实可靠就行,咱几个卫所兵及其家属优先录用。一定要注意卫生干净,有邋遢人先打军棍,再开除,不能心慈手软。你那个锦衣卫工作,先放一放,反正有你没你都一样。老幺负责售卖,你晚上琢磨个章程出来。大儿媳妇暂时当账房先生。我和可仕管着技术配方和保密工作,你们谁都不允许乱打听。家人泄密,家法伺候;外人偷窃,斩草除根。”

    “那启动资金怎么办?”四叔最关心这个。

    “我也不知道准备多少钱,先把大孙读书练武娶媳妇的五百两银子拿出来用,你们也看着出些钱。如果赚了,按出钱比例分钱,亏了就自认倒霉。拿不出银子的,就领工钱,具体给多少,看售卖情况而定。”

    两个叔叔商定再凑300两银子试试水。张可久先回家做销售计划。老爷子、张可仕、忠犬八公、土拨鼠和小鹌鹑,把配方认认真真的整理并实验一遍,还给小鹌鹑和土拨鼠加了一倍月钱。她俩充当临时技术总监,忙完这几天后,继续回去照顾大少爷的生活。

    散会后,抹眼泪的老妈又抓着大儿子不放:“妈一定看好你的钱,谁敢吃里扒外,我打断他的腿……”

    好不容易哄走祥林嫂似的老妈,座山雕又低眉搭眼的小声说:“少爷,能不能也给我找点事情?我老婆要生第五胎了,我也想跟张铁蛋一样,涨点工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