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11章准备

    刘良不断口述各种生产工艺,时不时停下等待两位漂亮小姐姐写完,偶尔喝一点奶润润喉。累了便休息一会儿。

    等到中午时,终于讲完。两位漂亮小姐姐写完后立即趴在桌子上,揉着手,并一个个喊累。

    刘良见此。

    “这个月发双倍工资。”

    “谢谢小少爷。”

    两位漂亮小姐姐立即跳起来开心的喊道。

    刘良可是很重视家里面这次开展的新业务,不光是之前所说的打压李半城,更有巨大的利益在里面。

    1957年,李半城初涉塑胶花时,香江出口塑胶花便达到了接近1个亿。60年代初,香江的塑胶花遍地开花,港产塑胶花占世界市场的80%,达到8.23亿港元。

    李半城成为世界著名的塑胶花大王。七八年的时间内,塑胶花便为李半城挣得数千万港元的财富。这还是李半城匆匆上马项目,没有足够产能,导致市场被其他人大量侵占的情况下。

    祖母如果操作的好,加上品牌效应,刘良估计塑胶花工厂十年内能为家族挣得几亿港币,同时家里还能得到一家员工众多的塑胶公司。

    刘良还想要利用塑胶花产业进行机械设备研发,例如生产各种型号的注塑机产品。这个设备研发部门的负责人,刘良已经想到了,那就是震雄集团的蒋振。

    那么这个蒋振是谁?刘良为什么这么重视他?

    震雄集团的蒋振是香江少数几位始终坚持从事制造业的爱国人士。

    蒋振1923年出生,抗战时期进入GMD军队服役,1949年蒋氏携带妻子留居香江,身无分文,靠做苦力打散工度日。

    1955年蒋氏进”港机”学习机械维修。1958年蒋氏用省吃俭用积攒的200港元进行创业,设立作坊规模的小机器工厂,起名震雄机械厂,为街坊修理自来水龙头和制作简单的机械零件。

    蒋氏勤奋钻研,夜以继日地工作。1966年成功研制出首部“十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1971年又推出首部“全油压增压四安士螺丝直射塑胶机”,在世界塑胶机械制造业处于领先地位。

    到20世纪80年代,蒋氏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注塑机生产厂商。蒋氏90年代末为香江著名机器制造商、震雄集团主席,个人资产十多亿元。

    蒋氏仗义疏财,把自己80%的震雄股权成立震雄工业发展基金,把每年派发的股息用于兔子、香江和弯弯工业人才的培养。

    通过这些,刘良知道,蒋振是一位与他志同道合的,能够一起走下去的伙伴。

    刘良到时候可以先将蒋氏招聘进入公司,培养一段时间后合资经营机器制造公司。

    刘良认为发展这类制造业公司对香江来说才是最有价值的,对于祖国也是最有意义的。

    香江的十大富豪都是从事房地产的,但是房地产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没有多大好处,也无法健康的支撑起一个地方的经济。

    后世的香江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恨”。

    在刘良看来,除了国外敌对势力的宣传古惑外,也因为年轻一代的香江人已经失去希望。

    他们累死累活一辈子也买不起房,每个月大部分工资都要送给房东。一旦房租无法及时凑齐,也就只能被赶出去,住在笼屋里,几十人共享十几平的空间。

    这些都是一味发展房地产行业造成的。

    高房价必然挤占制造业的经营空间,最终导致香江制造业搬离。或涌入房地产行业。

    年青一代的工作机会大大减少,只能蜂拥进入金融旅游等少数行业,失去阶层上升渠道。

    但是香江的情况决定了其必然重点发展房地产行业,毕竟约翰牛这个著名的“搅屎棍”,不会想要留给兔子一个健康的香江。

    正因为如此,刘良觉得自己应该站出来承担责任,在日后通过一些手段死命的压下整个香江的房价,在香江保留发展一批高端制造业。

    如果刘良手中拥有大量的高端制造公司,刘良日后可以将这些公司搬到天水围等偏远地区,原工厂地皮建设高密度住宅,增加房屋供给量。

    同时工厂搬到偏远地区后,可以在当地发展新市镇,从而分散整个香江的人口分布,避免人口过于集中在维多利亚湾周围,从而降低港岛的房价。

    在这过程中,刘良的利益必然受损,例如收购下来的九龙仓和置地等在香江都有大量物业。房价较低,刘良的物业估值也上不去。

    但是刘良乐意如此,毕竟重生了一场,到处都是赚钱的机会,刘良根本不在乎自己损失的这一点钱。只希望自己的受损日后让国家能够获益。

    刘良未来要进入的每一个行业,都会对日后报效祖国产生深远影响。因此,刘良必须深思熟虑,尽量选择未来祖国需要的行业。

    搞定完塑胶花生产的全部资料后,刘良携带着资料跟随祖母来到了柴湾的一栋工业大厦中。

    乘坐电梯时,刘良对祖母说:

    “这些人值得信任吗?塑胶花生意开始后,必然也有许多人想要进入,别到时候别人花点小钱便把秘方忽悠走。”

    “你放心吧。这些人都是曾跟随你祖父南征北战的,都是我们家里人。见面的时候记得叫叔叔。”

    “我祖父曾经当过军官?”

    这是让刘良很是惊讶的,但是想想那个年代,大好男儿,纷纷奋勇杀敌,便释然了。

    祖母没有继续说什么。

    电梯很快来到了大厦三楼。

    电梯打开后,刘良便看见十来个缺胳膊少腿的人正在四处打扫厂房,只有几个腿脚完好的人正抬着水桶洒水或踩着人字梯清理厂房顶棚。

    这让刘良大受震撼,但想到那个年代,刘良内心感到十分敬佩。

    祖母很快便召集起众人。指着刘良对他们说:

    “这是阿雄的孙子,今年年初出生的,叫刘良。你们可以叫良儿。今天带他来是想见见大家,毕竟都是一家人,日后需要经常一起相处。”

    众人围着刘良,有些叫“良儿”,有些叫“小少爷”,还有些顽皮的叫“小财神爷”,这肯定是听了传闻的。

    刘良嘴甜的一个个叫“叔叔”。

    没过一会儿,两位文质彬彬的叔叔进入的厂房,他们嬉笑地赶走正在凑热闹的人。

    祖母指着一位戴眼镜的说:“这是你孙叔。”

    指着另一位说:“这是你王叔。”

    刘良从小姐姐的怀中下来,恭敬的对两位说:“孙叔好。王叔好。”

    刘良无论是前世还是现在,始终觉得那些曾经参加过抗战的老兵是最可爱的人,能够喊他们一声“叔”,刘良感觉十分荣幸。

    “我孙子是位天才,我之前也跟你们说过,生产塑胶花便是他提出的建议。他最近研究出一些塑胶花的生产配方工艺,你们可以试试效果。”

    刘良随即便让两位小姐姐将自己准备好的资料递给孙叔和王叔。

    孙叔和王叔接过资料后,分成两份分别看了起来。这是刘良特意归类的,刘良将其中的材料配方归为一类,将塑胶花具体的生产工艺归为另一类。

    孙叔看得便是其中的材料配方,王叔看得是生产工艺。看了一会儿,其中的孙叔说:

    “材料表面上没看出什么问题。”

    并对王叔说:“老王,你那边有问题吗?”

    “没有。要不我们配点料试试。”

    接着,刘良看着孙叔和王叔叫来几位工人开始忙碌起来。

    孙叔先是让工人挑选出生产塑胶花所需要使用的原材料,并称取合适的份量。

    随后孙叔便让工人将称取好的原材料一一倒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合,混合均匀后,搅拌机将原料倒入一旁的机器中。

    没一会儿,机器便吐出一片片大红色的塑胶片。

    王叔见此,立即吩咐几位工人操作起来。

    工人们一开始便忙的手忙脚乱,出现了大量的失败品,幸好有王叔在一旁不断地指导修正,甚至上手教导操作。工人们这才逐渐熟练起来。

    工人们一开始制出的塑胶花歪七扭八,根本不成样子。随着工人们熟练起来,制成的塑胶花品质也越来越好,刘良也能看出那是一朵玫瑰了。

    等到设备内部的原料耗尽,已经过去两个多小时。孙叔和王叔兴奋地带着几朵塑胶花来到了祖母面前。

    “姐。成功了。就是工人还不熟练,手艺有些差。”

    “已经很不错了。毕竟是第一次操作嘛。”

    祖母端详着塑胶花说。

    刘良在一旁看着这些塑胶花直皱眉,因为这塑胶花比起他脑中的照片差太多了,无论是形状还是颜色。

    祖母也看到刘良的样子。

    “良儿。怎么了?”

    “祖母。颜色有些不对,应该是颜料放多了。”

    祖母细看了一番。“还真是。”

    “我的配方只是一个大概,具体的细节还需要再生产中调整。可以在工厂里建立一个档案,每生产一种塑胶花便总结记录其生产经验。”

    “例如其原料是哪产的,原料配比具体是多少,混合了多久,机器加热温度设定的是多少等等,如此一来,方便日后塑胶花的批量生产,也方便日后研发新产品。”

    “生产过程中还可以设置多个班组,一个班组负责一种或几种塑胶花的生产,这些人对自己生产的塑胶花最为熟悉,如此可以保障产品质量。”

    “我们还可以制作一些小机器或工具,例如这些花瓣,可以制作一种小机器,内部设置花瓣的纹理,让花瓣可以一次性挤压成型。如此,在塑胶花制作生产过程中可以减轻劳动强度,提升塑胶花的产品质量,生产效率也会大大提升。”

    刘良将自己的想法一五一十地说出。

    孙叔和王叔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纷纷惊叹刘良的天才。

    孙叔和王叔感觉刘良的建议十分有用,连忙用笔记下,刘良见此也放慢语速,并从头说起,方便孙叔和王叔记录。

    记录完刘良的建议后,孙叔和王叔又将资料中的配方和工艺一一进行尝试,并抽空叫来一位秃顶的中年人一起商讨,时不时还拉着刘良沟通工艺改进。

    快要天黑时,祖母带着刘良回到了家中。刘良一路上感到十分庆幸,幸好中午外出的时候带足了牛奶,否则今天便要饿肚子了。

    回到家后,刘良立即瘫软在沙发上。这一下午虽然时不时被人抱着,但还是走了不少路,最重要的是还需要花费大量脑筋与王叔和孙叔沟通,这可把他这个小身板累的。

    当天晚上刘良睡得很香甜,第二天日上三竿才自然醒来。

    洗漱完成后,刘良来到客厅,就见祖母正在那里忙碌着算账。刘良靠近一看,原来是拿着一沓机械设备清单统计价格。

    看样子,祖母已经了解到生产塑胶花所需要的机械设备种类,甚至连各大机械设备公司的价格都问清楚了。

    想想也是,塑胶行业老早便是香江的重要行业之一,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定的市场地位,每年都有新厂建立和老厂淘汰设备,都需要采购大量的设备。

    有需求自然就有市场,因此各大设备公司的销售部门往往都会在香江设置销售点,询价便利。

    “祖母。工厂的设备统计好了吗?”

    祖母这才发现刘良已经来到身旁,便抱起刘良。

    “现在在犹豫注塑机的选购。现在香江各大塑胶厂的注塑机大多都是选择欧美厂家生产。最近一两年新开的塑胶厂也有一些选择脚盆鸡生产的设备,祖母正在犹豫选择哪国设备。”

    “选择德意志的好些。”

    “为什么?”

    “因为德意志的化工产业发达。”

    刘良这么回答似乎有些答非所问。毕竟祖母询问的是设备,而刘良回答的是产业。

    其实刘良这么回答是有深层次原因的。

    现在的世界信息交流不顺畅,无法跟后世相比可以进行全球产业配套。

    现在一个地方一个产业发达,与之配套的产业往往也会因此被带动发展起来,这在后世叫产业集群效应,德意志的化工产业便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