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长生道途之三生石 / 第三十章 太上忘情

第三十章 太上忘情

    参天巨树环绕,遮蔽了整个天空,飞禽走兽的身影在密林中随处可见。

    千林药园就坐落在此处,这块灵地乙木之气弥漫,最是适合灵药生长。神阵峰寻脉探穴在此处布下千木养灵阵,守护灵药园的同时,聚集此处的乙木之气滋养灵药。

    千木养灵阵在林中的飞禽走兽触发阵法时暴发出一道道墨绿色的光芒,这些野兽中夹杂着一些低阶妖兽统统化为肥料滋养着周围的树木。阵法边缘的地下依稀可以看到动物还没有腐化的尸骨皮毛依稀可见。

    王长寿跋涉丛林赶到千林药园时,差不多是考核的最后一天,路上出了一点小插曲,好在没有耽误多大功夫。王长寿在药园附近已经看到了八个身影在阵法外聚集等候同门,王长寿的身影出现,几个人神情都似乎放下一口气一般,只要再等待一个人就达到了开启阵法的最低条件。

    和诸位同门微微示意,王长寿也来到一颗巨树之上调息等待起来。在秘境之中都是来参加考核的,虽说是同门关系,现在毕竟是竞争对手,也没有人在此刻有相互攀谈的兴致。王长寿环顾了一圈也没有相熟之人,所以干脆放出神识警戒,闭目调息了起来。

    时间一分一秒的划过,众人在这阵法外默默等候。毕竟都是筑基修士,心性都还不错,还沉得住气。只有二人眉头紧皱,在原地来回走动,左右张望。可能是之前收集的灵草不太多,早早来到千林药园准备拼一把,现在有点着急了起来。

    王长寿看似在闭目调息,神识却发现了两道身影朝药园赶来,片刻之后一对如同神仙眷侣般的身影来到众人之前。

    “神符峰长青,见过各位同门。”

    “润下峰长缨,见过各位师兄。”

    随着二人的到来众人也纷纷上前打起招呼。王长寿在混元峰的紫竹林和师兄弟们交流道法时,也听说过二人的名字。

    神符峰的长青乃是血符灵体,这种血符灵体是一种符道体质,天生契合符箓大道,能使修士在符箓一道之上突飞猛进,既能主动消耗精血,增加制符成功率,也更容易突破极限,制造高阶符箓……甚至在必要时刻消耗自身寿元,将特定符箓提升一个大品阶!体内的血液更是可以代替大多数的同阶符墨来使用,这样的体质越是到高阶越是珍惜。所以长青的天赋再被宗门发现了之后,就被神符峰之主收为弟子。在神符峰无人不识,道号也传遍宗门上下。

    润下峰的长缨,天姿国色,更是玄水灵体,这种灵体契合水属大道,在水属性灵气充沛的地方修行,斗法都会得到极大的加持,还会觉醒相应的法术,凝结金丹时还可能进化成神通,就像本命法宝一样随着境界的提升,法术也相应的得到提升。长缨是水家嫡系修士,而水家在润下峰家族子弟众多,水长缨可谓是水家此辈修士的领军人物。

    二人都是天骄般的人物,可能之前都没有在宗门之外历练过,年纪轻轻就筑下了道基,当然这种天骄宗门出于对他们的保护在金丹之前大概率也不会放出山门的。在此的众人虽然年纪都比二人大,但是二人一来就受到了众人的瞩目。

    今天是考核的最后一天,众人也没有多做寒暄,此刻聚集的人数也已经达到了进入阵法的基础,在场的修士纷纷祭出令牌,法力的光芒汇合在一处朝阵法射去。千木养灵阵如同水面,划出一道裂口,众人提起身法,纷纷进入药园。

    来到药园之后,众人四散开来寻找灵药,王长寿也选择了一条人少的方向,朝药园中心赶去。药园里面越是靠近中心,灵气越是浓郁,灵药也越是珍贵,还有就是千木养灵阵的阵法节点处,乙木之气在此处散发向整个药园,适合年份生长比较久的灵药,也是比较珍贵的,但是阵法节点难寻,分布的也比较广泛,在说既然是生长时间比较久的灵药,现在也不见的已经成熟。所以王长寿直接奔赴药园中心,有大圣神通在手,当然是要先人一步了。

    身后的众人眨眼就没了踪影,王长寿神识观察,有的同门直接在外围就开始寻找起灵药,越是靠近药园中部的灵药守护阵法的品阶越高,进入其中就越是麻烦,此处毕竟是宗门秘境药园,又不是在外面寻宝,没有那么多讲究,可以直接暴力破阵,哪样省事,效率快就用什么手段。再说能种在秘境的灵药,品阶也不会差到哪里去。质量不够数量来凑,也是一种不错的思路。只有几道身影可能自持手段,朝药园里面赶去。其中就有神符峰的长青和润下峰的长缨二人。

    长青的注意力大多在长缨身上,望向长缨的眼神含情默默。长缨一直是一副洛水神女的模样,神色平淡。

    修行中人大多是淡漠男女私情,这样一心大道,才能走的更远,但是毕竟还没有成仙,情劫也是修行中的一种劫难,勘不破情关,休想在道途中走的长远,亲情,爱情,友情~~~,嗔痴贪,七情六欲。都是修行中人需要迈过的关口。破境时心境有缺,轻则走火入魔,重则当场身亡。这方面只有自己参破才能度过心魔,要不然再多的天才地宝也不能把一个人堆到更高的境界。

    不管是玄门正宗,还是魔门左道,都有应对七情六欲的法门。

    道家讲究太上忘情,忘情之道,始于觉情,深情,极情而忘情,忘情绝不是漠然无心,而是情种于心,却不困于情,不乱于心,不执于念。

    忘情而至公,得情忘情,不为情绪所动,不为情感所扰。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命之制在气。死者生之根,生者死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太上忘情,并非无情,忘情是寂焉不动情,若遗忘之者。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一言。

    忘情绝不是无情,而是有情的,可是有情却不为情牵、不为情困,要把情处理得豁达洒脱。有情是好的,但是有情一有到沾滞、一有到不洒脱的地步,就把情给弄得乌烟瘴气了。‘圣人’和‘太上’绝不这样把情给弄糟了,甚至弄成恶形恶状化。

    修“忘情”之道,首先要学会放下“自己”,“忘情”并不是别人对你多么“深情”对你多么“好”,你体会不到也理解不了他到底是对你多深的感情,或他人身体精神上心理上非常难过痛苦(或和你讲某些事情)你无法理解,那是“自我”不是“忘情之道”。在爱情里,亲情里,友情里,生活中各个领域皆是如此,首先要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和想法和他人“共情”感同身受,放下“自我”,不被“自我”的情绪杂念欲望所牵动,更不是“逃避”,而是面对“自己”,战胜自我。具体如何懂如何做,那是需要自己去历练去经历的,不然别人怎么跟你讲你都不会懂。“忘情”是你可以理解他的感受并以“大爱”之心做你该做的事,不困于自我的“情”,不执于“念”。

    “爱而不得”应如何放下?

    应“顺天道,尽人事。”

    对于各方面“钱财,名利,感情,事业,家庭某个“东西”万事万物等,都不该过于执着于“自我”的感受。

    爱别离,怨憎悔,求不得,又放不下。

    努力做到自己该做的事,剩下交给天意,跳脱出“自我”的领域,把ta放在心里,想ta的时候,ta便会在你心中出现,记住你们相遇的时光,记住他人对你的好,从中吸取到真理,把“情”藏于心,“爱”并不是占有和得到,而让ta快乐,放过ta,也放过自己。

    佛说“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才换来今世的擦肩而过。”你们能在人海茫茫中,相知相遇相爱,是多么不容易是多大的缘分,人生这一世从出生起就是注定要从这个世间离开的,并无什么“永远”“永恒”。相遇了拥有过便是得到,无长短之分,都很珍贵,真正的“永远”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执着于自我与得失。

    对于其他各个方面,皆如此。

    其实没有得与失,你觉得你失去了,其实是你得到了。

    一念放下,万般自在。

    圣人不为情感所动,得情忘情,超然于世。

    他人就算是对你不好了诋毁你恶意中伤恶言相向各种对你无礼不道德等等都包含在内,那是ta自己“修行不够”,是ta的问题,损的是ta自己的“德行”,莫要用他人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我们要做到的是平常心清净心去面对一切,理解并包容,以不被“自我”杂念情绪等左右去做出我们该做的事。

    必要时为了“大道”,牺牲“自我”之情,之利益等,

    放下“小我”之情,方能成就“大爱”,便是“忘情之道”。

    圣人忘情,最下不及情,

    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佛教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感情,佛教称众生为“有情”,就是因为“有爱”的缘故。人活在世界上,除了饮食的养分,还需要精神的滋润,而感情就是最好的精神滋润剂,因此,感情和生命可说是息息相关的。

    感情虽然带给人很多温暖,却也充满痛苦;相爱的人,感情浓烈,如胶似漆分不开,一旦爱过了头,或失去了爱,就变成了苦;也有人以为只要不动情,就不会为爱所苦,这恐怕是一厢情愿的想法,既然情爱和生命息息相关,无论是否定它,或硬生生地把它切断,既不合乎佛法的因果,也不合乎人情的道理。佛教虽然劝人学习放下万缘,不要执着感情,却不是要人无情,因为,人本来就是有情众生。

    因爱而生怨、生恨是很不幸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这些都是愚痴的行为,因为真正的爱情要双方你情我愿,有因有缘才能成就,不是自己想要就要。假使对方已经明白拒绝你的感情,自己却还想尽办法,想把对方追回来;就好像赌输的人一样,心中不服气,老是想翻本,钱输光了就想办法再借,也因而愈陷愈深,不可自拔,既然知道无法挽回,就不要再陷下去了,应该赶快撤退,就算是以此为戒,至少学到经验,也就够了,这样就是对自己慈悲。慈悲不仅是照顾别人,事实上,也是在保护自己。当爱情受到挫折时,应试着化解自己心中的愤怒、不平。佛法当中“空”的观念,是最能够助人摆脱痛苦的。只要把爱情的聚散当成因缘变化来看,明白“缘散则散,缘聚则聚”的道理,爱、恨便能在这一念之间转变、释怀。

    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无私的付出,但是多半的爱情还是以占有、控制为出发点,这和人的不安全感有关,因此,要求情人对你做到全心的奉献,恐怕是很困难的事。也因如此,甜蜜的爱情,却往往是最痛苦的。期待、要求,希望得到对方“真心”的对待和付出,可是,这种心是“真心”吗?《金刚经》中有一段话:“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诸心”,是指每一个众生的种种心理活动现象,这些都是虚妄的,从佛法的观点来看,只要有心,就都不是真心,要“心无所住”,心中无物、无心,那才是“真心”。所以说,占有心、依靠心、期待心,都不叫“真心”,而是“烦恼心”。

    古人说“相敬如宾”,虽是老生常谈,却是能够维系长久爱情的真正智慧。如果想避免吵架、误解,或者是想消融不断的期待、要求,在遇到诸如此类的问题时,不妨以尊重的心态,心悦诚服、欢欢喜喜、平平静静去面对、解决,心中的纠结,其实在当下都能即得化解。爱情里的关系,并不是在互相执着、纠缠和占有,而是互相的贡献、成长和学习。能够互相关怀、照顾、包容,去彼此计较、相互猜疑,多沟通,并相互信赖,才能成为菩萨伴侣。

    魔门讲究的是百无禁忌,往往断七情,绝六欲。斩断情缘,灭绝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