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我家有一个诡秘地窖 / 第十六章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第十六章 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

    赵不凡之所以能这样夸夸其谈,还不是因为他在一些媒体上看到了关于袁世凯的一些历史记载。袁世凯称帝,有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而曝光这二十一条的恰恰是报纸。

    报纸是社会的希望,是人民的眼睛。

    既然是已经发生过的,那就顺水推舟。赵不凡说出这个策略,善耆还真琢磨了一下说:“你这么说我还真想起一个人来。”

    “王爷英明。”

    赵不凡一如既往的恭维着,心里想,你想起谁来和我有什么关系?只要离开这里,我就去一趟摄政王府,然后拿到一幅带有『尚书省印』的残画,我就溜之大吉,回现代去了。

    “我现在就把所知的二十一条全部写出来,你帮我送与一人。”善耆认真地说。

    “我?”赵不凡指着自己的鼻子问。

    “怎么?你不同意?”

    “奴才怎么会不同意,只是奴才愚钝,怕耽误了王爷的大事。”

    “我看你有几分精明,阻止袁世凯这窃国贼登基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听到这句话,赵不凡脑海里浮现出了《功夫》里的经典画面,一个流鼻涕的小男孩站在一个老乞丐面前,老乞丐说:这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交给你了。

    骗子大骗子!

    “嗻!”

    无论什么样的画面感,赵不凡嘴上还是忠诚地回应着,他心里其实已经有预案了,只要能离开王府,立马做自己的事情去。历史的大事和他有个屁关系。

    第一次来的时候,赵不凡对善耆王爷不熟,回去在社交媒体一查,还能不知道这善耆是谁?这家伙可能在历史上就是一个落魄王爷,但他闺女出名,北平城最有名的女特务川岛芳子就是他闺女。

    不过,现在这个川岛芳子也就七八岁吧,可能还在王府某个角落里过家家呢。

    不管怎么样,善耆奋笔疾书,把二十一条尽数写在纸上,并让赵不凡把这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交给一个叫英敛之的人。

    听名字好像是一个外国人,实际上英敛之是正经八百的旗人,英这个姓还是老佛爷慈禧赐予的。英敛之的老婆还是皇族血脉。

    1902年,英敛之建立了《大公报》,抨击权贵,为民直言,在民间可是威名赫赫。不过,前两年英敛之离开了《大公报》,回到京都住在了香山静宜园里面。

    虽然英敛之已经不是《大公报》的主笔,但《大公报》的首任主笔方守六先生仍旧对英敛之言听计从。

    善耆把写好的『二十一条』叠好,交给赵不凡。然后对着外面喊了一声:“顾敏。”

    一个反戴腰刀的旗人侍卫走了进来,赵不凡认识他,这个就是把赵不凡带到六王府的那个头目,他个子不大,身体很结实,手里扶着腰刀,弓着身子,一路小跑进来,单膝跪下:“王爷,您吩咐。”

    “你跟着赵公公,确保赵公公安全的把这封信送交给英敛之先生。”

    “嗻。”

    赵不凡心里别扭,知道这是六王爷善耆不相信他,但他又不敢把这份不满溢于言表,只能低眉垂目,一副忠心狗奴才的样子。

    两人出来,赵不凡就把信拿出来,递给这个顾敏:“侍卫爷,这封信极为重要,若你把这封信送给英敛之先生,这大功劳就是您的。”

    “既然是王爷吩咐自然是要你做,你胆敢推辞,我宰了你。”

    “侍卫爷威武,如今京都风云变幻,并不太平。即便是王爷也不知道该信谁,该不信谁儿,所以,我的试探请侍卫爷莫怪。”

    顾敏错愕了一下,还惭愧地说:“原来这是公公的试探,公公聪慧,王爷之福。”

    我福个屁,我福,有你跟着,我也不好跑到摄政王府去,只能先去一趟香山了。

    这个叫英敛之的旗人,前几年信了天主教,于是从天津回来,在京都这边主持宗教。前几年英敛之得罪了袁世凯,但袁世凯却拿英敛之没有什么办法。英敛之有些手段,无论是《大公报》还是天主教的生活都和英法脱不开关系。

    袁世凯虽然为一国之尊,也不敢得罪欧美强国。

    ……

    赵不凡和顾敏到了香山之后,按照旧礼投贴拜访,有个下人把赵不凡和顾敏引进了茶房,一个丫环给沏茶,但是足足有一个时辰都没有人来见赵不凡。

    说实话早就等烦了,但是赵不凡却有自己的心思,他在这一个时辰的时间里卖力的喝着茶水,看到顾敏端坐,赵不凡笑着说:“侍卫爷,不怕您见笑,奴才是真的憋不住了,去趟茅厕。”

    “公公请便。”

    这是早就想好的尿遁,离开茶房赵不凡找了一个墙,蹭蹭的就爬到了墙上。本想翻墙出去溜之大吉,没想到半条腿坐在墙上,偶然看见一个人从街角窜出来,捂住一个路过的平民的嘴巴,然后掏出雪亮的匕首,照着腰眼子,狠狠的就是几刀。

    这几刀可够狠的,那人当时就没了气息,就在赵不凡的眼皮子底下被拖进了静宜园。

    赵不凡骑在墙头,双腿直哆嗦,这真不把人命当回事啊,人家就是路过,这说杀就杀,这什么地儿啊?

    “公公慢点,可别摔着您。”

    下面有人说话,赵不凡低头一看,下面这人穿的干净,人看着也挺精神。发辫捡了,但不是顾敏那样,前面是秃头后面半长不短的样子,这人发型整齐,四六分。

    “谢谢,您是?”

    “在下英敛之,公公可是善耆王爷派来的人,怎么上了墙头啊,您要是想走,我开门相送,也不用爬墙啊。”

    好吗?被家主给照见了,赵不凡心里尴尬,面不改色,从容地说:“屋内喝茶,有些闷热,我凉快凉快。”

    “那您凉快了吗?”

    “凉快了,我这就下来。”

    赵不凡随着英敛之进了茶房,英敛之并没有提及赵不凡上墙的事儿,倒是让赵不凡免了一些尴尬。

    坐在主家的位置上,英敛之看着放在茶桌上的未开封的信件,脸上的温和少了些许:“善耆王爷向来与我不和,却派人送来这样的一封信,想必是大事。”

    “您看看便知。”

    “为了能让我活的长一些,我还是不看了。”

    “您这是~”

    “这封信进了静宜园,立刻跟来了两个尾巴,不知何人,但我让手下把他断了。”

    顾敏闻言色变:“没发现有人跟着,大人英明。”

    英敛之虽然创办报刊,组织教会,平日为人做事也带着一股子书生气。但是,英敛之并不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他自幼习武,杀伐果断。

    “门口杀两个人还能掩人耳目,但若是你们离府,我就保不了你们了。”

    赵不凡听得一头雾水,这是发生了什么大事吗?刚才看见有人被杀就让他挺不理解的,现在好了,这和他还脱不开干系了。

    咱不就是按照历史的进程做一些推波助澜的小事儿吗?赵不凡心想我把这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给你,你登报,阻止袁世凯卖国,不就完了吗?

    你当你的爱国英雄,我做我的两界买卖,互惠互利啊?

    怎么,还牵扯到我要是离开静宜园,还有被杀的可能。

    别说赵不凡一头雾水,就连顾敏的表情也是懵的。英敛之看到两人的表情,长叹一声:“你们知道《大公报》吗?”

    “不知道啊。”

    赵不凡和顾敏异口同声的回答,赵不凡诧异的看了顾敏一眼,心里琢磨,我是穿越来的,不知道《大公报》情有可原,你怎么也不知道啊?

    顾敏看到赵不凡不说话,赶忙用歉意的口气:“奴才只会伺候主子,对这些新事物并不了解。”

    你不知道就不知道呗,还把我的话抢先说了。赵不凡正琢磨着怎么把自己从这件事情里摘出来,却不想英敛之笑了笑:“现在你们知不知道已经没关系了,东洋人认定你们会把一些重要的情报透漏给报社。”

    “您处理的尾巴是东洋人?”顾敏诧异的问。

    “嗯。”

    “英先生救命啊。”

    “我书信一封你们连同六王爷交予我的内容一同送往天津,只要报纸上刊登了书信的内容,想必东洋人也骑虎难下,你们也就没有性命之忧了。”

    “奴才义不容辞。”

    赵不凡一看顾敏都表态了,马上也跟着表态:“奴才也义不容辞。”

    “好,我现在就写一封书信,你们连夜帮我送天津去。”

    ……

    两人拿着英敛之写给报社的书信,然后又拿着善耆王爷写的书信走出了静宜园。顾敏还在左顾右盼,赵不凡拉住了他,认真地问:“侍卫爷,您不觉得这事儿蹊跷吗?”

    “王爷所书关乎我族荣辱,有几个东洋人尾随也不足为奇,有何蹊跷啊?”

    “那个英先生看都没有看王爷写的内容,他怎么就知道写的是大事呢?”

    “公公的意思?”

    “侍卫爷手段惊人,救出汪精卫时,并没有被人察觉。那些日本,哦,不,那些东洋人根本不知道我们拿到了和他们相关的证据,所以,这尾巴跟着我们的的说法,是从何说起的啊。”

    顾敏摸了摸清人独有的大脑门,认真地问:“既然这事儿和我们没有关系,那英先生……”

    “王爷所书,全是窃国贼丧权辱国的条款,想必这个条款,英先生早就知道了。东洋人害怕英先生报纸的影响力,所以在静宜园布下了眼线。等我们来了以后,英先生趁着这个机会杀了眼线。”

    “为什么一定要等我们来了才杀呢?”顾敏不明白地问。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英先生让东洋人认为我们才是送信的人,等东洋人把注意力集中在我们身上之后,英先生的人已经把真正的内容送到《大公报》了。”

    “牛啊,赵公公,您真是内院的诸葛亮,足智多谋,咱们现在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