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都市言情 / 我成了娱乐之神 / 第四十二章 报应

第四十二章 报应

    林部长接过苏听风递来的茶,微笑着道谢后,缓缓坐下。他的目光落在苏听风身上,眼中闪过一丝赞赏。

    “小苏,你这次的作品真是惊艳了整个乐坛。”林部长抿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如愿》和《追光者》不仅在风云榜上取得了傲人的成绩,还有,你的作品可是狠狠打脸了那群不要脸的人,太解气了!”

    苏听风谦虚地笑了笑,回应道:“林部长过奖了,我只是尽力而为,这多亏了听众们的喜爱还有大家的支持和帮助。”

    林部长点了点头,表情严肃了几分:“你的成功并非偶然,是你的作品本身就足够惊艳。不过,随着知名度的提升,你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那些人也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的,我希望你能够保持初心,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干扰,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苏听风认真地听着,心中涌起一股暖流。他知道,林部长的这番话是对他的勉励和鼓舞,也是对他未来道路的一种期望。

    “我会记住您的话,不忘初心,继续努力。”苏听风郑重地说道。

    两人又聊了一些关于音乐创作的话题,气氛轻松而愉快。林部长离开时,脸上挂着满意的笑容,显然对苏听风的未来充满信心。

    苏听风送走林部长后,回到办公室,望着窗外的景色陷入了沉思。他知道,这只是开始,未来的路还很长。

    ……

    网络上总是风起云涌,十二月的榜单出炉开始,网友们就已经闹腾起来,现在更是吵翻了天。

    “苏听风的音乐有着治愈人心的力量,每次听到他的歌声,都能感觉到一种温暖。”一位粉丝在薇博上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如愿》和《追光者》的旋律太抓耳了,歌词也很有深度,苏听风真的是个天才!”另一位粉丝也在微博上兴奋地写道。

    “苏听风真是创作如泉涌啊,一首首好歌不间断,要是能保持下去,他会成为华夏乃至蓝星的音乐神话!”有人在网上感叹道。

    在这个丰富多彩的音乐世界里,每一种声音都有其存在的价值,每一首歌曲都有其独特的魅力。

    然而,即便是那些备受赞誉的艺术家,也难以避免来自各方的审视和质疑。苏听风,这位在乐坛上掀起波澜的新星,自然也不例外。

    网络空间,这片无垠的信息海洋,总是不乏批判的浪潮。一些自诩为乐评人或资深听众的个体,对于苏听风的音乐提出了质疑,他们认为他的作品虽然俘获了市场,却在艺术探索的道路上显得有些保守。

    “苏听风的歌曲旋律确实让人耳目一新,但这是不是太过流行化了,我们似乎找不到那种突破传统、触及灵魂深处的创新火花。”一位乐评人在自己的薇博中写道。

    类似的声音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形成了一股不容忽视的舆论力量。

    然而,当有人试图深入探讨这些批评的具体依据时,却发现那些质疑者往往含糊其辞,难以提供具体的例证或分析。

    有好奇的网友追问道:“那么,您能指出苏听风的那些作品在音乐上的不足吗?”

    “嗯,这...这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批评者支吾其词,似乎并未准备好如何回应,说不出来个所以然来。

    即使这样,也影响不了他们站在更高的位置评头论足。

    “苏听风的音乐虽然广受欢迎,但我担心它可能会沦为一种模式化的产品,失去了音乐应有的灵魂和个性。”一位乐评人在个人薇博中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愿》和《追光者》的确很好听,但它们能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成为经典,还有待观察。”另一位网友在音乐论坛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这样的说法有很多,他们是真的关心,还是别有用心就不得而知了。

    此时,在十月份发歌的那群制作人,其中有的不愿意放弃十二月这个机会,仍然坚持继续发歌的人就惨了。

    在苏听风再次登顶后,有许多网友回忆起他们曾做过的事情,于是纷纷跑到他们的社交账号下留言,给他们‘亲切友好’的问候。

    “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好奇,他们哪来的勇气继续发歌的?十月份挨的打还不满足?现在十二月份还来丢人现脸,我想知道他们的脸现在肿不肿,疼不疼,羞不羞?”

    “哈哈哈,估计是李静夕给他们的勇气吧!”

    “笑死我了,十月一群人围殴苏听风,结果被苏听风一个人压得抬不起头来,没想到十二月还有人头铁,继续送人头!”

    “可惜了,他们太怂了,十月的时候一个个都装缩头乌龟,没敢应祁老他们的战书,不然就更好看了!”

    “我估摸着这些人没脸见人了。噢…他们好像早就没脸了,那就没事了。”

    “加油啊,虽然现在的风头不在你们这边,绝大多数的人都觉得苏听风的歌更好听,但你们也不要就这么放弃啊,继续发歌啊!不然,我哪来这么多乐子看!”

    “看来十二月是属于苏听风的,你们是不是选错了对手?不过没关系,失败乃成功之母嘛,下辈子注意点就行了。”

    “没事的,就算全世界的人都不支持你们,我也会站在全世界那边!”

    其中,作为扛把子的何辰,他的社交账号底下更是热闹非凡。

    “辰哥,这是我最后一次这么叫你了。以后,你管我叫哥,我叫你辰小弟。”

    “小辰啊,人得有自知之明。我是相信你的,相信你永远都不如苏神。”

    “真是太难听了,听了苏听风的歌再听你的歌,吓得我赶紧重新听几遍苏听风的歌洗耳朵!”

    “辰老弟呀,你不行了啊,赶紧退位让贤了吧。人可以没才,但不能没德啊!”

    ……

    何辰的社交账号成了风暴的中心,评论区的数字飙升至十万以上,汇聚了无数的嘲讽与调侃。

    这场舆论的风暴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吸引了更多旁观者的目光,他们或是出于好奇,或是出于某种莫名的冲动,纷纷加入了这场声讨的行列。

    毕竟,落井下石,实在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还好,这个时候何辰的智商还是在线的,他没有被情绪所左右,没有胡乱发言,也没有采取删帖或关闭评论的逃避手段,而是选择装死,任由网友们发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场风波逐渐失去了最初的热闹,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新的热点。

    这个事情闹了几天,已经慢慢的平息下来。但那些制作人的日子并不好过,名声下跌,事业受到影响是一定的事情。

    这也许就是他们的报应吧,为难别人也可能是为难未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