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长生从制香开始 / 第17章 线香

第17章 线香

    离天明还有一段时间。

    小院其他人都沉在梦乡里,秦槐在院中洒扫出一片空地,面前的虚空中久违地涌现出熟悉的金色字迹。

    【小七宝无量劲(68/100):武学之道浩如烟海,但你已初窥门径】

    【九路无涯归一刀(30/100):常家祖传刀法,历时五代,再无人能现祖辈辉煌】

    如今他在小七宝无量劲的修行上已经度过了一流武者初始的气感萌生阶段,走到了气感圆融的境界。

    再往前走,就是用这股已经圆融无碍的气感,映照己身。

    走武道一途的武者相信,经过对肉身和技术的锤炼,所诞生的这一点气感里,蕴含着人身极致的样子。

    以这股气感内照己身,觉察诸般缺漏,修改雕琢,有的放矢,方能走进后天宗师境界。

    没有药浴等进补之物,只靠苦练和悟性在这个阶段已经很难走下去了。

    秦槐没有丧气,从浑浑噩噩的香奴日子走出来,他已经习惯了一步有一步的欢喜。

    而且修行日久,他早已有所察觉,小七宝无量劲的极限似乎不完全是王显所说的后天宗师。

    如果照着这个进度推进下去,虽然达不到先天境界,但应该是远超寻常后天功法,这本功法,或者说禅素法师,应该大有来头。

    日后说不定先天的机缘也要着落在自己这个师父和师祖身上。

    目前,小七宝无量劲进展缓慢,那他就先在刀法上下下功夫。

    常家这本《九路无涯归一刀》走的是万般变化归于一心的路子,入门容易,只需要掌握几式变化即可。

    但要走到大成,则需要从积累的诸多变化中找出唯一的一刀。

    也不过是苦练不缀罢了。

    寒夜练刀,萌发的气血逼走凉薄的空气,在体表冲撞出阵阵白雾,直到旭日东升方才停下。

    小院里其他人这时也陆陆续续地出来了,在酒楼上工的人起的总要早一些。

    看到院子里的秦槐,小帮厨凑上来,

    “昨儿晡时的时候,表哥来过,说是要给你递个讣告。”

    “我说你已经休息了,不好搅扰,让他留着我递给你,他不答应,估计等会还要来一趟。”

    秦槐点点头示意知道了。

    常家武馆那边的事情,他受了些好处,也办了不少事,其实已经算是了结了,奔丧和大殓如无必要,他估计是不打算去了。

    看难得能在清晨小院看到秦槐的身影,老厨娘主动下厨,给大伙整了些朝食。

    挥刀半夜正值腹饥,秦槐自然没有拒绝,和大家一起坐下大快朵颐。

    “秦先生这段时间不在,城外出了好大的事情。”

    厨娘几日前回了一趟县里探亲,看大伙吃的沉默,就起了个话头。

    “这段时间几乎每天都有县里进城失踪不见的,以前一趟两趟的家里人还觉得是人留城里不想回来了。”

    锦阳城下辖十二县,每天几乎都有县里的人赶路来锦阳城做活,秦槐在路上遇到的货郎就是其中之一。

    “可最近实在是多的过分,县里老人说是大虫下山,抓人过冬哩。”

    “几个县的老猎人凑了一支打虎队,给他们壮行的村民都是乌央乌央的一大片!”

    秦槐听着想起来之前车马行的伙计说的话,好些马夫坚信城外有妖怪,宁愿不做活也不出城了。

    干马夫的少做一单活就可能要饿肚子,能把人吓成那样的,真只是普通的大虫吗。

    “打虎队的事情,你要是听到什么新消息,劳烦告诉一声。”想了一会秦槐还是叮嘱。

    似乎惊讶于秦槐真会对这乡野之事感兴趣,老厨娘一下抬起头来。

    恰在这时,院外传来敲门声。

    小二起身开门,门外的正是说好了清早会再来的项君年。

    向其他人告声罪,秦槐单独走了过去。

    “看到秦先生还在这,我就知道先生是不打算去了,但是常少主……常馆主让我送信,我总得送到的才是。”

    站在原地犹豫扭捏了一会,直到秦槐催促,项君年才又说,

    “大家都说您是大地方来的人,可能还是什么世家的,锦阳城留不住您。”

    “我不图您有什么荣华富贵给我,收留我的是常家武馆,但我知道救我的是您。”

    “您离开锦阳城的时候,能不能带上我,做饭、驾车、采买我都多少会一点,绝不耽误您。”

    听到这话,秦槐心里很有些意动,之后不论是寻找更进一步的机缘,还是给禅素法师上香,自己都是要离开的。

    路上有这么个知根知底的人物未尝不好。

    但是离开锦阳城,漫漫天地,自己都不知道要去哪里,也不知道路上会遇到些什么,又如何能搭配着别人。

    当下也只能抱歉地摇摇头。

    项君年得了一个明确的态度,也不再奢望,紧接着从怀中取了讣告递到了秦槐的手上。

    正要转身离开,却又被叫住,转头便看到秦槐拿着三根包好的线香,

    “我怎么说也是在常家客卿挂过名的,人虽然不到也不能失了礼数,这三根香你帮我带去。”

    这三根线香是秦槐昨夜练刀空余,挑了一些剩余的香材揉制出来的。

    虽然条件所限没有太好的材料,但是在秦槐制香圆满手艺的加持下,绝对是锦阳城内能找到的最好的线香,更不用说上面还刻印了一枚宁神符。

    接过线香,项君年虽不明白三根线香怎么能称得上随礼,但还是谨慎地包好。

    既然秦先生不愿意带着自己,那就在常家武馆安心习武做事,这在以前也是想都不敢想的好前途了。

    项君年回到常家武馆旧址的时候,常馆主和张馆主正在灵堂前闲聊。

    看着项君年递过来的线香,张思溪有些好奇,

    “你们这位秦先生,人不来也就罢了,就送三支香是怎么回事。”

    “秦先生总是有他的理由的,一片心意,我去代他上柱香。”

    说完,常庆江抖搂了一下孝服的袖摆,举着线香站直了身子。

    张思溪跟着常庆江一路走到灵堂的香炉前,上面已经插了好几束香,是来过的宾客留下的,烟云缭绕。

    在一侧的火盆点燃线香,一套礼毕,常庆江小心翼翼地把它们插在香炉上,没想到异变陡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