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第三波 / 第五百五十五章 夜当宇航员 日享热沙漠

第五百五十五章 夜当宇航员 日享热沙漠

    在大XJ的火车上,孩子永远不会缺席,而漂亮的孩子也身边俯拾皆是。

    这次我的下铺,就是这么一位:

    一个6岁的下铺维吾尔族小男孩不停爬上来,活泼地没话找话,可能正是他太过显眼了,被列车员小姐姐指示让他爸爸带他去量身高,这孩子在火车上全程只说汉语,不看脸,还以为是一个汉族小男孩。

    “你在看什么书呀?我都会读呢!”小男孩对于捧着书的我很感兴趣。

    我的中铺对面,有一位很漂亮的维吾尔女大学生,染成栗色的头发被拉直,明显是做过离子烫,侧颜面部线条很清楚,很贴近莎瑄美人的标准,加上很浓的化妆,要不是不得不看到她的化妆流程,还真不知道往脸上刷粉与粉刷匠涂墙有那么相似的动作。这粉上得,那叫一个“浓”!

    一直到下车才有机会看到了她的正面:面部骨骼的轮廓很美,可惜皮肤不好,被她这样过度的浓妆给毁了,布满了疙瘩(粉刺),身材是标准的“以瘦为美”:蓝衣白裤,侧面看上去,真是瘦成“一道闪电”,当她侧卧的时候,那身形线还是很优美的一条曲线。

    小男孩在两个中铺的“小姐姐”和“阿姨”之间主动的攀过来、爬过去地游走着,不停地找话说。

    “你看不懂的,那是大人的书,你就算能读得出上面的字,也不会明白里面的内容和意思的。”大学生“小姐姐”给小朋友解释了他的好奇无用。

    但小朋友并不放过仔细观察小姐姐的一切行动。

    当女大学生背过身去,躲着他来化妆,就更引起小朋友无限好奇。

    就算是已经关了灯的夜行列车上,女大学生的“卸妆”用手机照明着悄悄进行,也引来了小朋友的攀起观摩。

    真是“熊孩子”,惹不起呀!

    入夜,终于大多数人都安静了,熄灯后在戈壁上缓行,时行时停的绿皮列车,让人们睡得更为安心,比起白天,夜里温度降下来了,总算是一切利于睡眠的条件都具备了。

    就这样准备“摇着,摇着,摇到外婆桥”,不对,摇到“KS噶尔”。

    正在调整睡姿,把头部的背包位整理了一下,让背包站起来,就腾出了半个脑袋的位置,可以让整个身体更加舒展。

    当一切整好,仰面朝天,却被一窗的月光倾入床头给吸引住了,不由得再把头向窗边移了移。

    这一移,才惊讶地发现,除了这是一个月明星稀浮云散布的夜之外,恰在这夜深人静之时,就从这个中铺床头的角度,此时仰望星空,居然可以发现一个完全属于“航天员”的宇宙视角:尤其是在戴着硬件的眼镜之后,高度近视镜把天际线变成的弧度,恰恰好把整个天空云图弯曲变形成了一个类似宇航员眼中看到的“被云覆盖的星球”的样子;而四周的的黑色地平线就成了深邃的宇宙无限空间;电线杆一个个飞速闪过,象是云端探下的信号线,眼前的整片天幕景象太过浩大,简直就是大片的即视感!

    这种真正意义上的“天翻地覆”的视角,完全颠覆了我对旷野星空的印象;空中的建筑物———那一个个经过的车站,就各个变得“不凡”了起来,黄色的灯光,就象是天国的驿站;根据相对论,这里的“空”与“实”;“天”与“地”完全置换了位置和概念,是一个全新视角,以前从没有发现过的视角!

    就这样贪心地看了又看,月亮一会儿隐入云团,一会儿又冒出来,而云团的造型也千变万化,遥不可及的更远天边的黑色似乎是那些应该是实地的陆地轮廓一般。

    不知不觉,看着这样的“大片”,睡意渐浓,终于入了梦乡。

    或者是因为梦前所见,太过美好,这一夜,我做了一个好梦:一群编辑推荐了一批新书,其中我的这部《第三波》赫然在列,封皮和我在网上发布的一样的苍茫黄色封面设计,我还特别走近去看是不是自己的书;梦中还有亲人,我二姐在做饭,处于一群人的矛盾中心,但她还是明哲保身地圆滑处理了;还在梦中看到有人横跨着两个对面的卧铺,象一个“拱桥”那样睡觉,就为了凉快,可能今天被小男孩来回折腾太多遍了吧!

    人们按年龄醒来,经过一夜旅行,最早醒来的是老年人这一拨。

    邻档的两个60多岁的老太太搭伴儿旅游,晨曲是从她们俩的交谈声中开始。只听到其中一个教育另一个,说她已经游遍了除XJ之外的祖国大西北了,这次是来填空的,她说:“这个年纪,乒乓球打得再好也羸不了别人,只能是图一个健康、开心罢了。60岁还不可以确定人生成败。”

    第二拨醒来的是有公务在身、快要下车,或者早起习惯的人群。

    60岁的阿姨旅客和她同档一个来支医的年轻男医生聊天说:“你别只会医术,还有好多生活常识都得懂一些啊!比如海拔什么的。”

    男医生有礼貌地诺诺浅答着,并不太多话,而俩老太太则继续聊关于服务业就业、空姐漂亮、但特别忙碌之类的旅游话题;声音细碎,渐渐地被后续起来的人们的聊天声给淹没了。

    能到坚持到最后起床的,是我和对床中铺的女大学生。

    实在是热得睡不住了。

    在世界第二大的沙漠的边缘,夏日,没有空调,还烧煤的火车就只是停着不走,就足以解释什么叫真正的“煎熬”;这倒让我回想起了在广州静风的三伏热天里,周末只是干躺在硬木板上的竹席上,整个人往下面直接流淌着汗水,那无空调和大自然死扛的日子。

    为了能有点隐私,得以换好衣服,我早已做了准备:

    随身带了两个硬皮记事本,一本用来坚持秋说英语晨读,一本用来记小账;我就把其中一本的硬皮本的部分封皮硬纸撕下来,撕成几份,长方型,再配合上预带的小燕尾夹,就可把它们塞进上铺的底部包边缝隙里,夹着围起一圈丝巾来,不仅可以防晒、防尴尬,脚底不用直接对着过来过去的人的头部,还可以方便换衣服;火车行进的时候,被两边窗户的过堂风一吹,还飘飘洒洒的,很美,眼睛很享受。可唯一的缺点就是,火车一旦停下来,没有风吹时,呆里面可就给热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