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汉献帝了 / 第二章:风起。

第二章:风起。

    长安,未央沧池石亭

    “朔是第一天,晦是最后一天,十二天前和王允度过,那就是这个月还有十七天”刘协捧着一本孝经,却走神了,自从来到长安,王允每个月还来讲解一下,自从生病开始,也就没有老师教了,古文晦涩难懂,自然无心研读。

    越想心头越是烦躁,刘协干脆放下了书,叫人拿来地图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来人,拿一副舆图来”

    不多时,一宦人便手捧着一副舆图放到了刘协的面前,展开舆图,刘协眉头一皱

    “嗯?这地图和后世的差距也太大了,我先来看看我在哪,长安在哪呢?”看了半天,也找不到自己想找的那几个城池,索性大喊了起来,

    “谁会看图?有没有人会看图!”

    没有人回应,自从董卓进京除掉阉宦后,大肆打压太监,有时候甚至因为就是想杀,便屠戮一番,现在导致汉宫里的太监人人自危,丝毫不敢跟皇帝多说一句话,深怕沾染上干政弄权的名声,即使皇帝才十一岁!但满朝公卿可不听你解释。

    “都是哑巴吗?你们不会,给朕找一个会看的来!快点!”

    自从和王允见完面,刘协也想明白了,自己虽然不会说汉代官话,他们听上去是有点奇怪,但他们是能听懂的,权且就当作生病把声带病坏了。总比让人把自己当作傻子强!所有话语也多了起来。

    不多时,一人便被带到了刘协面前。

    “臣拜见陛下。”

    刘协看了一眼,衣着上看上去不是宦官,应该某世家大族的子弟,也算当时的文化人!

    “你是何人啊?”

    此人明显一顿,听太医令说皇帝生病把嗓子病坏了,这怎么还失忆?

    “呃,汉臣侍中杨琦拜见陛下”

    刘协一听,姓杨,应该是汉末杨氏那一家子,他们杨家有谁呢?杨?杨?杨修!诶,杨修生出来了没,现在或许跟我一样还是孩童吧?

    “汉臣侍中杨琦拜见陛下”杨琦看刘协没理他,以为是没听见,便又喊了一遍

    “爱卿,免礼。”

    “上来帮朕找几个地方。”

    “是。”杨琦屈步向前,刘协则让人拿来了垫子

    “许县,小沛,长安,还有襄阳,给朕圈出来”说着便将舆图推到了杨琦那边

    片刻,杨琦便用笔圈了出来,交还给了刘协,杨琦看着小皇帝正认真的研究舆图,心里也起了疑,皇帝小小年纪,不治经,拿着破地图在看啥啊。

    “你家里在朝为官出众者有几人啊?”刘协看了半晌地图,突然冒出这么一句。

    “出众者唯臣从弟,杨彪”

    “哦?可有叫杨修之人”

    “有,正是杨彪之子”

    “在何处,可召入宫中吗?”杨琦明显没搞懂皇帝想干什么,只能顺着说下去

    “需些时辰”

    刘协听到这话,心里一想能来就行。身边可算有聪明人了,日后有参谋了,要是董卓那边的贾诩也来就好了。

    “不急,去通知他吧,朕有的是时间。”说罢,杨琦就与身边一黄门侍郎耳语两句,黄门侍郎便去寻杨修去了。

    杨彪在三国演义里是不算忠臣,但也是汉臣,应该和正史出入不大,那这样的话,杨琦也应该是大汉这边的人,可以一用,董卓马上身死,我得赶紧联系在外的大汉忠臣才行。

    “杨琦,我身边可还有忠实可靠之人?”

    “啊?”杨琦又是一顿,不明白皇帝是什么意思。

    “呃,就是大汉忠良有没有?”刘协又是一问,这一问可把杨琦吓到了,立马从跪坐变成了跪在地下,紧张地看了看周围,高声说到:

    “满朝公卿皆是大汉忠良,圣天子大可放心!”

    刘协看着杨琦这副作为,知道他是担心周围有董卓耳目,虽然迁来长安后,董卓对皇帝的监管放松了,可以和公卿们随便见面,王允又筛选了一遍内侍,可谁知道还有没有漏网之鱼呢。

    自从和王允谈完话,刘协便发现了自己那次还是太大胆了,万一那天见面的事情传到董卓耳朵里,这自己怕也是凶多吉少,刘协知道了身边人的重要性,这十几天便细致观察了身边的每个人,根据特点,采取针对性的一个一个攻克,该赏赏,该罚罚,遇到实在是胆小怕事,顽固份子的那种,早就都被刘协踢到外围了。

    想到这,刘协便笑着说:“爱卿大可放心,周围都是朕的人,不必紧张。”

    杨琦一听,暗道:“胡说,周围分明就有好几个司徒王允的人,怎么就都是皇帝的人了?”

    小心!小心!切记小心!杨琦想到了这几日从弟杨彪对他的嘱咐,当他问及原由时,杨彪也不与他分说,只叫他小心。此刻杨琦更紧张了,皇帝还是太小了啊,分不清善恶,大汉希望全在于此了。万一皇帝要胡来,我得拦着啊,我弘农杨氏,世受国恩,四世三公,我不能陷皇帝于险境啊,那我就成大汉的千古罪人了。

    “臣没有紧张,满朝公卿一心为国,陛下大可放心!”

    刘协得到如此答复,大感无语,这些人怎么如此胆小?那为何在杀死董卓后处置西凉军时不小心一点呢?我看啊,这满朝公卿全是酒囊饭袋!不然大汉何至于此,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大汉国恒以弱灭,独汉以强亡的原因!废物!都是废物!

    刘协语气一重:“那可有能替朕传信之人?”

    杨琦又小心翼翼的答到:“黄门侍郎,侍中,常侍皆为天子近臣,皆可为陛下奔走。”

    “姓名!”刘协心里想到,为什么他们都要如此小心?真是无趣。

    这皇帝要干什么啊?给谁传信,去年十月太史令望气时说会有重要大臣死去,皇帝这一瞎搞,说不定董卓又要血洗朝堂,这报谁名字就是害谁啊!看来只有自己接这个苦差事了,唉。

    “臣愿为陛下驱使。”

    刘协眉头一皱

    “就你一人,不够,朕要给三人传信,你再推荐两人”

    “呃,侍中种辑,伏完也可。”

    “好,你与他们半个时辰后来石渠阁,朕在那里等你们。”

    “臣,遵命”说罢,杨琦便退了下去。

    刘协看着杨琦退去,叹了口气,怪不得在历史中,曹操能说出:

    “四海之内,可有人胜孤一筹”的豪言壮语

    刘协又想到曹操的那句

    “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

    上一世在一群土鸡瓦犬中显出两位英杰,这一世或许可再加一位,我,刘协!

    “曹老板,刘皇叔你们赶快来到我身边吧!我是明君,受过教育的那种!”刘协暗自感叹。

    刘协又看向地图,天下都在打仗,身为皇帝手里却没有一只如臂使指的军队,难成大事矣!

    从长安到豫州许县这么远,后面有李傕郭汜的追兵,中间还有农民起义白波军,这汉献帝当年怎么跑过去的!现在一看这历史中的汉献帝还是有点手段的,不是那种软弱的人,因为以他这个现代人来看,这咋跑也跑不过去,大概率会被截杀。

    其实,在历史上,汉献帝刘协显得也并不是很懦弱,董卓第一次见刘协哥两,当时的皇帝是刘协哥哥刘辩,刘辩吓的话都说不明白,小小年纪的刘协却站出来,与董卓答话,对答如流,这也可能是董卓要立他的原因吧。后来在李傕郭汜破长安后,追献帝到宣平门下时,汉献帝居然能壮起胆子询问道:“你们目无王法,作乱京城,到底打算作什么?”

    还有在东归洛阳途中,最危险时,身边虎贲羽林护卫已不及百人,是时,李傕近在咫尺,当时身边招安的白波军将领李乐说,陛下上马吧,赶快跑。刘协却说:不可,我不能辜负百官。

    当时刘协也就是十五岁。放到后世也才刚高一,却能临危不乱,实属罕见。

    不过这一世的刘协,由于没有记忆,对于这段历史更是只是通过三国演义了解。所以,兴许这一世思想上要比历史上的刘协更加成熟,但心智却有可能不增反降。

    这一世的刘协,已经和时下脱节了,仅凭一本带有戏剧性的小说三国演义,怎么可能全面的了解和体会英雄辈出的东汉末年!肯定不能!

    或许这一世,

    “天下英雄,还是唯使君与操耳!”

    杨琦走后,刘协收起舆图,带着身边众人前去石渠阁,等待杨琦三人,刘协大步向前,满面春风,已经在幻想着自己手下文武齐备,天下归一,自己则是圣天子坐堂,垂拱而治。想到此时,即使刮着风,刘协还是咧着嘴笑了起来。

    一阵风吹进了沧池的石亭,将刘协随手放在桌上的孝经吹落在地,而孝经底下赫然是法家名著

    韩非子!真正的帝王术!

    你读孝经,说古文晦涩难懂,自然无心研读,读帝王术就能读懂了?

    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晦涩难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