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坏了,我成汉献帝了 / 第十五章:招安?

第十五章:招安?

    “你射我干嘛?”

    “奶奶的,两军交战不斩我,不知道嘛!”

    刘协出来时,小卒还在骂,刘协喊了几句后见城下人没有理会,便叫来几名弩手,朝着小卒一起射去。城门外西凉军的那几个小卒正骂着高兴,衣服都脱了,结果城墙上突然射出几发弩箭,属实吓了一跳。

    “聒噪,我喊你你又不听。”刘协一边说着一边就将手弩丢给了站着旁边的刘风。

    “底下人听着,朕乃大汉天子,速速回去,叫你们的将军出来答话,若敢延误,朕便派刀斧手,自去取来!”

    底下人一听是皇帝来了,也不搭话,直接回身牵马,上马朝着营地驰去。刘协见人远去,便靠在城墙上看起来风景。

    “陛下!李傕不会来的。”

    刘协转身给了刘风一个重重的脑瓜崩。

    “何以见得?”

    “陛下军弱,而李傕军强,陛下贵为天子,李傕又乃贼首,天下岂有天子与贼首相望之事。”刘风一边揉着脑袋

    “嗯,你小子最近长脑子了哈,但不多!”刘协看着比自己小几岁的刘风一边揉头一边咧着嘴说的样子很是开心,虽然这一世刘协并不大,但上一世的年纪正是二十出头,看刘风就像看自己的弟弟一样,自然是多了一份喜爱。

    “徐荣!给朕搬把椅子来!这盔甲太重了!”

    徐荣一脸黑线,心里想着啥是椅子啊。

    徐荣埋着头说到:“陛下,臣不知何为椅子。”

    还在伸懒腰的刘协一个激灵,坏了,忘了这时候的人还是席地而坐,就算是椅子的前身胡床也得等到三国魏晋才能传进来。

    刘协赶忙回到:“啊,朕突然想起此地没有此物,等日后再让爱卿见识一番。”

    徐荣又问到:“臣刚刚听说陛下说盔甲沉重,不如陛下回城楼当中,可小憩一番。”

    刘协挥了挥手并说到:“算了,朕就在这等着吧,他们骑马应该也快。”

    一炷香的时间过去了,刘协没等来李傕,反而是等来了老王允。

    王允很不客气,来到刘协面前扑通就跪下了。

    刘协也是一懵,心里想不明这王允是唱哪一出,他怎.....不喷我?

    紧接着王允便叩头不起。

    刘协见王允也不说话,只好上前去把王允扶起来,说到:“爱卿这是怎么了?何以至此啊!”

    王允则回到:“臣使陛下处围困之中,是臣之过也。臣有罪,请陛下责罚!”说罢,便又扑通一声跪了下来。

    “爱卿不必自责,朕虽被围困,但朕不是还好好的吗?”刘协嘴上虽然说着甜言蜜语,但一听王允是说此事,心里便已经开骂。

    你这个老东西,当初不听我的话,现在你说个屁。

    “陛下,臣罪责难逃,等此战过后,臣自取廷尉处领罚,但今局面危难,贼军势大,还请陛下回宫!”

    嗨,说半天还是让我回去啊!我回去了,李傕来了怎么办?上次朝廷议事你坏我好事,你现在还想故技重施?我是努力匡扶汉室,你是使劲把我往火坑里推!

    “爱卿,朕自有办法,大可不必作如此姿态!”刘协说完便转过身去,以便让王允自己识趣退去。

    可王允不依不饶:“陛下,若是想招降李傕、郭汜等人,无异于饮鸩止渴!”

    这次刘协没有理会王允,而是直接对徐荣说到:“徐荣,请丞相回去休息!”

    徐荣屈步上前,弯着腰对王允说:“请丞.....”

    王允瞠目一视,暗哼一声。徐荣只好退下。

    王允又对刘协说:“陛下!李傕、郭汜皆是董卓爪牙,若是陛下收服,虽可平此乱,但朝廷必人心浮动,再起一乱啊!”

    就在王允疯狂对着刘协输出时,终于西凉军的营帐中荡起了尘土,刘协远远望去,看来是李傕要出来了!只好回身对王允说到:

    “丞相!朕之前说要安抚西凉军,你非要使皇甫将军讨伐,若不是你,朕岂有此难!你休要多言,你只需在旁看朕如何化解此事即可!”

    王允叨叨着刘协早就烦了,现在刘协一生气,王允也是一惊,但片刻之后王允则是以更加猛烈的语气回到:

    “陛下之前说要干大事,改革官制确是一件大事,但陛下只发出了一个笼统的诏令,现在朝廷上下政令混乱,新的官职无人担任,旧的官职又被裁撤,新旧之间,乱作一团。臣本为相国,又为丞相,朝廷诸事只好便宜行事,朝廷若是没有臣,只怕早已在陛下的诏令中发生朝廷乱政之事,故并非臣不想退到一边,实在是臣不敢啊!臣只怕这一退,便是将我大汉推入万劫不复之境地啊!”

    顷刻之间,王允便泪如雨下。

    刘协自知自己在官制上理亏,确是时间太紧,没有完善,但眼下有更重要的事情,只好语气一转,温柔的对王允说:

    “丞相辛苦了,是朕尚小,做事草率,但朕这次真的需要做一次主,如果这次朕做不了主,那朕这一辈子都做不了了!”刘协说完便是一叹。

    王允哭着说道:“陛下!陛下啊!陛下是应天之子,是天下的主!没有什么是陛下做不了主的,老臣只希望,陛下可以听老臣之言,不要行此有害无益之事啊!”

    刘协听后,眼里也是泪珠打转,只好再让徐荣将王允请下去。此时李傕也到了城下,刘协只好再次转身去到城墙靠外的这一侧。

    这次王允没有倔强,但在徐荣的搀扶下只是站到了张昶一边,并没有远去。

    城墙下,不仅来了李傕,还有董承,张绣等人和一干护卫。

    刘协望去,也不知谁是谁,只好大声问到:

    “城下是何人啊?见朕为何不跪!”

    言罢,就见李傕等人齐刷刷下马行礼。

    “叫李傕上来答话!”

    李傕带着几个护卫催马上前,在马上行礼说到:

    “臣李傕拜见陛下!不知陛下有何诏令,唤李傕前来!”一边说着,一边虎目微眯,寻找城墙上藏在暗处的弓弩手。

    “哦。朕也没什么事,就是想问问你,你带这么人马来干什么?”

    “臣,听闻太师遇害,陛下又被奸人所挟持,故带兵勤王,以清君侧!”

    “原来如此,朕还以为,将军是来杀朕的!”刘协装出恍然大悟的样子说道

    “陛下大可放心,有臣在,绝不让宵小伤害到陛下,还请陛下打开城门,以免与王师起兵戈之事。”

    “将军刚才不是还说朕被奸人所挟,怎么现在又让朕打开城门,朕到底有没有被挟持啊?”

    “呃……陛下,天资聪颖,胜于常人,自然跟常人被挟持是不一样的!”

    李傕被刘协这么一问,也是一愣,不知如何反驳,只好找了个这么离谱的理由来完善自己的逻辑。

    刘协听后大笑,便说:

    “将军说的是,但实在是惹朕发笑,既然如此,朕只需将军一人入城,手刃奸人即可,何须将军身后这数十万大军!”

    李傕不知道怎么回答刘协的话,只好语气一转,说到:

    “陛下!两军阵前,何以说笑!还望陛下让那王允老贼和吕布这逆贼出来,斩首示众,以谢天下!”

    刘协又装出一副天真的样子说道:“将军的意思是朕身边的奸人是王允和吕布二人是吗?”

    李傕以为刘协尚小,真信了他的话,面露喜色,赶忙说到:“臣正是此意!”

    刘协嘴一撅,又问到:“可是朕知道此事还有司隶校尉黄婉、骑都尉李肃、尚书仆射士孙瑞等人参与,是不是也应该把他们都杀了?”

    李傕一听更高兴了,笑着说:“陛下圣明,当是如此!”

    刘协听后,头一歪又回到:“可是是朕让他们干的怎么办啊?将军不会把朕都杀了吧。”

    李傕一听,脸色一变,这小皇帝莫不是在拿我打趣,便回到:“陛下说笑了,臣已经调查清楚了,此事都是王允老贼谋划,与陛下无关!还望陛下打开城门,不然臣的兵马就要攻城啦!”

    刘协见李傕装不下去了,索性自己也不装了,大声的喊道:“将军不要着急,朕还有一事,办完此事,朕即可开门!”

    李傕嘴角一扬,朝廷上下果然都是软骨头,只要兵戈一指,便如羔羊一般

    “陛下所说是何事?”

    “贾诩可在城下?”

    “文和没有来,陛下可以跟臣说,臣代为转达!”

    “你不行,文和不来,也得叫一个文和身边人才行!”

    李傕见皇帝态度强硬,只好让护卫将后面看戏的董承叫上前来。

    之前在西凉军小校回去禀告后,李傕并没有立刻出发,而是升帐议事,西凉军各部便商定李傕面见皇帝时,张济则派侄子张绣跟随,贾诩和董承之前是牛辅部将秉持着抱团取暖的原则,也自成一派,派董承出马,而郭汜虽然跟李傕并非一派,但表示要看管大营,以防偷袭,并表示信任李傕,就不派人了。所以李傕才会耽误这么长时间,让刘协在城门上饱受王允折磨。

    “陛下!此人乃是董承,是与文和共事之人!”

    刘协一听,董承倒是也可,三国演义里写的他正是我的老丈人,应该可信。

    “你便是董承?”

    “臣,董承见过陛下!”董承表现的确时要比李傕恭敬许多,刚刚李傕是在马上行礼,现在董承则是大胆的下马行礼。

    “嗯,好!朕这里有一个东西,还请你转交给贾诩。”

    “还请陛下试下。”

    刘协朝着旁边的刘风打了个招呼,刘风便将刚刚在城楼里刘协写的书信绑在弩箭上,然后又安在了弩机上,递给了刘协。

    刘协接过来,刹那间突然恶趣味又上心头,火速瞄准马上的李傕,快速的扣动扳机,弩箭快速的朝着李傕射去。

    李傕虽然刚刚放松了,但刘协也是二把刀,射歪了一点,弩箭插着李傕的盔甲,直插入地下。

    李傕大怒,随即质问:“陛下这是何意?”

    刘协则是又恢复了那一脸笑哈哈的表情,打着哈哈,对李傕说到:“哎呀,不好意思啊,爱卿,朕不小心射歪了,下次一定射准点。”

    当然,刘协是真射歪了,他是冲着射死李傕去的!

    “陛下之事已经做完还不快快打开城门!陛下莫不是被奸人所教,要为背信弃义之事!”

    刘协没有搭理李傕,而是冲着一边的董承喊道:“你速速把信交予贾诩,他看后自又定夺!”说罢便走,走两步后又回身冲李傕喊道:

    “你日后多看些书,尤其是负荆请罪那一段,朕怕日后你背后不是荆条,而是万箭穿心!记住了啊!”说完领着文武便下了城墙。

    李傕见皇帝走了,自知自己在待下去也是无趣,只好引兵回营,一行人又是扬起一阵尘土。

    刘协从城楼下来后,褪去盔甲,又恢复了轻松的状态,便问到:“丞相,朕表现的怎么样?是否合你的心意啊!”

    “陛下,臣思前想后,还是觉得招安此事不妥!”王允面色沉重。

    刘协一听,也不在问了,知道王允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又对旁边的徐荣说道:

    “徐将军!今晚又好戏看了,务必加强戒备!”

    “徐荣,得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