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5.1.7.2.3窗户缝儿

5.1.7.2.3窗户缝儿

    5.1.7.2.3窗户缝儿

    冬天小村人们为了阻止冷风钻进来,就用窗户纸裁成一厘米宽的纸条,用糨子糊在那些缝隙上,阻挡冷风,这又叫做糊窗户缝儿,小村人叫做遛窗户缝儿,一直到我上初中的时候,还在做这样的事情;一个实际情况是同一时期,城里面的房子楼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密封性能了,遛窗户缝儿怕是已经成为历史了吧。

    那时候小村人们都是非常熟悉遛窗户缝儿这样的事情的,也都会干这个活儿,小到七、八岁的孩子,大到几十岁的老人,都能够干这个活儿。有关遛窗户缝儿我们在后面会有一个详细的叙述,这里我们不再多说了;我们说七八岁的孩子会干这个活儿也不过分,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校里面也是要遛窗户缝儿的,也是独立来完成的,爷爷奶奶也不会去帮他们做这样的事情。

    野生的芦荟被请进温室里面,加以呵护,出于一个美好的愿望;没有了大自然的风风雨雨,缺乏了抵御的能力,久而久之变得脆弱了,弱不禁风了也是有的;道理人们都懂得,做起来又未必按照这道理去做,这也或许就是一个实际,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

    小村人管窗台叫窗户台板、窗户塔板,是架在窗台墙上面的木质板材,同现在(2022年)的样子差不多,不过现在的窗台上面没有了向外流水的窟窿,那个窟窿小村人好像叫做窗户眼儿;沿着窗户流下来的雨水就从这里排出到外面去。窗户台板突出墙外面一些,里面流出来的水不会淌到窗台墙上面去。

    那时候的窗台板从里面看向外面是有一个向下倾斜的角度的,里面高一些,外面低一些,雨水不会沿着窗台板流到屋里面窗台下面的土炕上。一年分四季,到了冬天那个窗户眼儿是会漏风的,就需要塞上它。

    糊窗户缝子小村那时候叫做遛窗户缝儿,这事情在小村怕是有几十年的历史吧,至少在我生活在小村(出生)之前就有了,在我离开(搬走)小村的时候,有的小村村民还在使用着这样的方式来阻止外面的风透进屋里面来,仅此而言距今也有四五十年了是真实的。然而一个可以想一下的问题就是:小村的这个生活环境不是小村人们独创的,是继承自小村前人生活的,而小村前人的生活又是继承自他们的前人的。

    小村那时候的窗户都是木头做的,窗框、窗扇都是木制的,钢材以及塑料做为建筑材料,那时候还没有进入小村居民的生活。

    木料做为建材是有着很久远的历史的,各个时期的房屋建筑当中都能够看到,很多建筑当中是少不了木材的身影的,这是从久远的时代流传下来的建筑材料,也还有的恢弘建筑主体就是木材;想建造一座宫殿是一回事儿,建成了是另一回事儿;建成了毁于天火,又重新建起来,也还是木材的,就不是偶然的事情了。

    钢材在小村那时候还是很缺的物资,这个说法好像也不确切,有点以小代大了,整个天朝在那个时期都是缺乏钢材的,好像也不是什么不可说的事情。

    一些重点工程需要钢材还是需要优先解决的,农村民房的建筑还真的难以见到能够用来做建筑材料的钢材,我们说的这个时期已经不是大炼钢铁那个时期了,那个时期已经成为了过去了。有缺乏也会有过剩,这个道理是什么我说不出来,不过过剩的钢材,也还能够用在基础环境建设上的;基础环境改善了,等到了投资大环境好了的时候,资本会优先选择基础环境好的投资环境;这个是资本社会的事情,至于产业环境嘛,另说。

    塑钢塑料这些建筑材料在小村那时候是没有的,似乎在小村所在的县城里面也是见不到的,这个似乎也都不确切,可能是那时候还没有塑钢或者塑料这样的建筑材料。

    木制的窗框、窗扇也是要区分材质的,并不就是所有的木料制作的门窗都有一样的性质,比如说都能够不变形,都能够经久耐用。有很多门窗就是使用小村常见到的木料制作的,比如杨木甚至柳木。杨木是杨树破成的木材,杨木的性质决定了它容易损坏,由杨木制作而成的门窗自然就无法摆脱这样的问题。

    木匠师傅制作门窗的时候还是很精心的,但是变形的问题并不在于他们的手工精细与否,变形之后的门窗(扇)与门窗框之间就会出现缝隙,这个缝隙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冬天冷风钻进屋子里面就影响了屋子的保暖。我当年在小村生活的时候住的两间房子都是松木梁柁、檩子、椽子的,窗户也是松木的,比起那些杂木的房子来说,还是好一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