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其他小说 / 村语村言 / 47章 谱系

47章 谱系

    47章谱系

    说到敬祖这个话题,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早期小村就没有我们现在(2022年)电视剧里面看到的场面,有的仅仅是小村人平白朴实的、对于自己逝去的亲人的怀念,也没有看到过小村的人家有很完整的谱系的。

    小村曾经在一定的时期里面有经历过一次运动,据老辈人讲说是要破除旧思想的遗毒,凡是与旧思想有关的物品、建筑以及想法都在其列,供奉老祖宗的家谱也没有幸免,很多家谱被付之一炬。而在那之前或许有的小村人家还有完整的谱系,这话的真假与否我没有考证过,仅仅是听老人讲过。

    后来我在小村看到的家谱,大抵都是在那之后慢慢的恢复起来的,小村没有比较大的谱系存在,从另一个方面也证实了小村人没有大家族的后裔,而从一些资料上来看,小村人是在清朝末期逃难来到这里的,从来源上看,大抵是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以及河南、河北及其周边地区逃难过来的,并且多数都是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们,这并不是有意污蔑小村人们,真实的是小村真的没有大的家族。

    那时候在小村看到的家谱是黑白色的或者是蓝色的图案,背景也不是纯白色的。最上方画有两个老人,常见的是男的带着员外帽,也有的是带着乌纱帽的。在人像的下面有一些类似于表格的格子,里面写着已经逝去人的名字:男的写着名字,女的就只写着一个姓,外加一个“氏”字,比如女的姓张,就只写着张氏,没有名字。所以在家谱上面能够看到的就只有某某氏,如果同一辈分上有几个同姓的,在名字上并不能够区分的清楚。

    在表格的下面,有的就是空白的,有的还绘有一些图案比如人物或者庭院。家谱在小村人的通俗称呼中又叫做家谱挂画,在小村是过年的时候才拿出来供奉祖先的,这个过程小村那时候叫做请出来家谱,而不是说拿出来;平时是收藏起来的,家谱挂画的大小类似于现在的整张纸的大小,是一开本的,大约相当于小村那时候的年画儿的两倍大小。

    年画儿是那些年小村过年时候的一个风景,大小相当于现在的二开本吧,年画儿在大约距今四五十年前的时候在小村已经是彩色的了,内容那时候有象征喜庆的连年有余、五谷丰登;有象征人丁兴旺的胖娃娃;有象征忠烈的精忠岳飞、老将黄忠;也有象征爱情的宝玉黛玉、游湖借伞,比如那时候的一幅年画儿的名字就叫做夜探潇湘馆,画的就是贾宝玉与林黛玉的故事;也有历史题材的比如文姬归汉;象征英勇善战、忠心事主的长坂坡赵云救阿斗;也有一些在历次革命当中涌现出来的英雄人物,等等不一而足。

    类似于连续故事的比如长坂赵云,通常的做法是两张年画的幅面,每一幅年画上面画有八福小一些的画面,下面还配有文字说明。应该说这样的风格是集故事美术于一体的设计理念,在那时候还是很吸引人的。

    那时候小村能够见到的年画儿大多数都是外来的,本地是没有生产的,比较常见的也很有名的就是某柳青年画,现在也很有名的。

    我们回来接着说家谱。那时候在小村祭祖的时候能够看到的大约有两种区别比较大的,一种是供奉的家谱,那时候小村人私下里称之为家谱挂画的,正式的名字叫做家谱;另外有一种是叫做三代宗亲的,俗称窝两个角的红纸。

    家谱平时收藏起来并不摆在供奉的桌面上。我在小村生活那些年早期收藏家谱的方法也就很简陋,大抵就是在墙上钉上钉子,搪上一块木板,之后把家谱卷起来,放在这块木板上面,等到了来年过年的时候再请(取)下来供奉。

    小村那时候供奉家谱,实际上是缅怀祖先的一种仪式,大约是在除夕的时候开始,到初二的晚上就结束了,也有的到初四,甚至更长一些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