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02】芙蓉水阁

【002】芙蓉水阁

    【唐】朱景玄

    【楼居半池上,澄影共相空。

    谢守题诗处,莲开净碧中。】

    冯家二女润又梦到那个黄昏了。

    她梦到小时候和四妹冯姗在芙蓉花园的九曲回廊玩耍,园中秋池开着莲花,白色的莲花初出碧水,香气袭人。她们换了新裁的衣裳,梳着一式的髻。

    听梳妆的丫鬟说,这是南朝汉人发饰,高髻花钿的妆容正好配她们衣袂飘飘的汉人衣裳。

    小袖短襦,已经有了后世唐朝仕女齐胸襦裙的曼妙瑰丽,长长的发在头顶盘了高高的双飞燕之后,披下直到腰间。

    镜中瞧着,确实像了振翅的双燕,她俩很是欢喜。再央着二哥冯脩在风筝上也画的燕子。

    冯姗一只,她一只,放到天上去,也是双飞燕。

    不知怎么的,两根线缠到了一起,突然断了。风筝越飞越高,冯姗追了过去,还有她。

    梦里的她非常清晰地知道,四妹冯姗冲撞了圣驾,而她被拦了下来。

    一左一右的,回避在水阁的台阶下。

    风筝就落在了水阁上。冯润有些不敢置信,偷偷在看。

    屋子后头的水阁,垂着竹帘,冯家嫡长子诞(字思政)在帘后排开棋局与人对弈。

    她见那人右手捻着枚白石棋子,左手轻托住流云广袖,谈笑间,那棋子已落在四角雕花檀木棋桌上。落子时,他抬眼,余光似乎注意到帘外的她在偷看,微微一笑。

    “起身吧。”

    水阁临秋池,池边杨柳拂水,风和日丽。燕子掠过叶细细的柳条,燕尾也似晚春里裁出花红柳绿的神奇剪刀。

    梦中的她自然知道来人是魏天子,却仍然只能和那时一样站着,和她起身的四妹冯姗一左一右地在水阁外站着。

    直到魏天子起身离开。

    风从水面来,她的头发太过于浓密漫长。在水阁外的回廊上,魏天子与她擦肩而过的一刻,像蔷薇的藤蔓一样勾住了他腰间垂下的玉佩。

    魏天子因此而驻足。

    她一时无措,避开他的眼光,小丫鬟丹蔻得她示意上前解开。

    却被人拦了下来。

    她的大哥冯诞随侍在侧。而彼时的她并不知道来人的身份,虽然梦中的她一早知道,也只能如彼时般窘迫地喊了声:“大哥。”

    来人看了她一会儿,换了身边宦官解下玉佩,递到小丫鬟丹蔻的手中。

    “拿着吧,回去之后慢慢再解不迟。”

    那是一块上好的美玉,温润如羊脂。

    玉佩上以错金工艺雕刻龙纹。细致的雕工,须发如丝,盘绕繁复,口衔爪勾,仍然和她的一绺青丝缠绕难分。

    冯润一时出了神。

    长乐冯氏,北魏异姓王族,她自家就能使唤宦官,也有龙佩龙杯等王族专属物件,乃至祭祖的礼器。

    往来的人家里便也多是王公大臣,也有拓跋氏的王族,又见她大哥在一侧作陪。

    而她大哥是昌黎郡王的世子,已经请封,赐爵南平郡王。她一时也猜不出来人身份。

    小丫鬟丹蔻不敢做主,暗暗回头看自家小姐。

    她轻轻地摇了摇头,说:“我的画像小绣已经进了宫。此去本是应陛下之召,等候朝廷选拔才人善赞等宫中女官之机,如何能收男人佩饰?丹蔻,就扯断那几根头发吧……”

    话音未落,却瞧见来人身侧的大哥冯诞略微颔首,有嘉许之意。

    神情却像是授意她收下玉佩似的。

    她微怔着,略微分了神,听来人问:“你是冯熙的女儿吗?”

    她低头,说是。

    “怎么不抬起头来?”

    这一下,她连“是”也不敢回了,只是盯着石栏杆外的水面莲花。

    “难道日后成了贵人,也要这样害羞吗?”

    她惊讶地略微抬头,接下来的话,魏天子却是和她大哥冯诞在说,“送进宫里的画像,太皇太后也瞧见了。冯家双飞燕,太皇太后和我瞧着都是好的……叫什么名儿来着。”

    太皇太后是她的姑母,名讳里便有个“燕”字,说是极好的,给了她三妹冯清。

    (此处为杜撰。太皇太后,只知道为冯氏,名不详,古代帝王妃嫔多是姓氏。)

    三妹冯清虽非她父亲正室博陵长公主所出,确是和大姐、族中行二的她一般无二,自小养在嫡母膝下。

    和这里南去的门阀士族仿佛,讲究门第清贵,源远流长,她家现在被称作长乐冯氏。

    冯氏显贵,从西汉文帝时期的冯唐开始,那句俗语“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流传到后世。长乐冯氏就是冯唐的一支,历史上出现了不少名人。

    尤其是经历了西晋末年的永嘉之乱,五胡十六国,冯跋、冯弘兄弟代慕容氏承北燕国祚,使冯家一跃成为北朝里屈指可数的汉人政权,因“北朝南冯”而闻达于诸侯。

    这是冯氏家谱。接下来的,则是冯润这些年听叔伯族人祭祖宴后往自家脸上“贴金”的大话。

    当不得真,权当一乐。

    长乐冯氏因贵为先文成皇帝的皇后冯氏而居庙堂之高,一朝封后,便有不少族人随她父亲冯熙来了京都平城,在这里安了家。

    且不说兄妹相见,涕泪沾巾。

    据说,先文成皇帝还见了皇后的哥哥冯熙,说是相谈甚欢,设家宴为其接风洗尘。

    ……

    鲜卑拓跋氏原居于额尔古纳河和大兴安岭北段,“统幽都之北,广漠之野,畜牧迁徙,射猎为业”,不比汉人先进的农耕文化乃至文明,“淳朴为俗,简易为化,不为文字,刻木纪契而已”。

    中原汉人诗书传家且不说,何况他们无故兴兵,以至中原战火连绵,非义战,遂将这些乱中原的蛮族一律叱之为“胡人”。

    野蛮如同没有开化的兽,不能承神州正统。鲜卑拓跋氏也是胡人的野蛮一支,划归东胡。

    继鲜卑慕容氏之后,乱中原的胡人纷纷意识到了这一点,这样的礼,如无形中的一道道栅栏隔阂。他们进来了,便也不想再退居蛮荒,进而学习汉民族先进的文化,移风易俗。

    因“魏”字具有美好伟大之意,而被鲜卑拓跋氏定为国号,并含有向江左东晋夸示自己是“神州正统”的意图。这里的君主、百姓都称呼他们的国家为大魏,但这并不是三国的曹魏政权。

    后来的历史,会将其称为北魏。

    平城(今山西大同),是北魏现在的京都,平城人已不再执着于被晋人所指摘的野蛮祖制,不合“礼法”的逐步纠正过来,诗书也兴,更是将礼佛与他们原始的图腾崇拜融合于塔寺壁画。

    他们汉化得彻底。

    或者说,他们觉得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这里。

    往上三皇五帝,近处说,也曾奉汉室皇帝的诏命,是名正言顺回来的。

    进而和一水之隔的南去北人论起“礼”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