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05】将军令

【005】将军令

    北地五胡十六国,冯氏北燕政权,勉强算其一。

    排名不分先后,但牌位实际靠后。

    这是在祖地的长乐家庙,密麻麻的,都是皇帝。进宫前回祖地祭祖,第一次进了内室,三辈人冯润也有些瞠目。

    昭成皇帝冯弘的几个儿子,于北燕内乱时各奔东西。

    北魏太武皇帝拓跋焘平辽西,昭成皇帝冯弘的三个儿子来投,封冯弘次子冯崇为辽西王,任命他为车骑大将军、都督幽平东夷诸军事,幽、平二州牧,全食辽西十郡,比之王国。

    一如昔日北燕太子冯王仁,冯弘三子冯朗被征召入朝侍奉,以奉行大国的诏令。

    可视作长乐冯氏在北魏的质子。

    冯朗内迁至长安,历任秦州和雍州刺史,散骑常侍,驸马都尉,使持节,征西大将军,封辽西郡公,后坐诛。

    冯朗的女儿冯氏出生后不久,其长兄冯某就因叔叔冯邈战败,投降柔然,而一起没入柔然。

    消息传回,北魏哗然。

    时年,北魏和柔然敌对,两国时有争端。朝廷在京都平城以北设置了六个军镇,自西而东为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怀荒六镇,拱卫京都北方。

    主要就是防范来自北方的威胁。

    来自北方的柔然便是北魏在意的一个。虽然自太武皇帝之后,一直被北魏所压制。

    也是燕在北方的一个对手。镇守辽西的长乐冯氏,需要协助朝廷防御的主要一方。

    这等事情,也是一言难尽。

    纵然又联姻又打仗的,可打了败仗,却也怨不得人。

    长乐冯氏自请罪。在这之前,长乐冯氏已经在家庙上祀,告知祖先。

    外人难知。三辈人冯润也只知道,曾祖冯弘四子冯邈连着三子冯朗的长子冯某,皆已被逐出长乐冯氏。冯氏子孙不许再提及他们。

    长乐冯氏自请罪。

    朝廷降罪,辽西郡公冯朗因此事而死。

    而冯润问过她宫里贵为太皇太后的姑母,听她姑母说过,她那时太小,对这些并无印象。

    “那你怎么入魏宫掖庭?”

    冯润那时已经知道,她日后也是要进宫的。

    也是因为她听到一种说法,说她姑母进魏宫掖庭,是因受到其父辽西郡公冯朗的牵连。

    “我那时还在襁褓里。”她姑母听明白了,微笑着说,“纵然要籍没入魏宫掖庭,也得先有‘籍’啊。”

    籍,户籍,古时上户口是有年龄限制的。就算上族谱,也要到了一定的年龄,才会正式取名序齿。

    换言之,冯润的姑母那时因为年纪太小,并不在北魏朝廷降罪的名单里。

    “那你怎么会是在魏宫内廷长大的?”问这话的是冯润的妹妹,冯清。

    不只冯润,家中的几个妹妹也是好奇。

    因为她们日后也是要进宫,或者和这里的王族联姻吧。

    “因为魏天子的恩典啊。”她姑母只是看着年幼的她们,微笑,某一刻,冯润以为她姑母喜欢她多一点呢。

    “恩典?”

    “大概也是因为我姑母膝下无子吧,便诏了我进宫。”冯润姑母的姑母,是先太武皇帝拓跋焘的左昭仪冯氏。北燕国主冯弘最小的公主和亲北魏。

    进宫前,冯润也是这么相信的,但她后来听到的消息,约莫是北魏朝廷事后觉得惩处重了些。

    胜败乃兵家常事,打了败仗就降,胜就升。这是现在各国通行的做法。

    很少夺了将军令,还要将军命。

    辽西郡公冯朗因战败降敌而来的株连的罪,罪不至死。通敌叛乱,并无真凭实据。

    这个恩典,就给了冯朗年幼的女儿冯氏。

    这样进宫的长乐冯氏女,一开始就是贵女,而非没入魏宫掖庭的罪人。

    他们这样的清贵人家,也是不可能有的。长乐冯氏教人规矩的书上就清楚写着:

    族老赐毒酒死。

    和天子仿佛,贵族也是有贵族的尊严和死法,这也是一种由上而下吧。

    冯润自小一直是被这么教育着的。

    而现在的她其实更清楚。实际上,就跟朝廷打仗号称多少万人马,从来就是虚报兵力。

    以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恫吓,明目张胆,最好吓破敌人的胆子。在这片土地上,杀戮从来不是战争的目的,亦非将敌人彻底摧毁,赶尽杀绝,而是以最小的代价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是始皇帝以一国之秦国统一了六国的关键所在。简单来说,这根本就不是战争能够做到的事情。

    现在都做不到。而长乐冯氏,或者这些家族,所谓家规族规,顶多将族人打一顿。

    现在北地的贵族间流行杖责,动辄上百下,也就床上躺半个月的事情。

    那已经是出离愤怒。

    正常也就跪一下祖宗牌位,饿他个一日三餐。而杖责的“杖”,冯润没有见过,家规不对女孩子动用杖责。

    她们通常是禁足和罚抄经书,出离愤怒,也就一百遍呀一百遍。

    至于说,从族谱除名,赶出去,就像曾祖冯弘四子冯邈连着三子冯朗的长子冯某。

    据冯润所知,这么多年,两地家庙也就出了这一例。

    通报长乐冯氏全族,引以为戒。

    京都平城的昌黎郡王一支,也要响应。

    这是冯润接手之前,京都的长乐昌黎家庙最严肃的一件大事。

    遇到这等“万恶不赦”的,它实际上已经不是族规家规能够制裁的了。说得更明白些,他们离家去国,这厢也就这么警示一下后人。

    而他们在柔然,也立了家庙祭祀祖先。

    可视作如同浮海投宋的五叔祖冯业那三百人。四叔祖冯邈和祖父冯崇分了家,自此天各一方。

    各自安好。

    梦中的冯润还惦记着抄写经书的事情,想到这里,也不由的一声长叹。

    一言难尽。

    养在深宫人未识的贵女冯氏,也就是冯润的姑母,和太武皇帝拓跋焘的皇孙拓跋濬年纪相仿,自小就相识。

    现在说他们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可以。

    北魏正平二年(公元452年),冯氏女选为文成皇帝的贵人;太安二年(公元456年),冯氏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公元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嫡母冯氏为皇太后。

    或者说,她姑母十二岁就是先文成皇帝拓跋濬的贵人,十六岁成了中宫皇后,二十五岁,先献文帝继位,就尊皇后冯氏为皇太后。

    不可思议,却又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一开始,她的姑母就有资格成为魏天子的皇后。也是这样,被送进魏宫的,一行上百人,如同北燕和亲的公主。

    浩浩荡荡。

    公主的仪仗,引人瞩目。

    法理不外乎人情。辽西郡公冯朗有罪当罚,但作为家主和兄长的冯崇却不能看着他三弟绝后,百年后连个祭祀的人都没有。

    在她姑母冯氏进宫的那一年,祖父冯崇将一子熙,过继给三弟冯朗为中子。

    也就是她的父亲冯熙。

    长乐冯氏出了名的麒麟子,文武全才,断不会辱没门楣。尤其后来决定由他前往京都平城。

    说是叔伯兄弟起哄,都上了演武场。

    “不服?来战。”

    “那就战个痛快。”一人翻身上马,挺丈八蛇矛而出。

    冯熙持长枪,拍马飞迎……他们这样的人家,就是这样的。

    法不容情,但又格外讲家族亲情,平日里她们几个姐妹也是不分彼此的。

    外院的兄弟们据说相处得更随意,亲如手足般同舆而载,同案而食,同席坐卧。不同于贵族家的小姐,还有些穷讲究,不拘小节得很。

    上战场,袍泽之谊,便也同生共死。

    这时的天子调动军队,据说还是如春秋战国般有着虎符的印信,玺印和传符,如长乐冯氏的话,调动自家军队则是将军令。

    更重要的是将军。这是辽西王冯崇答应的事情,断不会有见令如面,是要将军亲自下令。

    冯润也是例行烧给祖宗知道,才知道,一早时过境迁。听她三哥冯聿多说了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