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12】大行天子

【012】大行天子

    太和元年(公元477年)五月初,太师冯熙启程前往洛阳。

    一开始,博陵公主就说了,不便前去。却不想,如夫人常氏也不跟了去,说是要在太师府里伺候老夫人。

    姚氏魏母年事已高,不便跋山涉水。太师冯熙便也乐得轻车简从了。

    史书载,太师冯熙理政不能常怀仁厚之心,却信奉佛法,自己分出家财,在众多州镇建起豪华佛庙,总计七十二处,书写十六部一切经。

    招引有名望的和尚,日日与他讲经,精研经义,勤勉不倦,费用不薄。

    也有人因此生疑,言及冯熙来北魏京都平城时,并无恒产家资。如何能够分出家财,修庙讲经呢。

    据说是他冯家颇有几个女儿进了魏宫,嫁与天子,所得魏宫赏赐甚多。

    原是想告太师冯熙为州官贪纵的,一听这话,且越说越不像话的。

    攀扯天子内宠,都到了太武帝拓跋焘头上。纵有到了魏天子御案的,也被天子一笑置之,束之高阁。

    并不予理会。或者说,这不过是把天子自家的银子,花到天子身上吧。

    一如文成皇帝时开凿于京师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西北约三十里的武州山南麓的昙曜五窟。而冯太师天性博爱,不拘小节。

    来访者不问是官是民,一律接待。当然,至于年过四旬的冯太师宝刀不老等桃花绯闻流言,传到京都平城。

    说是冯熙任州职,因事征集民间子女为奴婢,其中稍有姿色的,便被他娶为妾。有子女数十人,有贪纵之名。

    已是后话。这一刻的博陵公主正领着家中妾室子女,与前去赴任的太师冯熙话别。

    年长的子女几乎都去了魏宫,冯太师也没有什么好操心的,照例嘱咐博陵公主几句,便走了。

    妾乐陵郡君某氏跟博陵公主见礼,便携子女跟在太师冯熙身后,照顾赴任的冯太师起居。

    与此同时,冯清也和她的哥哥们开始了在魏宫的生活。

    在封建社会时期,魏宫虽说是以男性为主体,也有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

    女官。

    她们与天子没有配偶的名分,且自身拥有一定的官职品阶,领取朝廷俸禄,主要协从管理后宫事宜,部分时候会涉及政务。

    中国古代关于女官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周礼》,例如:“女祝,女奴晓祝事者”。

    不过,直到发展到东汉末年,真正意义上的女官才开始出现。

    而到了北魏孝文帝时期,北魏正式建立了后宫的女官制度,让女官的定义和职责更加具体。他参考《周礼》的记载,开始“置女职,以典内事”。

    也就是说,从北魏孝文帝时期开始,女官的品阶、责任和权位有了较为详尽的记载,这对后世女官制度的发展是具有极鲜明指导意义的。

    自那时开始,女官不再是含糊的嫔妃预备人选,而是区别于嫔妃制度的另一个独立体系。

    同时,女官的选拔、服饰、等级、职责和丧葬就有了一定的记载。

    根据《旧唐书·职官志》记载,才人的主要职责是陪公主、郡主等皇室女子读书。

    书载,“仕宦名家之女,皆亲名达部,以备为公主郡主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而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一开始就是魏宫四品才人。

    为彭城公主入学陪侍。彭城公主,也是魏天子的六妹,同住太皇太后冯氏宫中。

    平阳公主上书所请,魏宫还是准了。先献文帝六公主,晋封彭城公主。

    既然定了亲,便是待嫁时,也算是旧时未出阁的公主千金等大家闺秀的娇贵时候。

    与同样定了亲的太师府四小姐冯清,冯才人,安排在一处。

    魏宫日后的皇后,自然尊贵,年纪也相仿。进宫前,冯清听母亲博陵公主说了。

    彭城公主的母族出身不高,膝下又只得一个女儿,原是想替女儿选个佳婿以图日后依靠。

    故而,平阳公主只说是,“一开始,你情我愿的事情。”

    而平阳公主所嫁的刘昶,出身刘宋皇族,是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第九个儿子。

    皇室血统,同时也是北魏的名臣大将。刘昶逃到北魏后,很得重视,被拜为侍中、征南将军,封丹阳王,并娶公主为妻,加授驸马都尉。

    与公主所出的嫡长子刘承绪,也是丹阳王刘昶的世子。这原本确实是门不可多得的好亲事。

    刘昶,刘宋元嘉十三年(公元436年)生于建康宫,受封义阳王,官至征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镇彭城(治所今江苏徐州)。

    刘宋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宫廷内乱,一如北燕冯家末年。

    不同的是,建立北燕的冯跋冯弘两兄弟,换成了宋文帝的两个儿子。

    宋文帝继位,延续其父宋武帝刘裕治国方略,积极休养生息。社会生产有所发展,经济文化日趋繁荣,史称“元嘉之治”。

    军事上,遣将裴方明灭后仇池国,遣将檀和之重创林邑国,三度出师北伐北魏。

    均以失败告终。这其中,第二次北伐,被北魏反击偷袭成功。太武帝拓跋焘长驱直入,饮马长江,京师震动。

    宋文帝第三次北伐,适逢北魏宫廷内乱。中常侍宗爱弑君,杀了太武帝拓跋焘。仍失败。

    元嘉三十年(公元453年),为太子刘劭所弑,时年四十七岁,谥号为文,庙号太祖,葬于长宁陵。

    太子刘劭弑父篡位,同年,又被三弟武陵王刘骏攻杀。

    孝建元年(公元453年),宋孝武帝刘骏戡乱即位,册长子刘子业为皇太子。

    但这么来的帝位,到底名不正言不顺,且宋文帝乃至宋武帝的儿子都多。

    正值年富力强,不服气的,也是有的。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刘骏在建康玉烛殿崩逝,年仅三十五岁。庙号世祖,谥号孝武皇帝,葬于景宁陵。

    大明八年(公元464年),太子刘子业即位,年号“永光”,大赦天下,恢复宋文帝元嘉时期的制度。

    然,主少国疑,诸王眈眈。出于巩固帝位,刘子业刑杀大臣,囚禁诸王,狂悖无道,引发朝野动荡。

    同室再度操戈。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八月,辅政的宗亲刘义恭(宋武帝刘裕第五子,宋少帝刘义符、宋文帝刘义隆异母弟)因刘子业狂悖无道,与大臣密谋废立,事泄被杀。

    刘子业又疑心九皇叔刘昶要反,便下令讨伐,并亲自率军渡江,向徐州进发。

    刘昶欲举兵,却不得军府将吏及所辖州郡的拥戴。

    他自知难以对抗朝廷大军,而母亲年事已高,妻子系出名门,自己前途未卜。

    遂只带妾吴氏并二子,与亲随六十余人连夜弃城北逃。

    投奔北魏。据《南史》记载,刘昶在逃亡北魏途中,因心有所感,作绝句一首:“白云满鄣来,黄尘半天起。关山四面绝,故乡几千里。”

    他握着妾吴氏的手,面向故国所在的南方,恸哭不止。左右随从尽皆哽咽。

    时为刘宋永光元年(公元465年,北魏和平六年)九月。随从沿途叛逃,最终到达北魏仅剩有二十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