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魏宫莲 / 【017】南朝旧事

【017】南朝旧事

    丹阳王刘昶,先后迎娶北魏三位公主。武邑公主,刘昶流亡北魏后所娶的正妻。

    建兴公主,于武邑公主去世后嫁给刘昶为继室;而现在的平阳公主,则于建兴公主去世后嫁给刘昶为继室。

    后来,南朝宋帝刘子业在政变中遇弑身亡。这一年,正是景和元年冬(公元466年1月)。

    时年十七岁,安葬于丹阳郡秣陵县南郊坛西。刘子业在位仅一年,史称宋前废帝。

    短暂如同昙花一现。很多时候,都是权臣当政,就像西汉的权臣霍光,也曾废立天子。

    这里,辅政大臣是被天子杀了。天子却又死于接下来的政变,诸王蠢蠢。

    是年末,其叔湘东王刘彧被拥立为帝,史称宋明帝。

    北魏皇兴元年(公元467年),刘彧遣员外郎李丰出使北魏,表示要迎回兄长刘昶,但却未能如愿。他遂追改刘昶为晋熙王。

    三年后又将第六子刘燮过继为刘昶嗣子,以承继其封国。

    刘昶在献文帝拓跋弘时入北魏,到现在的魏天子拓跋宏,已有十余年,累升至外都坐大官。

    他始终心怀故国,每次提到南朝之事都涕泗横流,其悲戚之情令北魏群臣为之动容。

    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刘昶又升任内都坐大官。

    冯清听她母亲博陵公主说,“而今,刘宋乱象已生,丹阳王恋恋不忘,重返故土。大魏现在正倚仗他。”

    刘宋元徽五年(公元477年),权臣萧道成杀后废帝刘昱(宋明帝刘彧长子),拥立他的弟弟刘准继位。

    萧道成被封齐王。

    在这之后,萧道成铲除了忠于刘宋的袁粲、沈攸之等人。

    民间为此也都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汉晋春秋》载,魏帝曹髦在位时,大将军司马昭专权,图谋夺取帝位。魏帝曹髦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

    后人遂用“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来比喻野心非常明显,已为人所共知。

    权臣萧道成是要行三国曹魏时司马昭的僭越事,取代刘宋而自立。

    而这一年,正是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

    太师冯熙启程前往洛阳前,也和即将进魏宫的三个儿子在小书房里说了一番话。

    尤其是长子冯始兴。

    太师府四小姐冯清也陪坐一旁,替父兄斟茶。听冯太师说了一江之隔的南朝刘宋朝廷。

    听她父亲冯熙和长子冯始兴说,“刘昶已经上书,想要领军南征,请战书已经到了天子御案。”

    也就是说,北魏朝廷也已经注意到了南朝刘宋的宫廷内乱。

    就像南北朝的拉锯战。

    公元452年,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被中常侍宗爱给杀了,北魏宫廷内乱。宋文帝刘义隆遂又发动第三次北伐。

    宋将鲁爽带人攻长社、虎牢关,可惜张永一直打不下碻磝。结果让北魏挖地道偷袭。

    悻悻然,南归。

    冯清听明白了,此时的北魏,是断然不会因为一个公主的心不甘情不愿,而改弦易辙。

    撤销与丹阳王府的这门婚事。

    这时候的丹阳王刘昶,正是炙手可热时。而他的请战书,大概暗合魏天子心意。

    少年天子,总是期待着这样的一场胜利。

    酣畅淋漓。

    南朝内乱,北魏就要兴兵。冯太师既是帝师,又是国舅,对于朝中调兵遣将自然清楚。

    他正告他的儿子们,“此时,断不可招惹丹阳王府,被惦记记恨上。”

    小书房里的儿女,皆俯首称是。

    冯太师目光扫过,在含笑斟茶的四女冯清身上停了停,捋美须,点了点头。

    “为父年底回京师复命。”

    太师冯熙在官场上虽然算不上八面玲珑,但也算得上是一个“面白腹黑”的人物,恪守礼仪又博爱随和,很少和别人结下梁子。

    可惜,他年长的三个儿子都是年少气盛时。书读了不少。

    尤其是被魏天子撵了出来的长子冯始兴,少时好读书,粗有文采,通晓《孝经》。

    姚氏魏母教导长孙冯始兴如当年教子冯熙,回头说是,“瞧着比他老子当年还强一些。”

    冯太师也百思不得其解。他哪里请过大儒,读过这么多书。

    来了公主府,就跟博陵公主以前的孩子是一样的。也怨不得公主怫然,寻了他说。

    “宫里姐姐妹妹不分,原是府里如夫人还要压我一头。我嫁你,哪一点配你不上,还是对不住你的。头上平白多了几尊太岁。”

    偏那时太师冯熙还带回个乐浪王氏的表妹,说是他父冯朗那时就定下的。

    燕地好客。几杯酒下肚,就成了“姑表亲,舅表亲,打断骨头连着筋”。太师冯熙酒酣耳热之际,大点其头。

    就这么把人带了回来。

    着实理亏。

    后来,博陵公主要抱了乐浪王氏的长子去养,她原是主内的嫡母,教养儿子也是正理。冯太师也不便说什么。

    始兴的祖母和母亲确实盯公主梢,盯得厉害。

    一进府,就担心一碗水端不平,委屈了他的长子冯始兴。公主要送她第二个女儿进宫待选,也叫她们打听到了。

    原也只是说说。可不知怎的,说是魏宫留了,成了贵人,来日兄弟就可以尚公主。

    有爵位,封将拜相。冯太师回想往事,也是一阵唏嘘。

    他母亲找了他,就说。

    “你儿子可不就像了你么。妹妹可以,亲姐姐就不成呢?你做老子的,都不帮他。”

    好说歹说的。她母亲常氏也想,这天底下还有比天子更尊贵的女婿。

    和他说过几次。

    冯熙一直觉得对不住自己的长女,莲华。

    接来京城,原是想着父女天伦。可来了,还住在公主府里,就给送进魏宫。

    冯熙那时做州官,定州离平城遥远,他也想在地方做出成绩。顾不上家里。

    皇后冯氏也有学她姑母冯氏的意思,想要让冯氏一直恩宠不衰。

    跟前养着还是太子的献文帝。便召了冯熙年长的子女进宫,陪太子和公主读书。

    还说她是个有福气的。冯熙看自己的孩子固然是好的,长女莲华自不必说,长子始兴也挑不出大毛病。

    先献文帝授官太子中庶子,又让他去了魏天子拓跋宏身边,陪伴天子读书写字。

    却不知他,伴君如伴虎。都说魏天子性格好。

    年少沉稳,气度从容,仁厚孝顺,充分显露出君临天下者的风范。

    轻易不动怒。冯太师也不知道长子冯始兴有这等能耐。

    非得和天子争个高下对错。被撵了出来,还哭了。

    哭了,还说他没有错。

    回府,他祖母就带着他去家庙找他姐说理。

    不能啊。这大不了几岁,也是母舅。他祖母说,“这天子,就能骂他母舅了。”

    那时,冯熙常年不在家。长子冯始兴便都是他长姐带着,上舅姥爷家念书。

    也是长姐如母。

    回头,冯太师还得谢魏天子。

    谢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