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第33章 凤阳祭天

    一路往北,类似张家庄这样的惨案越发司空见惯。

    一路上大量村庄因为兵乱破败不堪,无数人死于非命。然而朱敏铖深知,与后来建奴南下时有组织的种族灭绝相比,眼下这些兵乱只是开胃菜罢了。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他轻轻念诵着曹孟德的《蒿里行》。

    彼时曹操独自引三千人马在荥阳迎战董卓部将徐荣,大败而归,愤而写下此诗。

    那时的他,还会因为‘生民百遗一’而‘断肠’。

    还不是后来那个动辄屠城的枭雄。

    “希望若干年后的我,不要成为曹贼那样的人!”

    朱敏铖在心里暗暗告诫自己。

    他看不上那偏安一隅的鼠辈‘大魏吴王’,亦无意做那与豪强世家为伍屠戮百姓的‘汉征西将军’。在他心中,奉行仁义之道,高举利剑以安万民的刘皇叔才是真正的英雄。

    朱敏铖,乃大明皇叔也!

    “大人,刘良佐只在中都留了不足两千人马,我们何不趁势拿下中都?”

    接连几番胜利,陈五变得愈发好战。

    北伐军此刻距离中都凤阳城不过十几公里,站在山巅远远可以看到琉璃瓦的闪光。

    “大人不可!”

    “您乃皇明后裔,朝廷亲封的山东招抚使,无辜攻击中都恐招来非议!”

    龚世杰连忙劝诫。

    朱敏铖看着不远处被火烧焦的宫殿群。

    那里是皇陵所在,埋葬着朱元璋的父母亲人,公元1344年那场席卷整个濠州的瘟疫夺去了朱元璋大部分亲人的生命。

    也为元王朝敲响了丧钟。

    九年前,张献忠部攻陷中都凤阳,焚毁了皇陵,也昭示着明王朝气数已尽。

    如今虽已过去多年,皇陵却始终没有得到修缮,野草肆意生长在烧毁倒塌的断壁残垣之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贼寇竟然焚毁皇陵,属实可恶!总有一天,我定要将那贼酋张献忠的首级砍下来献给大人!”

    陈五等人十分生气。

    朱敏铖下马步行,与两千多名北伐军士兵一齐来到陵前。

    士兵们搭起了简易的祭坛,朱敏铖先是面向南边洪武皇帝陵寝方向祭拜一番,然后用三牲祭祀,向天地、祖宗宣读了他亲自起草的檄文:

    奉诏讨贼北伐檄文。

    他站在高高的土台上,身姿挺拨,甲胄鲜明,面色肃然。台下是队列整齐、如青松般巍峨伫立的北伐军方阵。

    轻风拂过,天地共鸣。

    朱敏铖举起手中的明黄卷轴,高声诵读:

    “檄谕齐鲁燕蓟之人曰:今天下兵起,使我中国之民,死者肝脑涂地,生者骨肉不相保,此皆逆贼、建奴之过也!”

    南京一处宅邸中,首辅大臣史可法看着手中书信。

    昨日朱敏铖快马送来奉诏讨贼北伐檄文原本,福王读后大喜,命人抄了几十份,分发给诸位大臣。

    “自古皆中国居内以制夷狄,夷狄居外以奉中国,未闻以夷狄居中国而制天下也。建奴本大明属夷,然不服教化,悖逆人伦,欲窃据江山…”

    朱敏铖毫不掩饰对建奴的警惕和反感。

    秦淮河畔,媚香楼中,丝竹之音夹杂着女人甜腻妩媚的嗓音不时传入房间内。跪坐在案前的李香君对此充耳不闻。

    她蹙着好看的眉头,细细阅读着手中的密信:

    “建奴者,化外之虏也。其俗弟收兄妻,子烝父妾,上下相习,恬不为怪,其于父子君臣夫妇长幼之伦,渎乱甚矣。若建奴窃据中原,必剃发左衽,华夏衣冠危矣!”

    “剃发?”

    侧旁一女子有些疑惑地问道。

    正是闻讯过来的李双儿。

    “嗯,传闻建奴皆剃发,只留一老鼠尾!”

    “咦,好丑!”

    “按律法兄死叔就嫂,皆绞!建奴竟然还有子承父妾的习俗,如果那样,我宁愿死!”

    韩娘子、周娘子等人皆目露鄙夷。

    同时隐隐有些担忧。

    万一建奴真的打过来了怎么办?

    不行,她们要继续加把劲!

    近些日子,建奴入关的消息已经传到南京城内,不过大多数文人士子对此嗤之以鼻。他们认为建奴不过是跟往常一样,最多在北直隶、山东、河南一带打打秋风,过段时间就滚回老家去了。

    就连朝廷大臣们也是这样想的!

    “哼,山东的百姓就不是大明子民了吗?”

    赵娘子气得胸口起伏不定,身上的薄薄轻纱岌岌可危。

    两年前建奴就曾破关,在山东、北直隶大肆屠杀、掠夺百姓,仅山东一地就有数十万百姓被建奴掠到关外。

    这些人被迫为奴为婢,生活惨不忍睹。

    “几位妹妹,我觉得推出舞台剧‘二帝北狩’的时机到了!”

    李香君目光灼灼地看向几位花魁娘子。

    二帝北狩,是朱敏铖反建奴宣传系列舞台剧的第一场,后续还有‘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八旗子弟跑马圈地,大小地主统统杀光’、‘野猪皮大兴文字狱,汉人不准识字’、‘凡女子皆需在新婚夜侍奉奴酋’、‘建奴混淆孔圣血脉,灭绝夏文化’等攒劲的节目。

    管你是皇帝、勋贵、士绅、地主、商人,还是手工业者、农民、奴仆,总有那么一两个节目气得你胃疼!

    舆论战嘛,不保真,管用就行!

    “好!”

    几个女子齐齐应诺。

    夔州,石柱宣慰司。七十岁的秦良玉倚在榻上,静静听着身旁侍奉的孙子诵读这封檄文:

    “当此之时,天运循环,当驱逐胡虏,恢复中华,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

    “盖我中国之民,天必命我中国之人以安之,夷狄何得而治哉!”

    老人半眯着眼睛,不禁回想起当年亲率白杆军血战浑河时的场景。

    “尔来二十又三年矣。”

    那一战是她一生的痛。

    “天佑大明,皇明后裔或许真的有人能够覆灭建奴吧!”

    老人低声喃喃。

    “石砫存与存,石砫亡与亡,此本使之志也!抑亦封疆之责也!”

    恰此时,朱敏铖也在默念这位奇女子在《固守石砫檄文》中所说的话。

    “忠贞侯真千古奇女子!”

    眼下距离秦良玉逝世还有四年,不知有没有机会亲眼见到这位传奇女子。

    南京皇宫,监国的福王朱由崧则在观摩北伐檄文原件:

    “天佑皇明,得圣人率群雄奋力廓清,志在逐胡虏,除暴乱,使民皆得其所,雪中国之耻!”

    朱由崧一拍龙案,高兴地大声说道:

    “卢伴伴,朱敏铖竟然说孤是圣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