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大明皇叔:截杀顺治,威震华夏 / 第81章 陆军军官学校

第81章 陆军军官学校

    “夏先生,可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这一路可还安好?”

    朱敏铖不自觉地握紧夏允彝的手。

    若非场合不对,他高低都要来一句:

    “同志,辛苦了!”

    夏允彝带来的3000人中将近一半正是朱敏铖最急缺的知识分子!

    不论出身耕读世家、豪强大族,还是寒门甚至贫民百姓,在这乱世当中,敢于以身犯险亲临山东,就足以说明这些人可用!

    随着北伐军人数不断增长,基层甚至是中高层军官素质良莠不齐的弊端日益凸显。

    诸如炮兵射击只会刻舟求剑、基层军官不知战术、中高层军官不懂政治、部队整体思想工作薄弱等问题屡见不鲜。

    朱敏铖心知,要想打造一支领先世界的军队,光有先进的武器装备远远不够。

    还要有一支素质过硬的军官队伍!

    线列步兵是文官领兵的时代,武将个人的勇猛重要性大大降低!

    朱敏铖亟需一支有基本的科学、人文素养的军官!

    夏允彝带来的这些人可谓是解了燃眉之急。

    也因此,他亲自赶到济宁州,以最高规格迎接李继周一行人,表达了对皇帝的忠贞与恭敬之后,就匆忙来到校场面见夏允彝。

    “托大人的福,这一路有惊无险,顺利来到山东!”

    夏允彝并没有因为对方年纪小就轻视,也没有因为朱敏铖官职高而谦卑,他继续说道:

    “大人治军有方,北伐军气象雄浑不凡!”

    “有大人在,有北伐军在,还于旧都中兴大明指日可待!”

    朱敏铖抬手虚扶,笑着说道:

    “此吾所愿也,虽九死其犹未悔!”

    年轻人语调舒缓,然眼神坚毅清明。只是一眼,夏允彝就知道朱敏铖没有说谎。

    他真的会为了中兴大明九死其犹未悔!

    夏允彝深深一揖,肃然说道:

    “愿为大人驱使!”

    历史上这位反清义士在多次失败后,决定自杀殉国以免蒙羞。

    平静地交代完家人后,在兄长、儿子、妻妾等家人肃穆哀恸地注视下,夏允彝投水而亡。

    池塘水浅,只到夏允彝腰身以上,他就把头埋在水中生生将自己呛死。

    至死他背部的衣衫都未曾沾湿!

    看着夏允彝有些单薄的身躯,朱敏铖不禁想起历史上那些悲怆殉国的人。

    崇祯皇帝、周皇后自杀殉国、户部尚书倪元璐全家上吊自杀、刑部右侍郎孟兆祥全家投井自杀、御史陈良谟全家投井自杀、兵部成德全家上吊自杀、户部吴甘中全家自杀、兵部金铉全家自杀…

    这些都不应该被遗忘!

    后人可以嘲笑诸葛瞻虎父犬子,一手好牌打得稀烂;但绝不应该诋毁他誓死守护蜀汉江山的精神!

    因为正是这种不屈的精神撑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打输了,养精蓄锐卷土重来就是了!

    西周老祖宗们分封建国的时候才多大的地盘,汉家江山不就是一代代先人打出来的吗?

    想当初燕国先人一度失联数百年,就连周王室都以为他们早就被土著给灭了。秦国数代国君战死在与戎狄厮杀的战场上;有时候国君上午战死,下午国君的弟弟、儿子就领着军队继续与蛮夷厮杀了!

    华夏族从来不缺血性!

    但是跪下了,可就再也站不起来了!!

    这一世,朱敏铖不允许建奴打断华夏的腿!!!

    接待完夏允彝一行后,朱敏铖雷厉风行地颁布了几条军令:

    “自即日起,成立陆军军官学校,负责基层军官文化知识、战术、政治、科学培训工作。凡现任班、排、连及以上军官均需参加轮训..”

    “班长、排长轮训时间不低于3个月,连及以上军官轮训时间不低于2个月,凡轮训不及格者,暂时取消其军官职务..”

    “各师择优选取不多于300人入军官学校培训,以培养更多未来之军官..”

    至于军官学校的教材、培训流程,朱敏铖直接照抄后世教导队。

    保证培养出来的基层军官吊打这个时代。

    “此事就有劳先生了!”

    朱敏铖将军官学校的日常事务交给夏允彝处理,不过军事、思想两块却牢牢抓在自己手中。

    夏允彝毕竟属于传统知识分子,教授一些文化知识没有问题,线列步兵相关战术却是直接抓瞎。

    思想教育自不必说。

    “先生可广邀年轻士子入军官学校,为我军注入新鲜血液!”

    朱敏铖专门列了一个清单,其中包括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屈大均、陈恭尹…等一大批反清或者终身不与清廷合作的人士。

    这里面不少人此刻才十三四岁,但日后都是如雷贯耳的人物。

    “年轻好啊,年轻可塑性强,以后这都是中兴大明的股肱啊!”

    朱敏铖在心里暗戳戳地想着。

    历史上说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生母何氏右臂被清兵砍断,两个弟弟被杀;十六岁便守寡独自抚养顾炎武长大成人的嗣母王氏绝食殉国,临终前嘱咐顾炎武:

    “我虽妇人,身受国恩,与国俱亡,义也。汝无为异国臣子,无负世世国恩,无忘先祖遗训,则吾可瞑目于地下!”

    这些义士谁人不是背负着国仇家恨?

    将他们拉入自己的阵营,也是为了避免他们曾经的命运!

    “大人,这些人恐难以尽数拉拢!”

    看完名单,夏允彝有些犹豫。

    这其中不少人名声斐然,凭自己怕是拉拢不来。

    “无妨,尽力即可!”

    朱敏铖嘴上虽然这么说,却还是很从心地亲自给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人写了书信。

    这些人的生平他极为熟悉,自然知道该从何处入手忽悠他们。

    “各府、州、县,凡七岁以上、十二岁以下者均可入军官学校预备班学习,朝廷供给住宿及餐食,并每月补贴粮食半石!”

    思索再三后,朱敏铖又补充了一条命令。

    他终究是对孩童下手了。

    奴酋多尔衮都有发全国之兵入关的气魄,他朱敏铖又焉能妇人之仁?

    何况这些孩子本就是为了更远的未来准备的,他们需要经历多年系统性的学习,方才能够满足要求。

    大航海的时代早已到来,大明又怎能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