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武侠仙侠 / 仙路之三清山 / 第32章 急功近利

第32章 急功近利

    周王很惨,我什么时候准备造反了。可是证据确凿,是自己的儿子告的。要不说家贼难防呢?自己跟亲儿子发的牢骚话,成了证据。朱有爋这个小兔崽子呢?看我不打死他。

    李景隆可不惯着他,直接将全家都抓了,押回了南京。

    朱允炆痛惜的看着这位叔叔,不得不大义灭亲,但是他是仁慈的,在朱重八牌位面前痛哭流涕,然后夺了周王的权利。最后为了让叔叔痛定思痛,先去云南住上几年吧,听说那里山好水好风光好,将养几年身子,我还准备给你养老送终呢。

    只不过周王朱橚还真不是个一无是处的家伙,这人懂医术,喜欢农业,现代来说是个植物学专家,云南那种地方,很多人都死在那里了,他不但没有事,后来又从哪里回来了。可见农业是一门伟大的学科。就是古代的烟瘴之地,也照样很有用不是。

    灭了第一位叔叔的威风,谁也没有翻起什么浪花。小皇帝朱允炆等着看大家的反应,结果很失望啊,大家该吃吃,该喝喝。貌似谁也没有受到影响。

    朱棣来南京了,朝拜皇帝,皇上登基了,过完年要来拜年的,只是那个时候走的慢,两个人见了面,聊了天,结果什么事都没有发生。据说朱老四都没有跪见,叔侄俩相互客气了一下,有人呵斥朱棣失了礼,朱允炆还说,没事没事,我叔叔不用跪,不行那个。

    就这样,朱棣走了。朱允炆很憋气。

    大家不该出来指责我,跟我这里求情吗?你们的兄弟情义呢?良心都不会痛吗?

    年都过完了,都在干什么呢?黄老师说不能让人抓住把柄指责我们,必须得抓他们的小辫子照死里按。

    愤怒无处释放,又去找了黄老师,你找人去查,查查他们干什么呢?

    结果有人告代王乱抢东西,田地,女人等等,在地方上是无恶不作。齐王、湘王准备造反。

    建文帝下令全部抓了,代王和齐王被抓了,湘王死了。

    湘王大概真的是被诬陷的,宁死不屈的态度或许大家都没有想到,朱允炆或许从里面得到了什么启思,因为他也有这样的行为,不然放火烧死自己的行为,除了信奉斜教伐轮攻以外,真的很少见,按理说这爷俩肯定不是他们的信徒,却有着相同的行为。随着湘王死的还有他的一家人,连个后代都没有留。老朱给定的二十代字的传承,大概便宜了旁系。

    建文帝下令将齐王软禁起来,关在了南京,这样就造不了反了吧。代王贬为庶民,取消特权,让你再仗势欺人。湘王畏罪自杀实在可恶,让我背上恶名,其心可诛。剥夺封号,赐他做戾王。

    他这样不管不顾的狠劲吓坏了各位叔叔,虽然没有联合起来造反,动手的心思已经有了。

    燕王朱棣都病了,什么病了,朱允炆心里一点也不相信。不就是怕我无缘无故的找茬吗?

    他把黄先生叫过来了,商量着怎么对付朱棣?怎么样能逼他露出马脚来,呸呸呸,露出破绽来。皇爷爷皇奶奶你们没听见啊,一会儿叫人给你们上个猪头大贡保佑一下我。

    黄子澄不愧为建文帝的老师,一下子就明白了重点,皇帝也知道朱棣是个怂货,什么百战的将军,开什么玩笑,老子生的晚了些,不然就是开国的将军。算了,还是生的晚些好,开国将军也没有什么好下场,我呸!想什么呢?

    皇上啊,燕王不是不敢造反。我分析有三点:一、手里没有兵可用,二、是三个儿子都在您手里。三、是您的威望如日中天,他害怕您。

    朱允炆道:“如何让他不怕我?”

    黄子澄:“不如这样,把他的三个儿子都放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让他觉得您还念旧情,暂时不会动他。现在我们只要拉拢住宁王,他就没有造反的机会。如果造反,就会受到我们的南北夹击。这样我们就能腾出手来,先收拾其他的王爷,最后集中兵力,除掉燕王。”

    朱允炆一听,这很河狸。

    当即一拍大腿,“先生妙计安天下,我得黄先生,犹如得再世孔明而。”

    就这么干了,下旨,下密旨,着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偷偷回家看望病重的父亲,尽尽孝道。

    这三个家伙在哪里住着呢,他们姥爷家,开国功臣魏国公徐达家。为什么住这里呢?朱重八死了过一周年,三个人吊孝来了,老爹有病了,儿子来替代。一下子就被扣押了。舅舅说,舅母要见他们。他们都是这里长大的,也没有多想,兴冲冲的来到徐府,结果舅母没有见到,门也出不去了,娘亲舅大,舅舅说要替他母亲管教他们一阵子。

    据说建文皇帝让他们回家探病的密旨一到,三个家伙连跟舅舅告别都没有讲。偷偷的偷了马就跑了。

    建文帝丝毫不担心这会引来什么后果,谁管群臣什么反应,他就害怕没有搞死这么多叔叔的机会。他很高兴,黄老师又找到了确凿的证据,处理了岷王朱楩。

    看看生儿子多的坏处吧,没有几个是让人省心的。除了彩礼房子以外,还要相互打架争遗产。

    眼看着第一个小目标完成了,北方的喜讯也传来了,终于有人告朱棣谋反,而且有确凿的证据。

    朱允炆和黄老师在大家焦急的态度里相视一笑,目的终于达到了。

    燕王,你终于忍不住了吧。你觉得你的府邸很严密吗?我们有卧底,就等着这一天了。

    朱允炆真的很聪明,不然朱重八不会选他做皇帝,然而,朱允炆太着急了,很像我们现在的一些得理不饶人的人。自以为占着理由就把人往死里逼。最后自己也落不到任何好处。

    有人说,太子朱标不死就好了,太子不死,朱允炆兴许连皇位也坐不了。他不是常氏的嫡长子,以蓝玉的性格,他很大可能还是当不成皇帝的。

    如果朱标不死,蓝玉可能也不会死,很多功臣也不会死,天下肯定是另一种可能,只不过没有可能,历史是无法改变的。

    如果朱允炆不听大臣的话,委委屈屈的多活几年,大概皇帝是合格的。只是他太着急,就像年轻人觉着自己抓住了时代的风口,最后无奈破产自杀了是一样的。

    所以,福祸相依,这个世界从来没有如果,只有当下和未来。

    -----------------

    这本书写着写着觉得写远了,但是没有办法,自己不想修改历史,积累的不够,慢慢的写岔了。一开始准备写永乐大帝的,想着把《永乐大典》藏在三清山里。想着是朱元璋看透了文官们的本质,于是派了道衍去保护朱棣,所以才有了姚广孝那么大胆的言论。初始设置的姚广孝是道佛的集大成者,是朱元璋的后手,写了《道余录》,目的就是为了处理儒家的那些崇拜者。准备让他和三清山联系上,后来发现三清山和他确实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和朱允炆干系重大。不得已修修改改的。已经不知道自己会写成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