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女频频道 / 未峰山下有人家 / 第三十六章:有孕

第三十六章:有孕

    修院子这事王筱盈也知道,之前一家四口还坐一起商量过,王引章还因为明年要搬去外院自己住很是兴奋,惹得母亲很是伤感,直骂章哥儿臭小子。

    三个人见了不敢再提,还好好安慰了芸娘好一会儿。

    但不是真的不提事情便过去了。几天后芸娘抽空亲自带了儿女们来后园实地考察,决定把杏花居旁边的小花园子和一半小杏树林子拆了,建个相邻院子让念姐儿跟姐姐作伴。

    王念念回去想了之后觉得几十年的杏树砍了很是可惜,花费时间金钱也更多,提出自己的见解:把小花园留着,杏树也留着,建抄手游廊在中间通过,在靠近围墙的小坡地上建一座带花厅的阁楼。

    看了女儿简略的规划图,图画已经初见笔工,芸娘看了半天,同意了。西院自成婚后王宜禄就分配好了,都是二爷的,想怎么安排都行,娘家这两年断断续续拿了补贴给她的银票来,手里不缺修院子的钱。

    只要女儿住着舒服就行,最后决定按女儿的喜好来建阁楼,并拿出三千两银子。

    陈家镖局这些年发战乱财,往西蜀的通道联合岳家------卫家赚了好些钱,陈进之因此补贴了女儿好些钱,也是怜惜她没有丈夫帮衬。

    此时,王筱盈姐妹俩正带了丫鬟往小花园走,小花园另外一边已经把杂草砍了清理出来,杂树按照王念念的想法留着,地里有几个婆子弯腰在扒菜,之前这块地没用,在上面开垦了几片菜园。

    指挥装菜的是陈嬷嬷,王筱盈让丫鬟叫她来,想问她几句话。

    招手怕她没看见,柳儿大声喊:“陈嬷嬷!”

    陈嬷嬷拍拍衣裳走了过来,姐妹俩都给母亲的奶娘行礼,陈嬷嬷笑着一同侧过身还礼道:“四小姐和七小姐怎么来了,是来看准备的怎么样了吧?你们放心,这两天就会归整好,下个月初一就能运些砖石过来,二奶奶已经和王大管事安排好了,由王管事出面请工人木匠,到时候还请四小姐不要往这边来,免得有粗人冲撞了您,这边会吵闹几天。”

    王筱盈对她很是尊敬,知道这边还会被围起来,回道:“怎么会,我知道这里在给妹妹建院子,下个月我更忙了,早早就要起来跟母亲去学算账,您放心,我不会过来的。”

    陈嬷嬷看着姐妹俩,眼神很是慈爱,对王筱盈道:“是,我们家四小姐已经是大姑娘了,都要学掌家了。”

    两人客套几句,等说完话,陈嬷嬷领着王念念去逛了一圈。

    王筱盈怕弄脏裙子,坐在青石板路上的石凳上等着。

    王念念拿着秀雅递过来的笔墨,边走边心里估算,在小册子上写写画画。

    半个时辰过去了。

    见估算的差不多,王念念收起了小册子,心里更有谱了。

    陈嬷嬷带着挑菜的婆子走了,走之前还对王念念说:“到时候我们会更方便的,二奶奶对夫人已经说了,在西院建个门房开个小门,夫人已经答应了!”

    王念念点点头,表示知道了。

    只是这样东院的门就得关闭了,这些年因为母亲掌家进出西院的人越来越多,再从东门采买已经开始不便。

    这样一来,王家大房就式微了,也不知道母亲是怎么说动祖母的,说不定祖母也愿意。或者是想让母亲有事情可做被管家牵绊不要东想西想,或者是祖母见大伯母实在是立不起来?宁愿把掌家权丢给没有男主人的二房,可是这样也不知道大伯父会不会有意见...

    王念念边想边回了秋思居。

    王念念还是太年轻了,王彦文新得了几个娇俏的通房,留在梧桐居的东厢房教通房写字,让她们唱曲儿,红袖添香正乐不思蜀。请安的时候王彦文对母亲道谢,说丫鬟伺候得很好,崔氏问他对东门关闭的事有什么意见,王彦文想了一下便说没意见,刘氏掌家不严,他还怕两个女儿哪天从东门偷跑了呢!

    唯母亲的话马首是瞻。

    崔氏直摇头,只得随他去,现在她就只有这么一个儿子在身边,对他的要求也降低了,只盼望着他管外院的账目别出大错,就这么过着,将来做个富家翁也好。现在自己又送了几个丫鬟给他,还盼望他能再给自己生个孙子。

    孙子还没个影,有婆子来报崔氏,乔欣儿怀孕了!

    正院四逸堂的外室,大丫鬟战战兢兢立在门口,里面崔氏愤怒地摔了茶盅:“居然瞒了三个月!你们是死人吗?这都不知道!”

    崔浩家的满脸自责:“都是奴婢的错,前几个月又是去祖宅又是惜春院出事,家里还办了宴,我一时不查才...不过夫人您放心,后边的事,只要您发话,我保证神不知鬼不觉的!”

    说着凑近崔氏比了个眼神。

    崔氏扶住了额头,更气:“千万不可!这里又不是崔家!王家子嗣不旺,老爷好不容易又有了孩子。这些年,老爷对我始终如一,他也果然没辜负我父亲临终前的托付,身边统共就两个通房还是我给的,老夫人怎么给他塞人他都不要。”

    说着眼眶也发红:“我也该念着他的好才是!”

    崔浩家的也赞同点头:“老爷对我们夫人那是没的说,您出嫁前崔大人可是考察了老爷好久,千挑万选也不为过。”

    崔氏想起之前的日子,嘴角露出一丝笑:“是啊,我是最小的女儿,父亲疼爱我,那些姐姐们刚开始瞧不上我家老爷,觉得王家乡下地方,又千里迢迢,少有才名又怎样,人再倜傥又怎样。可后来呢?老爷被先皇亲自点的榜眼!入翰林院修书,又入国子监官任司业,身边连个姨娘都不纳!娘家嫁出去的那些姐妹谁人不羡慕我,可见我就是有这个运气,她们嫁王公贵族又怎样?家里鸡飞狗跳,别说那些个庶女了,庶子都养不过来!

    她们的孩子想寻个好老师,还求着我办事,想给她们子孙入国子监的时候一封一封的信送来,不嫌弃我们乡下地方了!”

    像是说服自己般,沉沉道:“老爷才四十七岁,这个年纪有孩子,外面那些男人只会夸他宝刀未老,老爷只会高兴有孩子这件事。再说了,通房再有孩子也越不过我两个儿子去。可怜我这肚子,进门生俩儿子亏损了,后面的都保不住,我一直愧疚没能给他生下个女儿,如果乔欣儿肚子争气,最好是生个女儿,这样对咱们家谁都好!”

    崔浩家明白她未尽之意,不敢插话。

    崔氏想到大儿和二儿子,心里叹气,又权衡一会,觉得没问题,便吩咐崔浩家的:“去,你去安排丫鬟婆子,务必把这一胎照顾好了!她遮遮掩掩的这么久,还以为谁会害她?”

    崔浩家的也松了口气,她小孙儿刚出生不久,不想手里沾染人命,她还要给孙子积德呢!笑着道:“可不是,不知道都是哪里学的做派,夫人您既然早就断了她俩的避子汤她们心里就该明白才是!真是不识好歹。”

    崔氏见跟自己快三十年的丫鬟出气般的帮自己数落乔欣儿,心里一暖:“好了,去安排吧,你别媚眼抛给瞎子看才行!把我的意思好好跟她说清楚了。”

    “好,我这就去!”见夫人情绪好了很多,也不再多说,带了大丫鬟出去了。

    崔氏闭上眼靠在罗汉床细细思索。

    到了晚间,王宜禄回来听说了这件事,果然很自豪,他哈哈大笑,对老妻夸了又夸,怕她不快还小意哄着她,对她说是女儿就养在她名下。

    崔氏见此,心里熨帖,越发觉得自己做对了,对乔欣儿怀孕一事最后一点不快都烟消云散。

    第二日一大早,众人去正房请安。

    等吃完早膳,崔氏留了她们说话,王宜禄见状带了读书的几个孙儿先去了前院。

    崔氏宣布了王宜禄的通房有喜。

    由王彦文开头,众人都对崔氏道恭喜,崔氏笑得没有丝毫勉强。

    芸娘斟酌去问婆母,道:“您看要不要额外采买些菜给您的小厨房单独做?”

    崔氏点点头很赞同:“我看可行,你再给她安排个单独的厨娘,我们家很久没有喜事了,这一胎一定要养好!”

    顿了顿又告诉芸娘:“我准备把后面荣养堂隔壁的小三间房重新归置,独立成一个院,你不是要给念姐儿修院子吗?我也补你一点,抓紧和章哥儿的院子一起修了。”

    芸娘道:“是,我待会留下跟您商量,就先修荣养堂旁边的院子吧!章哥儿那不急,只是您得具体告诉我怎么做好。”

    崔氏点点头,又带警告般的看了眼芸娘和大儿媳:“后院那里你们平时不要去打扰,我派了崔浩家的去照顾了,芸娘也跟几个管家婆子提个醒。”

    见不要自己管,芸娘放下心来,笑着答是。

    见婆母如此郑重,本来对丈夫笑得揶揄的刘氏都有些拿不准了。

    王筱羽更是诧异,瞪大了眼睛,心态慢慢地转变了,她不明白,原来祖母觉得有庶子女也觉得是喜事吗?

    想到大奶奶之前辱骂自己母女的话,王筱羽眼睛有些微湿,只怪自己姨娘命不好。

    王念念见母亲和姐姐都在笑,祖母更是毫无芥蒂,震惊这个时代的女子如此贤良淑德,她完全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丈夫跟别的女人有了孩子居然这么高兴?

    她想不通便不想了,等回到院子,接着练习作画。

    王引章已经去了外院还没回来,他和沐黎一起,趁着祖父在家常常跟祖父讨教学问。

    等石料运完,工人开始打地基,王念念更是把时间都用在监工上,每天午歇后都要去一趟杏花居。

    杏花居里琴声、筝响,妹妹还偶尔还带着弟弟在这里打拳,闹得王筱盈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