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读中文网

书架
字:
关灯 护眼
快读中文网 / 历史军事 / 建文四十年 / 第五十二章 主祭人

第五十二章 主祭人

    哪怕是詹徽,自朱元璋废除宰相制度后,文官集体权力最高的吏部尚书,被称作天官的存在,也被朱元璋狠狠骂了一顿。

    其余几个老头没能幸免,有些连话都没说上一句,就被朱元璋给赶出了文华殿。

    马全和秦逵留了下来。

    马全是光禄寺少卿,光禄寺乃九寺之一,负责祭祀、朝会、宴乡酒会中酒食一应事宜,明天钟山祭由他全权负责,今天朱元璋骂的人里头不包含他。

    朱廷打量了这个老头,严格说不算老头,算中年帅哥,皮肤白皙,面容清癯,身材修长,颇有风骨,年轻时肯定是个妥妥大帅哥。

    另一边秦逵苦着脸,等候朱元璋问责,一般被点名留下来的,要么是好事,要么是坏事,今天刑部出了岔子,定然不会有什么好事留给秦逵的。

    “马全啊,明天钟山祭的事都安排好了没?”朱元璋收起脾气,恢复往常那副不平不淡的样子。

    马全从袖子里拿出提前准备好的奏章,递给了朱元璋:

    “微臣正欲进宫,谁料正好遇上那档子事,好在圣上万安,乃是臣下之幸。禀告陛下,一切事宜已安排妥当,祭奠用的花是钱塘秋菊,酒飨和春祭一个规制,时辰钦天监司看过了,明日辰时是良辰,不过太子偶染微恙,主祭人还在待定之中。”

    朱元璋拿过奏章看了几眼,随意道:

    “你看看,谁做主祭人比较好?”

    钟山祭的由头是朱廷扮鬼,让朱元璋想起了大孙子朱雄英,设祭以安朱雄英九泉亡魂之心。

    实际钟山埋葬的人远不止虞王朱雄英一个。

    孝慈皇后马皇后,开平公常遇春,江国公吴良,海国公吴桢....

    随口一说就是国公起步,大明已逝的勋爵,只要没犯大错的,基本都埋在钟山,可谓群英荟萃。

    因此主祭人的选定很有讲究,照礼制,近来没有王公薨,单纯只是祭拜,朱元璋作为皇帝不允许做主祭人。

    朱标是当之无愧的最优人选,然而朱标得了病,这位主祭人的选定就耐人寻味起来。

    马全脑中思绪飞过,皇上会想选近日得宠的大臣,还是想选往日有功的王公,亦或是...

    看到站在朱元璋身边的朱廷,他恍然大悟:

    “微臣以为,今日宝王爷救驾有功,当是钟山英魂庇佑,明日主祭人当是允炆殿下为不二选。”

    朱元璋问道:

    “合礼制吗?”

    马全似乎料到朱元璋会这么问,当即答道:

    “启禀陛下,自汉起,常有晚辈代父辈行飨礼之说,允炆殿下今已束发,自然合乎礼制。”

    朱元璋微微点头,看向朱廷:“允炆,能办好不?”

    既然合礼制,朱廷就没推辞,他也知道主祭人身份不一般,傻子才在这个时候不干。

    “是,只是孙儿不知主祭人该做些什么,有什么要注意的。”

    朱元璋稍作思索道:

    “马全不是在这的么,连夜教一教,不算难。”

    马全作为光禄寺少卿,心中明白主祭人意味着什么,当下亮明立场:“殿下天资聪颖,无需多时便可神会。微臣家中小女颇善授礼,容微臣先回家,将小女带进宫来指引宝王。”

    朱元璋随意挥挥手,将目光投向秦逵。

    马全识相退下了。

    秦逵顶着朱元璋的目光,咽了口唾沫。

    “在刑部感觉怎么样?”

    大殿中就剩下朱元璋、朱廷和秦逵三人,问的自然是秦逵。

    上位威压在两种情况下最为令人窒息。

    一种是长时间冷落后突然的关心,另一种是上位知道你做错了事还加以关心。

    秦逵现在两种都占了。

    自打他被调去刑部,朱元璋就极少过问他,平日议事,秦逵多是充当凑人数作用,朝中时有人传,这位刑部尚书不出时日就要被迁了。

    他认真道:

    “陛下知道臣不喜说违心话,在刑部,不及工部万一。”

    朱元璋没忍住笑了笑:“好你个秦逵,这是在向咱施压啊?”

    秦逵认真摇摇头:“臣不敢,刑部所经之事皆是太白杀伐,臣素不喜杀生,执掌这天下人生死,多少不适应。”

    朱廷分析秦逵说话内容,这老哥们是真坦诚,啥话都敢说。

    联想到朱元璋的脾气,或许坦诚点反而讨喜。

    果不其然,朱元璋一点没有生气:“那你说说,近来大明朝刑司法狱风气如何。”

    秦逵眼睛低了低,微微思考后凝眉道:

    “自四月初六微臣上任刑部尚书起,至今累计五个月余九日,刑部共理大小案件五百七十二件,涉及官员案件计两百三十六件,五品以上官员记八十五件,其中...”

    “好了好了,说说允炆前几日那治水之法,成效怎么样。”

    这次秦逵连想都没想:“二殿下所说的‘筑堤束水,以水攻沙’之法已经在各掘堤河段施行,窑子口来报,多条分支流进行了合并,且已经浅挖了蓄水塘肚子,不出一个月,就能第一次冲击淤泥。

    不得不说允炆殿下想的法子实属天法,光从所耗银两人力来看,仅用余法不到三成的银两和不到两成的徭役,就能轻松将黄河治理干净,微臣还注意到...”

    秦逵一说到工部的事,就开始滔滔不绝起来。

    朱元璋嘴巴朝秦逵努了努,悄悄给朱廷递了个眼神,接着笑了一下。

    朱廷会意,嘴角微微勾起,回了个笑容。

    爷孙俩看着秦逵渐入佳境的演说,大有不肯罢休的态势,听下去感觉秦逵就要当场给朱元璋上书请辞刑部尚书的工作,去黄河边当个治河官了。

    朱元璋静静听秦逵说,听了一刻钟时间。

    秦逵终于说完了,眼中带着炽热。

    朱元璋开口道:

    “秦爱卿,咱想把你调回工部,你可乐意?”

    秦逵眼睛一亮:“臣,谨遵皇命。”

    “不过去工部前,你有件事要做。”

    “陛下问的可是今日行刺一案?此案本是微臣任内所出,自当殚精竭虑,还陛下一个太平盛世。”

    朱元璋满意点点头,又摇了摇头道:

    “还有另一件事,前阵子顾成不是被检举收受贿赂,前因后果咱都了解了,不是什么大事。你看看,刑部能不能把诉讼给撤了?”